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简介及他的成就精品好句105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胡适简介及他的成就 1、胡适与赵元任,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校友,交往多年,情谊深厚。 2、充和回忆——胡适很喜欢跑到我家来写字,因为他知道我家的纸墨、笔砚总是现成备好的,......

胡适简介及他的成就

1、胡适与赵元任,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校友,交往多年,情谊深厚。

2、充和回忆——胡适很喜欢跑到我家来写字,因为他知道我家的纸墨、笔砚总是现成备好的,并且一定是高质量的。胡适是个很潇洒的人。他爱写字,但其实没写过多少帖。他的字,学郑孝胥,喜欢把撇捺拖得长长的,写来蛮有趣的。我问他,果然不假,他直笑:“我的根底都被你看出来啦!”

3、历史既公正,又无情。《新月》因敢言、能言、善言,成为当时文化界、学术界的“时尚”风向标,也成为20世纪中国言论自由史上的里程碑。那些御用文奴们批判人权的“文字垃圾”,早已“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胡适、罗隆基等启蒙者浸透着良知和血性的思想火花、心灵呐喊,依然光芒四射,风骨岿然,感动一代又一代后辈,激励他们无畏前行。

4、“二十世纪影响力最大也最长久的学者和思想家”,是余英时对他的评价。

5、当时所知不多,只知胡适来自海的那一边。隐约知道,上世纪大陆轰轰烈烈的各项运动,他曾成为靶子。据说,1957前后,大陆曾派人对在美国的胡适,表达这样的意思:我们尊重胡先生的人格,我们所反对的不过是胡适的思想。胡适当即回答:没有胡适的思想就没有胡适。

6、胡适认为“真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Individuality),他的特性有两种:

7、  回顾那一段历史,对胡适的批判不是偶然的。北平解放前,胡适也曾是统战对象,甚至连毛泽东都说:“只要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图书馆馆长!”但胡适对共产d没有信心,说“不要相信共产d员的那一套”。1949年4月,国民d政权风雨飘摇,胡适判断大势已去,远赴美国。5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著名史学家、北平辅仁大学校长陈垣《给胡适之一封公开信》。陈垣以老朋友的身份,介绍他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感受,劝告胡适回到新社会,希望“能在一条路上相见”。然而,6月18日,胡适从香港出版的刊物上看到了陈垣公开信的英译本,半信半疑。后又看到中文本,发现公开信是“很漂亮的白话文”,与“从来不会写白话文”的老朋友不相符,从而不相信公开信出自陈垣之手,认为是一封“作伪”的信。(胡适简介及他的成就)。

8、但胡适却说,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当时毛泽东托人给胡适带口信说,只要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图书馆的馆长,胡适听后冷冷地回了一句,不要相信共产d的那一套。

9、在“辉煌六十年”不绝于耳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一个人,想起半个多世纪以来对他不断变化的评价。这个人不是别人,他就是“我的朋友胡适之”。

10、胡适不提倡东方圣人那种无为。人生在于奋斗,即使在潦倒的窘境,也要对前途有起码的乐观和自信。一步一步都可以踌躇满志,把每种进步都看成是巨大的希望,这正是胡适对于人生的乐观。

11、吴健雄,这分明是个气宇轩昂的男人名字嘛,可是看到吴年轻时的照片,我被惊艳到了,这分明是个古典美人。身着旗袍,端庄清雅,集精致五官、柔美脸蛋、沉静、闺秀、知性、古典气质于一身,她的美不是性感热闹,而是使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我猜想,正是这份安静的气场才造就日后事业上享誉国际的盛名吧。

12、“念到您现在所肩的责任的重大,我便连孺慕之思都不敢道及,希望您能原谅我,只要您知道我是真心敬慕您,我便够快活的了。”

13、所以胡适并非狭隘的民族主义,他思索的是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中国应该拥抱世界。

14、本书为作者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基础上所做的修订版,增补这十多年新发现的资料数十篇,且对原有的资料也进行了细致的纠误勘正,改正原书错误数百处,堪称全面精当的红学资料。

15、没有谈恋爱的理工女吴健雄,当然也有少女情怀,少年情怀总是诗。她为什么没有在美丽的大学校园谈一场青春的恋爱,不只是因为她心气极高,对人生、对未来、对爱情都有很高的期许,所以一直在奋斗,更重要的是在她青葱岁月,有个类似二次元里的人物一直驻扎在她心头,无人可超越。

16、1922年5月14日,《努力》周报第2期刊发胡适起草的《我们的政治主张》,蔡元培、陶行知、李大钊等16人签名,这是胡适及其朋友们的政治纲领。文章认为,“中国所以败坏到这步田地,‘好人自命清高’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主张将“好政府”作为“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提出界定“好政府”的标准是“三要求、三充分”,即:基本要求是“宪政的政府”、“公开的政府”和“有计划的政治”,能够“充分运用政治的机关为社会全体谋充分的福利;充分容纳个人的自由,爱护个性的发展。”

17、这样的文字有确能给人想象的空间,她是要向恩师表达自己内心的爱慕之情吗?是不是已有家室的胡适,冷静及时地制止了学生在感情上的延伸?还是怕他们之间的交往连累了恩师?

18、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地求证”的治学方法。

19、曹诚英是江冬秀和胡适结婚时的伴娘,才貌双全。早在与江冬秀结婚之时,胡适就对这位表妹印象深刻。

20、“自由主义的基础在个人主义”。胡适强调自由思想的核心是个人主义,并以易卜生的个人主义作为经典话语,鼓吹个性解放。

21、胡适提倡白话、改良文学的构想,早在1915年夏天就有了(那时他还在康奈尔大学本部读书)。文体改革与中国的复兴,有着极大的连带关系,也是30多年来先知先觉的中国学者、新闻工作者和教育界人士所关心的问题。自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武力和经济的侵略,有增无已,使中国人感到他们之间因语言形成的隔阂,非马上打破不可。一种浅白易懂的语言,不但可以帮助政府官员和学者增加他们对西方科学、艺术和政制的认识,而且还可以使一般人民提高对外侮的警觉。不消说,好用典故、讲求韵调的文言文,实难应付这种需要。不说其他的,就拿翻译来讲,文言文就难以符合准确的需要。严复“翻译”亚当·斯密、J.S.米尔、T.H.赫胥黎和海勃·斯宾塞等人的作品,虽然文体优美,用字典雅,换了才气稍差的人,自然翻不出来。但以翻译标准来论翻译,严复的“翻译”,顶多只能算是他个人才华的表演而已。林纾的“翻译”,流传极广,大受欢迎。司各特、狄更斯、托尔斯泰和柯南道尔等人的小说,在林纾笔下,成了第一流的古文,至于内容是否符合作者原来的意思,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文言文还有一个缺憾:它不是一种传播新知识、新观念的理想工具。当时有不少热心的社会改革者,不见容于清廷,失意之余,乃献身于新闻事业,使自己的理想能直接深入民间。为了便于容纳西方的专门术语,他们迫得放弃古文,创出一种新的文言体来,使大家容易看懂。梁启超是这班人中的佼佼者。他的新文言体不但便于介绍和讨论新的观念,而且还是宣扬爱国思想的有效工具。当时模仿他这种文体的人,有政治评论家和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也是其中一位。不但如此,一般报纸和官场所用的中文,还以此做标准。这种趋势,一直到二次大战后才慢慢地改过来。

22、  很明显,这些话有很强的主观性,烙有很深的时代印记,不仅与胡适的本来面目相去甚远,也不符合毛泽东所说的“实事求是”精神。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话语环境逐渐宽松,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逐步放开,胡适的著作很快再度出版,并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不过,十年后再版的《辞海》似乎仍有顾忌,关于“胡适”的词条虽内容有所增删,但仍保留了原版基本评价,如“以改良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支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并发表‘全盘西化’主张”等。

23、  六十年前,当毛泽东意气风发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郑重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胡适这个没拿过枪也没参加过战争的人,已经被宣布为第55号战犯了。他的小儿子胡思杜在革命思想的洗礼下,在国内发表《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决心跟他划清界限,投入新社会。胡适是那个时代的名士,儿子批判老子的文章很吸引眼球,香港《大公报》适时予以转载,尽管胡适读了小儿子的文章,不大以为然,只是把当天剪报粘贴在自己的日记里,但大陆对他的大规模批判已经箭在弦上。

24、后来,杨回忆——哪知给适之急坏了,给到处领馆通知招待我们,并告诉他详细情形,他不知公路多数是穿大城而过的,并且我们向来恐打扰和麻烦,从不一路拜望人的,所以给他急了好多天。等到我去了第三封信时,他才觉得安慰一点。以后适之见了我,就大骂我只顾好玩,不顾危险,让元任开这么长的汽车。我只好笑笑,因为这么深切的友谊,我不好意思骂还他不懂。

25、首先,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他把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了他的“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并发表了《说儒》,这不但是胡适治学的巅峰之作,也是1930年代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胡适将禅宗史研究的问题点,由西天二十八祖的传承问题,转为禅宗革命家本身的问题。他的论断承载了日后的许多成果与成就。

26、两相对比,可知胡适的原稿无论从思想、文气方面,都比年谱长编以及之前的胡适论红的集子所引者高明。再一例,1961年5月31日胡适复李祖法函。本函第五段之后,漏掉了相对要害的整整一段:

27、一个温柔的男子,一个泼辣的女子,相互平衡成就了一段白头偕老的婚姻。江冬秀的幸福,自有她的道理。

28、“世界任何的思想学说,凡是不允许人家怀疑的、批评的,我都要打倒。”

29、“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的“极左”时期的中国大陆是个受到官方批判的人物,尤其是“极左”的斯大林主义学者的攻击对象,其时的中国大陆的教材曾一度否定他的政治思想;50年代初,曾对胡适展开大规模的批判运动。“文革”结束后,近几十年来的研究都倾向于肯定他应有的历史地位;并且,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也被选入大陆全日制语文教育初中课本;在大陆的报刊杂志中,亦屡见有追念胡适先生精神的文章。

30、“不自由,毋宁死”,是美国开国元勋、独立英雄帕特里克·亨利的名言,陈寅恪在《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曾间接引用。为避免这句启蒙名言在中国“水土不服”,胡适煞费苦心地“接地气”,寻找到涵义相通的中国版“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此句出自范仲淹《灵乌赋》。范仲淹是中国争言论自由的先行者,正直能干,不拍马屁,不媚权贵,常直言批评朝政过失,屡贬屡谏,写同题《灵乌赋》答劝慰友人梅尧臣,既明心迹,亦励己志。

31、1929年3月21日,国民d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最高根本法决议案”,将孙中山的《建国大纲》确立为“中华民国不可逾越之宪典”。胡适哪壶不开提那壶,再发三篇猛文,三摸“老虎屁股”,肆无忌惮地把批评的矛头对准国民d,对准国民d顶礼膜拜的孙中山和《建国大纲》。

32、19雷振与台湾和香港的非d成员联合,反对蒋中正再次当选为违反台湾宪法的总统。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之后,胡适没有参加雷震的入d筹备工作,而是鼓励了很多人。同年9月,雷震因“共同间谍”案被捕,历史上称雷震事件。

33、  这个时期,对胡适的批判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贺淮海战役胜利电文中说:“现在南京城内尚有头等战犯……及其他罪大恶极的帮凶们,例如胡适、郑介民、叶秀峰等人,企图继续作恶。”二是稍后由“两个小人物”引发,以周扬、郭沫若为首的文化界手持上方宝剑,借批判红楼梦研究,在学术领域大张旗鼓清算“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思想”,出版批胡文章8本,达三百万字之巨。三是1950年及其后再版的《新名词词典》等工具书,将胡适定性为“头等战犯之伪自由主义的无耻文人”,以及“美国走狗,蒋匪奴才”,彻底地进行妖魔化。1956年2月,毛泽东在接见政协的知识分子代表时说过一段话,算是对胡适批判的盖棺定论:“胡适这个人也真顽固,我们托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到了二十一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34、她深知丈夫的价值,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并予以支持来体现对他的爱。

35、胡适生病,她关怀地写道:“我今天听他说你今天不狠(很)好,我心里好比刀割一样……”胡适很喜欢江冬秀的信,一直催她多写。

36、胡适是听说过学校有一个天资过人的女生叫吴健雄,但是他对不上号。他们的相识于是有了一段佳话,还是因为她天资聪颖。有次历史考试,吴健雄就坐在前排,她只花了两个钟头就三个小时容量的试卷做完了,还第一个交卷。作为监考老师胡适很快看完她的卷子,兴奋地送教务室去,正巧学校的两位名师杨鸿烈、马君武也在。善作伯乐识人的胡博士激动地告诉他们,他刚看了一份完美的试卷,给了她一百分,因为岂今为止他还没有看到哪个学生把清朝三百年思想史分析得那么透彻。那两人立马也说,班上有一个女生总是考一百分的。于是三人做了个小游戏,各自把这个学生的名字写下来,拿来一看,不约而同写的都是吴健雄,不禁哈哈大笑。

37、胡适在辩论中拒绝让步,认为只有民主才能建立一个稳定的现代国家。“专制主义”——甚至是“开明的专制主义”——最终必将导致一个不受监督、不受制裁的强大政府。

38、后来,由于两人都在美国工作生活,接触频繁起来。胡适为吴健雄做过两件事。一件是胡适在旅行中,在书店淘到一套英国大物理学家卢瑟福的作品,给吴健雄寄去。二是胡适曾给她写过一封长信,内容堪称经典。其实这也没有啥,不过是一位老师对自己钟爱的学生激赏与期许吧。胡适曾在写给吴健雄的信里说:我一生到处撒花种子,绝大多数都撒在石头上了,其中有一粒撒在膏腴的土地里,长出了一个吴健雄,我也可以万分欣慰了……

39、胡适说好,看着生肉又说:“真好,你也做得好。”

40、一顿点心,一点幽默,一脸微笑,华苓连续用了三个“一”,实实在在地表达着自己的不满与悲哀。华苓的心,是痛的,苦的……

41、  正是由于胡适的帮助,周汝昌完成了《红楼梦新证》,被誉为“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最重要的著作”。此书出版于1950年代,难免有对胡适不敬的地方。台湾有人送了一本给胡适,让他看看“恩”的结果。想不到胡适很理解书中的反胡内容,反而说:“他的书决不是‘清算胡适思想的工具’”,周汝昌“功力真可佩服。可以算是我的一个好‘徒弟’。”还托此人再为代购几部,以便分赠友人。

42、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2009年的夏天,听说今年《辞海》将再次发行修订本,不知道“胡适”有没有新变化?这是值得所有胡适研究者与喜爱者期待的事情。应该说,六十年来对胡适评价的翻天覆地,现象耐人寻味,也反映了当代学术研究受政治影响、左右摇摆的无奈。然而胡适的思想光辉与学术成就,不会因为某一时期的政治影响而消亡,这是一个学者的大幸,也是我们的大幸。

43、对于别人对他们频繁交往的飞长流短,她欲辨还休:“但另一方面却又怕您以为我误会您的意思,使您感到不安,其实以我对您崇敬爱戴之深,决没有误解您的可能,请绝对放心好了。”

44、   回忆这段婚姻,毛彦文写道:“我们整天厮守在一起,要是没有看见我,便要呼唤,非要我在他身旁不可,终日缱绻不腻,彼此有说不完的话,此种浓情蜜意少年夫妻亦不过如此。”可惜这场老夫少妻的婚姻只维持了不到三年。淞沪抗战爆发,上海失守。熊希龄夫妇转移到香港,熊希龄打坐时脑溢血猝死在香港,毛彦文悲痛欲绝,战乱中失去了依靠。同心人已去,走到哪里都空空荡荡。

45、1919年,接办《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挑起问题与主义论战。

46、面对着这种极端的言论,胡适当时一定很感尴尬了。在复钱玄同的信中,他指出了钱氏的建议是行不通的,劝钱氏把精力用到较为实际的问题上去。但胡适当时的声望,仍不足以阻止他们继续对这问题的讨论。甚至他的得意门生傅斯年(当时编《新潮》)也写文章赞同钱氏的见解:“而且中国文字尤其有缺点的地方,就是野蛮根性太深了。造字的时候,原是极野蛮的时代,造出的文字,岂有不野蛮之理?一直保持到现代社会里,难道不自惭形秽吗?”听他这样说来,好像中文是世上唯一的“野蛮时代”的文字。

47、在《知难,行亦不易──孙中山先生的“行易知难说”述评》中,胡适批评孙中山的“行易知难”学说“真意义只是要使人信仰先觉,服从领袖,奉行不悖”,把“知”、“行”分的太分明,存在着两大风险:第“有打倒知识阶级的喊声,有轻视学问的风气”;第当权执政的人“掮着‘训政’的招牌,背着‘共信’的名义,钳制一切言论出版的自由,不容有丝毫异己的议论”。

48、  1953年3月12日,胡适给杨联升信中,谈到日本学者反对孤本复制,这样就不“孤”了。以孤本自持,不利于学术研究,胡适认为学术是“公器”,所以他并不赞成。

49、实际上,胡适很快就改弦易辙,放弃“二十年不谈政治”的决心。在《我的歧路》中他承认“是一个注意政治的人”,“我现在出来谈政治,虽是国内的腐败政治激出来的,其实大部分是这几年的‘高谈主义而不研究问题’的‘新舆论界’把我激出来的。”

50、旧社会虽然有“女大不是妻”的说法,但这并没有成为两人的障碍。胡适13岁,江冬秀14岁时,在双方父母的安排下完成了订婚,从此两人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51、1929年12月13日,胡适为次月即将出版的《人权论集》作序言时,酣畅淋漓地吹响思想者的冲锋号角:“我们所要建立的是批评国民d的自由和批评孙中山的自由。上帝我们尚且可以批评,何况国民d与孙中山?”壮哉胡适,好汉子;伟哉胡适,真猛男!

52、美国31个、加拿大2个、英国1个、香港1个

53、胡适在政治强势面前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不离不弃,不失独立思考,不失批判立场,不失浩然气节。支撑他内心世界的精神力量来源有二:

54、面对一位学识渊博,爱慕者众多的丈夫,江冬秀是如何做到与其白首一生的呢?

55、的确,曾有人评价,胡适,无论身在哪里,似乎都能“适当为之”。

56、1926年,胡适和他的师父郭秉文等人在美国发起成立华美协进社。游历英国、法国、美国、日本诸国。

57、胡适收集了大陆批评他的文章。有问:“这几百万字的巨著里,难道就没有一点学问和真理?!”

58、1961年2月,胡适出席了台湾大学校长钱思亮主持的宴会。当他到达时,他感到不舒服。他被送到医院,脉搏跳了135下,痰里有血。医生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医院住院2个月,然后回家自理,但身体已逐渐虚弱。11月病情恶化,到台湾大学医学院休养。

59、胡适认为,法律应该对任何人都有约束的。需要依法而治,就需要法律的普遍性。

60、这些学生,对当时的北洋政府极为不满,因此他们极想发挥影响力,以左右国是。对他们来说,1911—1912年的国民革命是失败的,因为这次革命的结果,既未使中国统也未能阻防外侮。到了1919年巴黎和会开幕,他们看到了中国与会代表的丑剧,再也忍耐不住了,乃于同年5月4日,为了抗议政府对日本在山东领土与经济的权益作了种种让步,在北京和其他大城市举行了一连串的游行示威。以前憎恨政府的无能与腐败、憎恨政府官员的叛国行为,现在一发成为不可收拾的爱国怒潮。为此原因,五四运动亦称作新文化运动,因为这是有史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和学生联合起来参与国是最强大的一次。五四运动亦帮助了文学革命的推展。随着学生游行示威以后,各式各样的语体文杂志,有文艺性的,有综合性的,纷纷出版,以应广大读者的要求。

61、  胡适与杨联升曾频繁通信,切磋学问。胡适对象棋的源流变化非常有心得。他从文献中看到中国有象棋记载在六世纪、或更早,远在西方之前。1949年他化了三天时间试图作一考证,由于种种原因搁下了。想到杨联升曾寄给他《玄怪录》中有涉及象棋一诗,就把所有的材料、看法,写了三千字的长信给他,说:“此信所谈,你可以自由引用。我最盼望的是你能考考这个有趣的问题,切实批评我的胡说。”

62、在文学史上,一种文学的类型,其发展能够不因批评界的漠视和敌意而受到阻碍,倒不见得是一件怎样不寻常的事。就拿英国的例子来说吧。没有几个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家敢把自己的作品看成严肃的文学的;而亨利·费尔丁和山姆·理查逊这两位小说家的地位,在18世纪英国读者心目中,也难与蒲柏和弥尔顿相比。如果胡适不是在西方文学的传统中找到了这个保证,那么,他学问再好,批评眼光和胆识再大,也不能给中国文学带来这么一个反传统的看法。正因为他深知西方文学自但丁和乔叟以后,“国语文学”已成了主流;戏剧和小说也享受到崇高的地位,他才能给中国文学提供了这样一种崭新的看法。同样地,在阐释中国思想史方面,胡适也借助了西方较为缜密的一套哲学专门术语。

63、首先,把红学纳入了学术轨道,把小说与经学、史学放在平起平坐的地位,给一向被视为“末技”、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以应有的学术地位。鲁迅先生说,“在中国,小说是向来不算文学的。”胡适的做法是:

64、1927年,胡适正式取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然后与徐志摩等组织成立新月书店,在上海蒋介石与宋美龄婚礼上结识蒋介石。

65、    胡适对待骂的态度是明朗的。他说:“我挨了四十年的骂,从来不生气。”不生气”三个字,像一堵防火墙,把胡适和谩骂者隔离开来,使胡适具有了一种免疫力,他诚恳的说:“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胡适其实是厉害的,他的意思是骂人者损了自己的人格,胡适的回答有涵养有雅量,令人折服,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传纪文学是把人生过滤一下去掉沙子,留下金子。胡适鼓励人们写传记,在每个人的人生故事里,都有时代的烟云,个人与大时代的痕迹,碰撞出耀眼的思想火花,在他的推动下,很多人拿起了笔,唤醒了对往事的回忆,民国时留美才女毛彦文就是其中一个。   

66、胡适在20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的“极左”时期的中国大陆是个受到官方批判的人物,尤其是“极左”的斯大林主义学者的攻击对象,其时的中国大陆的教材曾一度否定他的政治思想;50年代初,曾对胡适展开大规模的批判运动。“文革”结束后,近几十年来的研究都倾向于肯定他应有的历史地位;并且,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也被选入大陆全日制语文教育初中课本;在大陆的报刊杂志中,亦屡见有追念胡适先生精神的文章。

67、后来,充和嫁与傅汉思,1949年1月定居美国。初到美国,充和在伯克莱图书馆工作,胡适先在普林斯顿,后也到伯克莱教书。可胡适不会填写图书馆的借条。所以,他要借书,都先来找充和,帮他填好单子,借出来放在桌上,他自己过来拿。

68、“民主先生和自由男神”,是唐德刚对他的赞誉;

69、吴健雄曾说过,在一生中影响她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她父亲,另一个则是胡适先生,可见胡适在她心中的地位。

70、胡适提倡白话文,坚持俗字入诗。其实俗字入诗也不新鲜,历史上许多诗人也曾用过俗宇。胡先骕说,俗字能否入诗,应该以能入诗者为限,即入诗后应能增加诗感诗味,而不是什么俗字都可入诗,并且举了很多例证。他说《尝试集》仅仅是白话,而不是白话诗。“夫诗之异于文者,文之意义,重在表现。”(denote,诗之意义,重在含蓄connotative与暗示suggest)他批评胡适的白话诗,实际是取消诗文差别,以文为诗,以白话本身为诗,诗的特点被消解了,只保留从外国借来的分行排列。

71、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并任中国公学校长。

72、大师夸人,也是言简意赅,妙趣横生。不过,“你真还有这一手呢”,倒与今天我们的常用语,异曲同工。

73、《胡适论红楼梦》是一部学术文献汇编,近50万字,囊括胡适从1911年到1962年各个时期的《红楼梦》研究论文以及相关书信、演讲、日记、谈话、题记等。

74、我们当日介绍易卜生(Ibsen)的著作,也正是因为易卜生的思想最可以代表那种健全的个人主义。这种思想有两个中心见解:第一是充分发展个人的才能,就是易卜生说的:‘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75、  学术研究,搜寻资料是基础性工作,从某种意义上带有根本意义。傅斯年甚至说,学术研究就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胡适曾说:“我写书的材料像一颗颗珠子一样,已经选好,只待拿线穿起,就可以做好。”这些珍贵的“珠子”,是胡适青灯黄卷、穷搜苦索、剔罗爬抉的心血凝成的。但胡适并不“自私”,常常慷慨送人。记忆中的材料,更是毫不保留地相告。“人之有善,若自有之”,胡适当之无愧。

76、虽有惶恐焦虑,但江冬秀从不显露在脸上,永远一副现世安稳的模样,并积极向胡适靠拢。在胡适的引导下,江冬秀开始学习识字写信,而且不断进步。

77、胡适的开心,诉诸笔端,直言不讳,真是喜悦溢于胸外。

78、“民族主义有三个方面:最浅的排外,其次是拥护本国固有的文化,最高又最艰难的是努力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因为最后一步是最艰难的,所以一切民族主义运动往往最容易先走上最前面的两步。济南惨案以后,九一八以后,极端叫喧的排外主义稍稍减低了,然而,拥护旧文化的喊声又四面八方的热闹起来了。这里面容易包藏守旧开倒车的趋势,所以也是不幸的。”

79、随后,赵元任、杨步伟(赵元任妻子)写给胡适的信中——你们有这种好风水的地方,所以出了你这个人。

80、第1个原因是由于解放以后,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对胡适的评价过分贬低了,随着改革开放以后思想解放,对胡适的评价有一个正常客观的历史性回归,从这个角度上看地位确实有一定的提高。

81、那是1923年,彼时她正在就读于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女校长很有见识,经常邀请知名学者来校演讲。其中就有胡适先生。其实,早在胡博士来校演讲之前,吴健雄已在《新青年》等杂志上拜读过胡适的文章,对他十万分仰慕,是他的小迷妹一个。由于吴健雄在学校作文写得好,校长便安排她写胡博士的演讲记录。那次胡适演讲的题目是《摩登的妇女》,是讲妇女思想解放的。胡博士的俊朗笑容、翩翩风度、深刻见解,都令少女时代的吴健雄激动不已、彻夜难眠,立即从普通粉丝升级为死忠粉,次日又追到东吴大学再次聆听他的演讲。吴健雄就跟现在许多追星族们一样,亲眼见到偶像后,兴奋的心境很难平复,思来想去,她想让自己也成为偶像那样优秀的人。

82、其胡适开《红楼梦》“探佚学”之先河。胡适认为,《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不是同一作者。他根据程高本的叙,断定后四十回乃高鹗所补。既然后四十回的著作权不属于曹雪芹,就吸引了一大批红学家们探讨曹雪芹拟创作的后四十回的原意,于是就产生了所谓“探佚学”。

83、双方争论的是救国之道,焦点在于是走英美的渐进改良之路,还是走俄法的暴力革命之路。革命者认为,中国这座“旧房”已彻底腐朽,必须拆掉重建“新房”。而胡适一生反对暴力革命,坚持温和改良,不懈追求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等普世价值。

84、觉得本文不错,就为他打赏吧。你每打赏一次,就为新丝路文学基金捐款:1元。

85、  胡适是学哲学的,1917年留美回国后,撰写了轰动学术界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他积累的大量材料往往与教育史相关。所以他劝杨振声写《中国教育学说史》及《中国教育制度史》,这些材料可以全部送给他。

86、胡适将禅宗史研究的问题点,由西天二十八祖的传承问题,转为禅宗革命家本身的问题。他的论断承载了日后的许多成果与成就。

87、想来江冬秀必是有其令胡适满意的地方,所以,胡适待她始终是尊重平等的。

88、对于别人的意见和观点不要轻易去否定或肯定,也不要以为自己的观点是绝对的正确。胡适要告诫的容忍异己的声音,自由的前提是容忍,这样社会才会真正的自由。

89、胡适师从美国"实验主义"大师约翰·杜威,他的文章,往往富有实验主义的精神,很有建设性。

90、胡适如果答应留下,不仅不会再列“战犯”,还将是座上嘉宾,再安排个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长也不稀奇。但1949年后第一个被政治审判、整肃祭旗的“大腕”文人,未必是“此胡”而是“彼胡”,胡风大约不够格,胡适反而当仁不让。

91、1939年,胡适时任驻美大使。赵元任开车,带着家人横穿美国大陆,一路游玩。一日,赵心脏病发作,停住三天才走。本打算经过华盛顿,去看胡适。这下耽搁三天,去不了了。于是,杨步伟写信给胡适,告之不能去看他的原因。

92、《胡适论红楼梦》的竭力搜罗之功自不待言。“全”无疑是本书的一大特点,也是广波的一个重要的贡献。但令我更看重是编者在搜求的文章之后所做的大量校勘、注释,乃至编制出的人名索引、书名索引,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93、自由被伤害,首先来自政府,这是启蒙思想的价值观。美国启蒙思想家托马斯·潘恩在《常识》这本“美国独立革命的教科书”中,直言不讳“在最好的情况下,政府也不过是一种必要的恶;在最糟的情况下,它就会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恶。”

94、《学衡》的创刊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而现实的起因,则是由于胡先骕与胡适的论战。吴宓说《学衡》杂志的发起,一半原因是胡先骕《评〈尝试集〉》写好后,投遍南北各大报纸和文学杂志,竟没有一家愿意刊登,或者没有一家敢刊登。这样,才促成了《学衡》的诞生。

95、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延安,与毛泽东多次长谈。据《西行漫记》记载,毛承认青年时期,“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也抱怨当年在北大受到怠慢、轻视。“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有名的新文化运动头面人物,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都是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

96、第二是要造成自由独立的人格,像易卜生的《国民公敌》戏剧里的斯铎曼医生那样‘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97、先看民间舆论。实际上大部分人对于胡适的了解是很粗浅的,很多人都没有看过他的书,也不了解他的思想。只是从网上一些只言片语的内容当中认定他是一个带有自由风骨的近代学者。这种形象认定使得他们把他视为对当代学者的一种讽刺和否定。换句话说,推崇胡适,本质上是因为他们对当代的学者失望。

98、争论之时,中国共产d诞生不久,革命者也普遍年轻,谈不上独立自主、与时俱进。如获至宝的“真理”是从苏联、日本等国翻译的、二手的、早期的、甚至篡改的“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本人多次宣称,他只知道自己不是这种“马克思主义者”。

99、1929年4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一道保障人权的命令。含标点符号才短短101字,胡适敏锐地发现其中三处“硬伤”,随即在《新月》杂志二卷二号上发表《人权与约法》,一一驳斥。嘲讽这是“一纸模糊命令”,抨击“今日我们最感觉痛苦的是种种政府机关或假借政府与d部的机关侵害人民的身体、自由及财产”,呼吁用约法“来规定政府的权限”。

100、新华社1949年1月26日陕北电讯,借“学生和教授们”之口,“认为(战争罪犯)名单中必须包含重要的战争鼓动者胡适、于斌和叶青。”既是公开警告胡适已够“战犯”之格,又不作官方明确表态,为统战留下回旋余地。但在此前一周的1月20日,毛泽东修改定稿致华野、中野的内部电文《热烈祝贺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明令“不论和战,战争罪犯是必须拘捕的”,而且列出“头等战争罪犯蒋介石、李宗仁”等22人,“及其他罪大恶极的帮凶们,例如胡适、郑介民、叶秀峰等人”。政治手腕,老辣之极。

101、《胡适论红楼梦》是一部学术文献汇编,近50万字,囊括胡适从1911年到1962年各个时期的《红楼梦》研究论文以及相关书信、演讲、日记、谈话、题记等。

102、在思想信仰上独立思想,独立评判,不迷信权威,不崇拜教条,不固执成见,用“存疑”的眼光“重估一切价值”,同时要敢于负责任。胡适特别说明:这“就是我们当时提倡的‘健全的个人主义’。

103、我喜欢这样的爱情,有什么比在蜜月里狂热相爱的男女更幸运的呢?初婚时的甜蜜是一生中美好的回味。

104、胡博士人才出众、俊逸儒雅、学识广博,一生赢得过多少优秀女子的爱慕,细细数来,恐怕也是一长串的名单。又帅又有才,风度气质无敌,如果在年轻的时候遇见他,保不准我也是暗恋者之一。

上一篇:格言杂志官网精品好句17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