最佳答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作者是谁说的 1、(内容简析) 左宗棠少有大志,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写下联语“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以自励。及长,又将此联改成“身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作者是谁说的
1、(内容简析) 左宗棠少有大志,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写下联语“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以自励。及长,又将此联改成“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悬之于新房,录之于家训。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于一个有着远大志向的人来说,虽然他穷到身无分文的地步,但并不妨碍他对国计民生的关注。对于一个在困境中依然发愤读破万卷书的人来说,书中的古人便是他的知己和朋友。
2、此话出自明代“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原话载于其著作《日知录·正始》。其原话是:
3、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4、暗红的“群英齐荣”锦旗,在今天看来虽已遍布沧桑,我却依稀可以想见它当年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就的辉煌时刻。此刻,它正在博物馆清冷的灯光下静静的躺着,向每个驻足静观的人讲述着刘氏家族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5、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作者是谁说的)。
6、而范仲淹之所以如此苦学,是因为他早已立下了“框君辅国,安汉兴邦”的远大志向。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范仲淹前往应天府书院求学。求学期间,范仲淹“昼夜不息”地学习,学院中的很多学生都觉得学业辛苦,但范仲淹却并没有这种感觉,甚至乐在其中。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路过应天府,全城轰动,都想去亲眼看一看赵宋官家,唯独范仲淹不为所动,表示“将来再见也不晚”。他的话在一年后的科举中得到了印证,范仲淹考中进士,见到了大宋皇帝。
7、麦孟华既在对顾炎武原话的改写上直接继承了梁启超的创作成果,在其引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上亦是如此。1900年3月11日,麦孟华以“佩弦生”为名撰写《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一文,说道:“非律宾弹丸而尚可抗美,南阿小国而尚可败英。吾四万万之大众其亦无馁焉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界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最早表述即来源于此,并认为梁启超最早于1915年才提出这句名言。然而就笔者目力所及,他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最早表述在时间上可以继续上溯。早在1897年11月15日的《倡设女学堂启》一文中,梁启超已明确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昌而明之,推而广之。乌乎!是在吾d也矣。”表现出希望通过发展女学振兴国家,并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任。这比麦孟华早了两年有余,后者受到前者影响确属无疑。这也是笔者见到最早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完整表述。因此,无论是对顾炎武原话的改写,还是概括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梁启超都是第一人。
8、于是,问题的焦点又一次转到这句名言在晚清是如何形成的。目前学界基本认定,其提出有一个过程,首先是对顾炎武原话的改写,然后在改写的基础上提炼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字名言。而问题就在于,该过程是由梁启超还是由麦孟华完成的?
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八字成文的语型,是出自于梁启超。词语的意思是天下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0、进入21世纪,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华传统美德格言》时,据说专门对这八字名言做了一番考证:早在梁启超之前,梁氏好友、维新派另一位思想家麦孟华于1900年就提出这八字名言是顾炎武的话,这就比梁启超早了整整15年。然而,上海文艺出版社重印了清初署名“空空主人”写的《岂有此理》一书,作者据说是乾隆中期人,该书写好后迟至嘉庆四年才出版。该书开篇第一句话竟是:“亭林先生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以为至论。”这样看来,“空空主人”才是第一个将顾炎武名言浓缩为八字成语的人!但是,这“空空主人”姓甚名谁,像《红楼梦》中的“空空道人”一样,就无人知晓了。(《老年文摘》第2430期)
11、近年来,各个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大多会搞些“国学知识”竞赛之类的互动性栏目,比如不久前内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等。记得有一年,某电视台也搞了类似的知识竞赛。当主持人提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是谁说的?”竞猜选手答者日:“顾炎武。”主持人大声地肯定说:“你答对了!”
12、原著原话的意思是什么呢?我先来帮大家翻译成现代文:
13、电脑版http://www.bonris.com
14、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向北到了镇江。
15、其次是民本思想。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点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振聋发聩。
16、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他的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八字成文的语型,是出自于梁启超。
18、“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19、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帅指的是军队的将领,而与之相对的是匹夫,这样就说明匹夫就是普通人普通老百姓的意思。相当于民众的意思。大思想家顾炎武也有类似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里的匹夫就是老百姓的意思。
20、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还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
21、后来,人们才又赞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得《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顾老师的原句是:“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出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22、(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3、(3)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和谐更强大。
24、顾炎武出身乡宦,自小读书,十四岁参加复社活动。复社是一个图谋革新的社团,成员大多是爱国的知识分子。
25、皇佑四年五月二十日(1020),范仲淹在前往颍州赴任知州的路上不幸病逝,享年64岁,一代名臣溘然长逝。范仲淹的一生起起伏伏,但始终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担任什么官职,都展示出了自己卓越的能力。范仲淹死后,举国上下一片哀恸之声。无论是大宋天子宋仁宗,还是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人民,都对范仲淹的死表现出了巨大的哀痛。范仲淹的墓志和神道碑也分别由北宋名臣富弼和欧阳修撰写,表现出了时人对范仲淹之死的哀悼之情。北宋名臣司马光对范仲淹是如此评价的:
2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肇源于顾炎武《日知录》卷13《正始》篇:“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但是,该名言究竟由谁最早概括而来,现存三种较有影响的说法:一是乾嘉时期的文人“空空主人”,二是梁启超,三是麦孟华。这些说法各有依据,亟待辨明。
27、大家都认为,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证据为:
2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作者:文嘉)
29、在梁启超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说法后,维新派对此话语的运用最为频繁。1900年,唐才常筹建勤王组织正气会(自立会的前身),在《正气会序》中说:“四郊多垒,卿士之羞。天下存亡,匹夫有责。”“天下存亡,匹夫有责”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仅有一字出入,前者无疑受到后者直接影响。在1901年10月3日《上粤督陶方帅书》一文中,海外保皇派人物罗璪云鼓动两广总督陶模“力扶光绪”复辟,表示自己虽是“海外旅民”,“然念顾氏有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而不得不尽心国事。1902年,清末四公子之时任刑部主事的吴保初上疏奏请慈禧归政光绪,实行新政。吴氏“冒死以抗奏”,即是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任。维新派对此话语青睐有加,急于改变国运的心态跃然纸上。此外,如清末革命派思想家刘师培坚持“夷夏之辨”,立志排满以保天下。在其1904年致两江总督端方的信中,也说道:“窃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春秋》大义,九世复仇。”可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晚清仁人志士念兹在兹。
30、意思:远望江水滔滔,似乎要奔流到天地之外;山色若有若无若隐若现。
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32、何为天下?从字面来看普天之下,没有地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其实对于天下的理解却各人不同,这也就有了各人的看法和做法差异。
33、(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4、如今多数学者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清代大学者梁启超根据顾炎武的这段话概括出来的,见于其《饮冰室文集·痛定罪言》:“……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但1986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名句辞典》,又说这八字名言出自晚清著名小说家吴趼人的小说《痛史》第十回。但吴趼人比梁任公年长不了几岁,又怎么证明是吴氏早于梁氏提出这八字名言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