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虚无主义名言精品好句77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尼采虚无主义名言 1、假如这两个例子使我们对意志有懵懂的意识,我们此时可以甩开大步走进意志的殿堂。意志是什么呢?它是一种情绪,一种激情,它在命令(是权力意志而非叔本华......

尼采虚无主义名言

1、假如这两个例子使我们对意志有懵懂的意识,我们此时可以甩开大步走进意志的殿堂。意志是什么呢?它是一种情绪,一种激情,它在命令(是权力意志而非叔本华的生命意志)。意志只是一种冲动,是冲动本身,它无名无象。但意志并不是运动,“意志是一种起支配作用的力,舍此一切运动无法想象。”意志当然是运动最根本的原因(旧话重提:以手扔石块,“扔”不是石块“飞”的原因;同样,我们决定爬山,“决定”也不是“爬上山”的原因;普遍的意志才是“飞”和“爬”的根本原因)。但运动绝非意志本身,运动只是现象,是意识运作的结果。意志作为一种无所不在的力,其本身无任何目的可言。“每种力量在每一瞬间都有最终的结果。”(尼采虚无主义名言)。

2、“恶人是无歌的。”(15)俄罗斯人为什么却有歌呢?

3、马克思列宁主义利用对尼采某些品德的无知,真正承担起了尼采的意志。这位伟大的反叛者于是亲手建立必然性的无情统治,将自己封闭其中。他逃出上帝的监牢之后,首先所念及的是建立历史与理性的监牢,从而完成了对虚无主义的乔装打扮与认可,而尼采则声称战胜了虚无主义。

4、孙周兴|人何以承受悲苦人生?——尼采《悲剧的诞生》译后记

5、我是当今第一位哲学家,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我是位于前后两千年之间的一位具有某种决定性意义和命运的人。

6、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7、哲学主要是反思哲学脱离现实(生命)成为抽象的东西,反对传统形而上学,反对哲学体系“体系意志是正直的一种匮乏”(和黑格尔认为哲学应该是作为科学的体系的观点相反)。

8、(25)参看科利版第12卷,10[107]。——编注

9、据说,在同一天,这个疯子还跑到各个教堂里,在里面唱他的Requiemaeternamdeo[安魂弥撒曲]。而当有人问他缘由时,他总是回答说:“假如这些教堂不是上帝的陵墓和墓碑,那么,它们究竟还是什么玩意?”

10、说到这里,疯子静下来,举目望望四周的听众,听众也寂然无声并惊讶地看着他。最后,他将提灯掷在地上,而使灯破火熄。“我来得太早了,”他接着说,“我来得不是时候,这件惊人的大事尚未传到人们的耳朵里,雷电需要时间,星光需要时间,大事也需要时间,即使在人们耳闻目睹之后亦然,而这件大事比最远的星辰距离人们还要更为遥远——虽然他们已经做了这件事!”

11、《花3#》严智龙,120×200cm,布面油画,2018

12、尼采的哲学肯定是以反抗问题为基本内容。确切地说,它正是以反抗开始的。但人们会感觉到尼采所带来的变化。他提出,反抗起自于“上帝已死亡”,认为这是一个得到确认的事实。反抗于是转而反对意欲虚假地替代已消失的神明,从而损害世界的一切学说,它们无疑没有方向,但却是神明惟一的藏身所。与某些批评他的基督教徒所想的相反,尼采并未制订杀死上帝的方案。他认为上帝已在他的时代的灵魂中死亡。他第一个理解到这一情况的无限意义,并断定人的这种反抗若不加以引导,则不会走向新生。对反抗所持的其他一切态度,不论是惋惜还是奉迎,都会导致可怕的后果。尼采因而没有提出反抗的哲学,而是创立了关于反抗的哲学。

13、通过这样重重剥离,尼采向我们暗示了他的权力意志观念,那种支配世界、使得这个生生不息的世界成为可能而本身又无形无象的神秘怪物。尼采担心的是,世人可能会将他的这一观念理解为某种可以把握的形态,甚至发展成某种伦理学。因他反复告戒世人,权力意志没有任何形态,他的意志只是“无”:“根本就不存在意志,既没有自由意志,也没有非自由意志。”“我们认为,意志只是一种假设。意志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不真实的。”意志即虚无。

14、你们尊敬我,但如果有一天你们的尊敬崩溃了,怎么办?别让一个雕像砸了你。

15、尼釆宣称:“唯有我掌握了真理的准绳,我是唯一的仲裁者”。尼采推翻了人类建立起来的文明,他声称,没有生而平等,天赋人权那种事,法律是强者的武器,道德是弱者的武器。

16、基本的错误。——人为了感觉到任何身体的愉快和不快,他势必把握这两个图景的其中之一或者他相信确定的事实、确定的感觉的同一性。在此他通过比较他现在的状态与过去的状态,并说明它们是相同的或不同的(作为发生在所有记忆中)的方式来体验精神的快感或不快,或者他相信意志自由,例如当他想到“我并非非得这样做”,“这本来可以以不同的样子发生的”等等,他就得到快感或不快。如果不是在每种精神的快乐和不快中积极起作用的错误,人性就不可能产生——那些错误的基本感觉是并一直是,人是在一个不自由的世界中的自由的存在,无论他从善或为恶,总是永恒的奇迹的工作者,是一个惊人的例外,是高于兽性的和几乎具有神性的生物,是永远不可忽视的创造物的意义,是宇宙之谜的解决,是高于自然的强有力的统治者和自然的藐视者,是把他的历史称为世界历史的这么一种生物!——自负的虚荣的人。

17、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18、从此以后,尼采像“到处流浪的逃难者”奔波于巴塞尔、德国,以及意大利、瑞土的许多地方。每到一处,总是住在便宜寒酸的旅馆,然后以令人应接不暇的速度抛出一部又一部作品。但是,它们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反响。尼采感到非常失望,寂寞越来越难以忍受:“我在和迄今为止所有被人们所崇拜和所热爱的东西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在这场战斗中,我自己也明显地变了,变成了一座地狱,变成了某种被掩盖的东西。人们如果专门出去寻找它,也是再也找不到了。”“我认为自己是最后一位哲学家,因为我是最后一个人。没有人和我说话,只能自言自语。我的声音如同一位将要死去的人的呻吟重新又传到了我的耳边。”当《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没有引起任何反响时,尼采写道:“吼出这样一阵来自灵魂最深处的呼喊之后,仍然没有任何回音,真是一场令人毛骨悚然的经历。这场经历使我失去了和所有活着的人的联系。”尽管如此,他知道他必须走自己的路。同时他也很清醒:“我总是徘徊在深渊的边缘。”

19、白昼的光,如何能够了解夜晚黑暗的深度呢? ——尼采

20、(15)“恶人是无歌的。”]谚语式的成语,出自德国诗人索伊默(J.G.Seume,1763-1810年)的诗“颂歌”;该格言也由尼采取自一个较长的残篇(笔记本MpXVI4),参看科利版第13卷,18[9]。——编注

21、尼采精心地把他的虚无主义推入这个死胡同。可以说,他是极其快乐地冲入里面的。他承认的目的就是要让他那个时代的人处于一种无法坚持的局面。他惟一的希望似乎是要达到矛盾的极致。人若不想在窒息他的死结中丧生,则必须一刀把死结砍断,创造他自己的价值。上帝的死亡并未了结什么,惟有在准备好复活的条件下才能被人感受到。尼采说:“若在上帝身上找不到伟大之处,那么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找到。必须否定这种伟大,否则便创造它。”否定伟大,是他周围的世界的任务,他看到这个世界在向自杀奔跑。创造伟大是一项非凡的任务,他愿意为之而献身。他完全晓得,惟有在极端的孤独中方有可能创造,而人在精神极端困苦中必须同意这样做,否则只有死亡。惟有这时他才会下定决心付出这种艰苦卓绝的努力。尼采于是向他大喊,大地是他惟一的真理,人必须忠于大地,必须在大地上生活并获得拯救。他同时又教导人说,生活在没有法则的大地上是不可能的,因为生活恰恰以法则为前提。若没有法则,如何自由地生活?应该回答这个谜语,否则会死亡。

22、哲学意义上的虚无主义认为世界,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客观上的虚无主义就是绝对客观,它是站在整个世界的高度看待人类本身,认为现实中不存在无穷大,存在的东西一定会灭亡,人类也不例外。

23、从本质上看,“上帝死了”这句话中的“上帝”这个名称是表示超感性的理想世界的,后者包含着尘世生活的高于这种生活本身的目标,并且如此这般地从高处规定了尘世生活,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是从外部规定了尘世生活。但如果这种纯粹的、由教会规定的信仰烟消云散了,尤其是,如果信仰学说,即神学,在其充当存在者整体的决定性解释的作用方面受到了限制和排挤,这样的话,也还绝不是那种基本结构分崩离析了——根据这种基本结构,一种深入超感性领域的目标设定过程才掌握了感性的尘世生活。

24、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 《善恶的彼岸》

25、 第以往的价值消解后世界陷于虚无,这就是持续至今的“后形而上学”时代状况。

26、尼采杀死了上帝,这只是人们创造的上帝死了,也就是宗教信仰的上帝死了。这个上帝一死,就导致人类不得不陷入了虚无缥缈,悲观绝望,无依无靠的境地。那谁来拯救人类呢?尼采给出了答案,等待超人。

27、尼采在1889年陷入疯狂,自此以后他就没有撰写任何东西;在其肉体之意义上的死亡之前的暮年,他在余下的十一年时间里过的是一种沉默的生活。但是,他死后出版的作品(即《遗稿》)那绝对庞杂的规模,以及除了最为外在的形式之外,他似乎完全没有能力将任何形式施加于他的这部作品之上,这就几乎可以确保,即便尼采仍然心智健全,他也不会对这部作品进行整合性的系统化。《遗稿》的渊博内容以及已出版作品的规模,确保了他不会对其他的某些作品进行整合性的系统化。

28、第一个事实是哲学自身的系统本质。哲学学科的特点是,并不存在对孤立问题的孤立解答。诸多哲学问题的相互联系达到了如此紧密的程度,以至于在没有含蓄地承诺解决所有问题的情况下,哲学家就不可能去解决或是开始解决它们之中的某一个单独的问题。在一种切实的(genuine)意义上,每个哲学问题都必然是同时得到解决的。只有在他接受(即便仅仅是未曾明言地接受)的那个引导他研究的体系之内,他才有可能对孤立的问题进行零敲碎打的研究工作。

29、怎么?你们一方面选择了美德和宽宏大量,一方面又用忌妒的眼光盯着无忧无虑之人的利益?——但具有美德的人会放弃“利益”……(这是写在一个反闪米特人房门上的话)

30、与合乎时宜的人相比,不合时宜者——比如我——受到较差的理解,却得到更好的倾听。严格说来,我们决不能被理解——我们的权威即由此而来……(11)

31、生活在不断地超越自己。人也处于生活的这种伟大的创造过程之中,“人是过渡,也是消亡”。但是,人的道路通向何处呢?尼采说,人的道路通向某种比人更伟大的东西,但不是通向“上帝”,而是通向“超人”。“超人是黑暗云层间的闪电”,“超人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更高级的人种”。当代的人只是“一条位于动物和超人之间的绳索,架在深渊之上的索桥”。

32、虚无主义的原因在于,人们总是在欲望的驱使下不停地追求新的满足。

33、「主题」B04-05 | 王敬慧、张莉、戴潍娜、马凌、程一身和胡桑的回答

34、And those who were seen dancing were thought to be insane by those who could not hear the music. 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认为那些跳舞的人疯了。

35、主讲人会为你解析《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录》《会饮篇》等20本经典哲学著作的精华内容。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意志古典哲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

36、要想单独生活,人就必须是动物或者神——亚里士多德如是说没有提到第三种情况:人必须既是动物又是神——哲学家……

37、博士学位还没念完,尼采就被聘为巴塞尔大学教授,当时他才25岁。在那儿,他的讲座很受欢迎,影响远远超出了大学的围墙。在此期间,他和瓦格纳(R.Wagner)的友谊达到了顶峰,当然尼采后来和他闹翻了。尽管如此春风得意,尼采还是怀疑自己能否成为“真正的语言学家”。另外,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悲剧的诞生》也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承认。人们要么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本书,要么便是激烈的反对。十年后,他终于放弃了教授职位,原因不光是头痛和眼疾的折磨。更重要的是他心情恶劣,抑郁寡欢,不能和同事相处,对在大学里教书和研究的意义也感到怀疑。

38、尼采于1844年生于一个信奉新教的教士家庭。孩提时代,他肯定已经受到了家庭中浓厚的宗教气氛的熏陶。据说,他能“满怀深情地朗诵《圣经》中的赞歌和演唱其他宗教歌曲,常使听众潸然泪下”。“小教士”是他的绰号。在其他方面,这位小男孩也很超群。10岁时他已谱写了一首圣歌,创作了很多诗。14岁时他已着手写自传。进入瑙姆堡的皇家学校时,他已经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了。特别是在德语作文和音乐方面聪明过人,只是在数学和正确书写两门功课上还有些困难。当时的学校的教育很严格。有件小事可以作证:有一次,尼采当值日生,完全以幽默的口气写了一份值日报告。意思大约是:“教室里灯光昏暗,而且时灭时明,同学们都想点燃自己的蜡烛。”或者:“高一教室最近刷新了板凳。因此,对自己的占有者,板凳总有一种令人讨厌的依附性。”尼采试图把报告写得轻松活泼一点。效果如何呢?尼采写道:“呆板认真的老师们感到非常惊讶。报告如此严肃的事情怎能加入这样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星期他们把我叫到办公室,作为惩罚,禁闭了我三个小时,使我失去了几次散步的机会。”

39、我将把虚无主义理解为尼采哲学的核心概念,通过虚无主义,我将试图表明在这些异乎寻常的学说之间的完全系统性的关联,否则它们就会在周遭的格言与疯狂的附带论述中如此苍白地隐约显现。我甚至将努力表明,这些附带论述既不是尼采必须说出的观点的表面,也不是尼采必须说出的观点的实质,而是诸多例证以及某些普遍原则对特别情况的应用。最后,我希望确定这些普遍原则在主要哲学传统中的位置,并将之作为尼采对于所有时代的哲学家最为关注的一些相同问题所提出的解答。 

40、比如基督教就是这样的。尼采对基督教的攻击不遗余力,但我们不可误会,以为基督教在尼采那儿一无是处。事实上,尼采曾不止一次地称赞原始基督教是伟大的虚无主义运动。尼采攻击的主要是基督教在后来的发展,按照他的说法,即后来者对基督教的篡改和曲解。比如,耶稣的信仰是关于天国的福音,这一信仰内在的含义是什么?从何而来?按照尼采的解释,“上帝之国……不是一种在某一天突然降临的东西……而是‘个人观念的转变’,是一种随时都会来临而在任何时候都不存在的东西……”“《圣经》的作者是一位伟大的象征主义者……他只看见、只承认内心的事实,而将其余的事物(即一切自然、历史与政治事件)视作寓言的符号与场所,视作非现实的和‘不真实的世界’……”,因为“耶稣单刀直入人的内心状态,开拓人类心中的‘天国’”,也就是说,这一信仰本身是一个隐喻、一个谜。它只是由于耶稣觉悟到宇宙的真理后形成的观念,但这一观念须通过象征的手段才能间接传达出来,但后来者却把作为象征的材料当做历史事实,虚无主义因而产生。

41、(6)人的?]笔记本WII184;笔记本WII154:人的?——人必须做出抉择。参看科利版第12卷,9[72]。——编注

42、(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哲学家

43、上帝自然死亡。尼采说世界上的一切神都是由人创造的,既然人都会死,那作为人类精神寄托的上帝也一样会死。上帝死了,上帝是自然死亡。

44、既然上帝已死,也意味着过去那消极的虚无主义也终结了,只有增强权力意志才能是积极的虚无主义。所以尼采又提出了超人与相同者的永恒轮回。

45、《花与鸟3#》严智龙,80×80cm,布面油画 ,2018

46、从其本质上来看,虚无主义毋宁说是欧洲历史的基本运动。这种基本运动表明这样一种思想深度,即,它的展开只不过还可能引起世界灾难。虚无主义乃是被拉入现代之权力范围中的全球诸民族的世界历史性的运动。因此之故,虚无主义不只是当代的一个现象,也不只是19世纪的产物——诚然,在19世纪,人们清晰地看到了虚无主义,“虚无主义”这个名称也变得司空见惯了。虚无主义同样也不仅是个别民族的产物,即便这些个别民族的思想家和作家专门谈论了虚无主义。那些误以为自己摆脱了虚无主义的人们,也许最深刻地推动了虚无主义的展开。这个最可怕的客人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不能说出自己的来源。

47、在女人中间。“真理?啊,您不认识真理!难道它不是对我们全部羞耻心(pudeurs)的谋杀吗?”——

48、有人出于敏感的荣誉感而痛恨谎言和伪善;有人则由于怯懦而痛恨谎言和伪善,因为谎言是被神圣的戒律所禁止的。太怯懦,以致不敢撒谎……

49、应该嘲笑生物学家虚假的“利他主义”,因为,变形虫的繁衍表现为甩掉包袱,这是个大优点。排泄废物。

50、(17)研究过女人。]笔记本MpXVI4;笔记本WII第70页:研究。但女人根本就没有底,她是漏水的桶。也出自《龚古尔兄弟日记》中加瓦尼的格言,I,第325页:“我们问他,他是否曾经理解过一个女人?——女人完全是不可琢磨的,不是因为她深奥,而是因为她空洞!”——编注

51、当然,还存在一种更进一步的可能性,即有朝一日或许会出现未知的事实(比如,出现了某些迄今为止都未被发现的文本这类情况),它们将证明我的解释完全是无效的。人们不仅必须在创建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冒这种风险,而且还必须在创建哲学理论的过程中冒这种风险。我们在各处发现,尼采除了提到他的体系之外,还对他的哲学的最终系统陈述做出了诸多概述与规划。根据目前的知识所得出的结论是,它们之中没有任何东西得到实现。

52、本文节选自《尼采著作全集(第六卷)》,商务印书馆出版,2015年11月,孙周兴、李超杰、余明锋译。

53、尼采的文集似乎是正规哲学史上古怪而又不协调的一页,是插入这门学科的标准历史之中的一个不合理的推论(nonsequitur),而这大抵是因为将其归于其他历史时更不显眼。即便在哲学史中,它也是有待绕开的障碍,而不是从泰勒斯到当下的大量思想或叙事舞台的组成部分。尼采似乎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fautedemieux)才归属于哲学。然而,尼采自己却觉得,他已经完全与正规的哲学断绝了关系;假使尼采的确几乎不适合这门被他如此频繁抨击的学科,那么,尼采就会说,这对哲学这门学科而言就更为不妙了。如果此处存在一种反讽,这种反讽就是,尼采自己正是其期望摧毁的哲学史中一个引人瞩目的组成部分。

54、人类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一座桥,而不是终点。人类之所以可爱,是因为他是一个飞跃的过程和完成。

55、表象和物自体。——哲学家习惯于把他们自身置于生命和经验之前——置于他们称为现象之前——就好像是面对一幅图画,它从来不会变动并且不变地展示着几乎是同样的事件。他们认为必须正确地解释这事件以便对于产生出这画的存在得出结论,也就是说,关于物自体,它被看作是对于现象世界的充分的理由。另一方面,更严格的逻辑学家,在他们严格地把形而上学的概念宣称为无条件的概念之后,他们因此就同样无条件地否定了在无条件(形而上学的世界)与我们已知的世界的任何联系:因此,严格地说,在表象上的显现不是物自身,从前者到后者的任何结论都是被排斥的。然而哲学家和逻辑学家都忽略了这幅图景——我们人类所谓的生活和经验——已经逐渐形成的可能性,在形成过程中仍然是十分充分的,因此不该被看作一个固定的数量,从中人们可以得出创造者(某种充分理由)的某种结论,或甚至排斥这样的结论。(……)我们现在称之为世界的是许多错误和荒谬的结果,这些错误和荒谬是在有机的自然界的整个进化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它已经相互纠缠和现在被我们作为整个过去积累下来的财产而继承——作为一笔财产,因为我们的人性的价值即依赖于此。严格的科学事实上仅仅在很小的程度上能够把我们从理念化的世界中区分开(……)但它能逐渐地和一步步地说明这个世界如何作为理念产生的历史——并至少在某个时刻使我们处于万物之上。或许那时我们认识到物自体是值得荷马史诗中的英雄那般的讥笑的:虽然它确实表现出一切事物,但这些事物事实上是空洞的,即是说意义的空洞。

56、年轻时,尼釆狂热迷恋上了现实主义哲学家叔本华,产生了生命本无意义的思想。但他很快摆脱了叔本华并超越了他的悲观主义,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

57、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善恶的彼岸》

58、加缪为这种荒谬感举了一个著名的例子,即西西弗神话,讲述西西弗被罚将一块巨石推到山顶,然而每当西西弗将巨石推到山顶,巨石又会滚落到山脚,于是西西弗又要再把巨石推到山顶,周而复始,永远做着一种重复而没有意义的事情。

59、《作为哲学家的尼采》,(美)阿瑟·丹托著,郝苑译,启真馆丨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版。

60、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为永恒!

61、不过,我相信,对于我们有可能在尼采当前的论著或被清除谬误后的论著中发现的哲学来说,这些复原工作几乎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伊丽莎白·尼采主要是在涉及她与她哥哥的关系的部分做出了带有诱导性的篡改;她想要为自己争取的形象是尼采的知己以及第一个理解了尼采最阴暗思想的人。她随处篡改尼采的文本,以便于按照她理解的方式来拯救她哥哥的美好声誉,而这则会不时地让尼采显得是在倡导他其实颇为蔑视的学说。她篡改的从来都不是哲学的学说;事实上,她对哲学观念仅仅具备孩童般的理解力,而且她也不认识懂得曲解哲学的人。即便她对文本的干预(连同彼得·加斯特[PeterGast]与其他人的干预)要比我们现在想象的更大,但在我们阐释尼采的哲学时,它们所产生的后果却几乎是可以忽略的。正是在这个方面,这些松散结合的格言、断片和短文至少在这一点上是对尼采有利的。他的主题思想反复出现,以至于根据他作品中随意挑选出来的任何样本,几乎都能重构他的哲学整体。

62、「主题」B01丨思想图谱: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

63、尽管如此,倘若他从一开始提供的东西即被证明为哲学中的崭新答案,那么就会将某种扭曲引入其概念架构之中,而这些张力或早或晚必定会被某些敏感的心灵感受到。尼采的作品被诸多哲学问题占据,也难以确定他提出这些问题的次序。而尼采在结构能力上的欠缺,让他难以持久地思考一个问题或在心灵中固定一个问题,直到形成相应的解答。然而,仍然成立的事实是,这种哲学是具备知识体系的,它对它的那个最缺少系统性的践行者强加了一种外在的系统化,因此,哲学家由于他们事业的本质而具备系统性。人们发现这一点在前苏格拉底哲学中得到了反复例示。

64、当然,尼采批评的不只是基督教,而是一切编制彼岸谎言的形而上学。

65、尼采比较重要的几个概念,包括权力(强力)意志,相同者的永恒轮回,超人,重估一切价值。

66、最大的怀疑论。——那么,人类的真理终究是什么呢?——是人类无可辩驳的错误。

67、男人创造了女人——用什么材料创造的呢?用他的上帝——即他的“理想”——的一根肋骨……(9)

68、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i4y1y77n/?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614ee7d4070c22741fea5a7e7d200b65

69、(7)参看《瞧,这个人》,“我为什么如此智慧”第2节。——编注

70、新的基本的感觉:我们的释除疑问的片刻。——过去一个人以指出他的神性祖先的方式来追寻人的崇高的感觉:现在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因为在它的入口站着猿(……)因此现在人们试图走向另一个方向:人类正在走的这条路将作为他的尊荣以及他与上帝的关系的证据。但这也是徒然的!这条路的尽处竖着最后一个人的墓碑(刻着“悠悠世人到此为时不远”)和掘墓者。无论人类已经进化到怎样的状态——或许在最终它将处在比其开始时更低的水平——它都不可能进入更高的秩序中,其可能性就像蚂蚁和飞蛾在“尘世的里程”的终端与神和永恒的生活建立亲属关系那样小。(……)

71、(18)幸福所需要的是多么少啊!]参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四部,“正午”。——编注

72、这种永远处于创造与毁灭之中的生活没有意义,也没有目的。因此这种生活在其深层仍是虚无。肯定生活也就是最终肯定生活的虚无主义本质。在尼采看来,“始而往复,永恒循环”是生活的最高级的象征。过去曾经存在的,将会重新再来。“这个在月光下慢慢爬行的蜘蛛、月光本身,还有在大门口交头接耳、低声议论永恒事物的你和我,我们大家不是曾在这儿呆过吗?”尼采的虚无主义思想由此达到顶峰:“存在,就像现在这样,没有意义,没有目的,但必将再次到来,不会在虚无中告终。”“永恒循环”是虚无主义的极端表现形式。虚无即无意义,却是永恒的。然而,尼采认为,在这一切中,人还是能够从虚无主义中解脱出来,因为要肯定的,恰恰是这种无意义的存在。在无意义中顽强地坚持创造意义。“获得自由的精神怀着乐观、不再陌生的宿命主义态度位于宇宙之中,坚信消亡的只是单一的存在,但在整体上,所有存在都是在消亡中得到了肯定。自由的精神不再否定了。”amorfati,“热爱命运”这句格言非常深刻地表达了尼采的人生态度。

73、虚无主义认为生存和死亡是同等和相同的,你活着不等于你就赚了,你死了你也没亏什么。

74、尼采称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思想”。首先相同者的永恒轮回不是时间循环(可以参看《查说》查与侏儒对话那一节),是一种生成(非表象的),并且永恒轮回的每一时刻都是同一的(世界的总价值不可贬值)。

75、平时闲聊,如果有人提到尼采(Nietzsche)这个名字,往往总会有人马上引用尼采的话:“你去找女人,可别忘了带上鞭子。”殊不知,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借老妇之口说出的这句话并不代表他个人对女性的看法。因为恰恰在这方面,尼采有点过于羞怯。在他年轻时,父亲就去世了。从此以后,就剩下几个女人伴随着他:祖母、母亲、两个姑姑、妹妹。尽管如此,也许正因为如此,尼采对女性一直怀有某种难言的恐惧。大学读书时,尼采有次发现在紧闭的更衣室里有位女郎。虽然他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壮起胆子喝彩一番,却是在其他同学的保护下才敢如此大胆。有一天,由于仆人领错了路,他闯进了一家妓院。弄清情况后,尼采马上逃之夭夭,临行前还给感到莫名其妙的漂亮女士们弹了一段钢琴小曲。还有一次,尼采从远处看见一位女演员,崇拜得要命,便专门为她写了首歌,谱上曲子送到家里。据我们所知,他未能荣幸地得到任何回报。一次旅行时,尼采在路途上结识了一位芭蕾舞演员,但这场平平常常的冒险在火车到达终点站时就结束了。另外一次旅行时,尼采又结识了一位年轻女子,并向她修书求婚,但却是就要动身离去时才写的。信写得很不得体,没有引起任何结果,本也在意料之中。有段时间,尼采非常崇拜音乐家瓦格纳的妻子柯西玛。在瑞士时,他曾邀请了一批值得考虑的女士到家里做客,同样没有结果。但有一次,尼采却是真正爱上了一位女士,而且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女士,当时才21岁,芳名露·莎乐美。俩人第一次见面时,尼采就问:“什么星座将我们带到了一起?”他向莎乐美诉说衷肠,把她看成是唯一值得信赖的人。但是,他又没有胆量主动地亲自求婚,而是把一位朋友推上前去做媒。尼采万万没有料到,这位朋友恰恰也爱上了莎乐美,并且已正式向她求婚。朋友只好告诉他,做媒的结果并不理想。此后不久,由于流言所致,更由于妹妹的挑拨,尼采和莎乐美以及朋友的关系破裂了。无可奈何,尼采只好自我安慰:“结了婚的哲学家应该去演喜剧。”到头来,只有他的妹妹“拉玛”陪伴着他,同时也用诡计阴谋迷惑着他。就在尼采死后,妹妹仍想将哥哥占为己有。为了得到他的遗作,甚至不惜大肆篡改他的著作。从这些事情中都可看出,尼采手中的鞭子,只不过是老妪口中的胡诌罢了。

76、你的良心在说什么?——你要做你自己——尼采《欢乐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