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韩非子的名句 1、出自唐代王勃的《上刘右相书》,源:指江河的源头。流:指下游的水流。形:指实物的形状。端:端正。这两句大意是:如果源头干净,那么下游的水流就会清澈;......
韩非子的名句
1、出自唐代王勃的《上刘右相书》,源:指江河的源头。流:指下游的水流。形:指实物的形状。端:端正。这两句大意是:如果源头干净,那么下游的水流就会清澈;如果实物的形体端正,那么它的影子就会正直。
2、当苗时,禁牛马入人田中,固有令矣,而吏不以为事,牛马甚多入人田中。亟举其数上之;不得,将重其罪。
3、译文:明镜清净而无为,好与坏因此而明辨出来;秤杆端正而无所作为,轻与重会因此而称量出来。
4、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5、译文: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6、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平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说明∶拒斥外界的诱惑)
7、欲成其事,先败其事。(事情有时候要做成他却往往要先败坏它)
8、(感悟)出自《韩非子·喻老篇》,大概意思: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9、感悟:这两句用于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否则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就可能是纸上谈兵,耽误国家大事。这句话还是在强调实践和经验的作用。反过来说,假如你现在现在正处在低层的地位,不要着急,用心积累经验,精熟业务,时机成熟自然会有高升的机会。
10、峻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韩非子·有度》
11、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12、译文:治国之术大到不可估量,深到难以测量,考核臣下的言语与行为是否一致,检验他们的言行是否合乎法度,恣意妄为的立即诛杀,这样国中才不会出现祸患。
13、《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4、译文:所以君主亲自掌握赏罚之权,那么群臣就会畏惧他的刑罚而追求他的奖赏了。
15、感悟:我们考虑做一件事,通常人都会想如何让成功。却很少有人想到,考虑到失败的因素。但是一旦我们忽略这些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那么可能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其实一旦我们能把失败的因素考虑全了,并且采取措施避免,就接近成功了。
16、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
17、译文: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18、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19、感悟:这段话的意思很明显。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轻浮浮躁的人、急躁莽撞的人很难独当一面,他们要靠那些沉静的人、稳重的人。假如我们能在生活或者工作中更加稳重、安静一点,那么你肯定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也会取得新的进步。
20、夫人知我爱新人也,其悦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所以养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21、译文:所谓“言语动听,令人高兴,却不合乎常理”的话,必定是不可信的话。
22、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也。——《韩非子·备内》
23、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24、出自《韩非子·十过》。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一定会损害到更大的利益。这句话说明做事要从小事做起。
25、译文: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
26、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公孙丑上》
27、(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28、译文:能够安逸或得利,人们就会接近;有危害和祸患,人们就会远离。这是人之常情。
29、韩非用这两句话比喻国家制定的法令要为普通的百姓所懂,那些所谓高深的法令,连聪明的人也不懂,普通的百姓就更不懂了。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凡事要从实际出发,不可有过高的奢望。
30、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韩非子·守道》
31、不思八常想一二。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有些事情由于条件限制,可能我们一辈子的做不好,有些东西一辈子也得不到。这都是正常的。所以,面对这些要释怀。但这不能称为懒人的借口,放下、舍得必须是在经过一番努力和追求之后的觉悟,而非消极的逃避。
32、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33、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34、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35、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3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37、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38、吴桥金鼎古籍线装
39、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40、译文:君主如果不将臣下的言行相互验证,那么就不会了解真实的情况。
41、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42、所谓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轻恬资财也。所谓直者,义必公正,心不偏d也。
43、(感悟)自出《韩非子·说难》。这两句大意是:事情由于保守机密而成功,说话不慎、泄露机密会导致失败。
44、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45、译文:不吹开皮上的毛来寻找细小的疤痕,不洗净器物上的污垢来查看微末的缺陷。
46、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也。
47、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48、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49、两条线,一条以劳拉为主视角展开,通过她来放大她的邪恶——找情人不想被知晓,在车祸突如其来时,为了不公开她偷情的丑闻让男主艾德里安来处理他们认为已经挂掉的丹尼。其实插句题外话,第一这车祸不是他们引起的而是突然窜出的鹿,第二两辆车也并没有发生相撞或者是接触,这种情况下干嘛要丢了西瓜取捡芝麻?到头来,西瓜芝麻都丢了。男主用劳以丹尼的身份盗刷银行资金来掩盖男主艾德里安的无奈、懦弱。第二条线以劳拉的死为故事载体,以一张p过的报纸为套路,一层一层将男主狰狞的内心扒开。
50、树柤梨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51、译文:当人患病的时候就会尊敬医生,遭遇灾难的时候就会敬畏鬼神。
52、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译:千里长的大堤,因为蚂蚁窝而溃败;百尺大的房屋,因为一点的烟火而焚毁。
53、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54、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55、圣人不希望一切都学习古代,不墨守一成不变的旧规,根据当代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办法。如果头脑僵化,一味照搬过去的条条框框,而不思变革和创新,那是办不好事情的。
56、译文:人们办事付出报酬,如果从对人有利的角度着想,那么及时是关系疏远的人也可以合作;如果总想加害对方,那么即使是父子也会相互疏远和怨恨。
57、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58、译文:懂得方法的人做工匠,却不能自由施展技巧,所以造出的房屋会倒塌,制出的弓会折断;懂得治理国家的人无法推行他的方法,所以国家就会混乱而危及君主。
59、译文:愚鲁的人很难被说服,所以君子进言也是很困难的。
60、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61、韩非子以两个通俗易懂的比喻,说明古代顾大体者不察寻细微,陷人以罪。现在可借用来说明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无论对待上级或下属,都要看大体,看主流,对同志持宽容的态度,不可故意地挑剔别人的缺点、过错,构人以罪。成语“吹毛求疵”即由此而来,亦作“吹毛求瑕”。
62、比喻有所凭藉,事业容易成功。现在可用于比喻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可资凭借的条件越多越完备,事情就越容易做好。
63、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
64、译文:君主有一点疏忽,臣下就会得到成倍的利益。
65、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66、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67、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68、火的形状威严可怕,人们害怕不敢接近,因此很少被火烧伤;水的样子绵软柔弱,人们喜欢游泳戏水,因此被淹溺的人很多。
69、如果实行严刑峻法,那么人人畏法不敢犯事,故可以禁止暴乱,若实行儒家的厚德仁政,人就有恃无恐,则难以制止乱事。对法家思想中的合理部分可以批判地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