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法家思想对秦朝的影响 1、当然法家思想风头无两就容易出现其极大弊端:酷刑峻法、逼迫过度,导致混乱,社会造反。最典型的就是秦朝的焚书坑儒。 2、秦始皇在李斯的建议下进行了......
法家思想对秦朝的影响
1、当然法家思想风头无两就容易出现其极大弊端:酷刑峻法、逼迫过度,导致混乱,社会造反。最典型的就是秦朝的焚书坑儒。
2、秦始皇在李斯的建议下进行了“焚书坑儒”,很多医药、种树等技术类书籍都被焚烧了,“焚书坑儒”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民间的言论,维护了法家思想的正统性,但大大地破坏了人民的个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3、商鞅在《农战》中提出“敌至必削,不至必贫”。在向秦孝公上表的《画策》中认为,“礼治”所提倡的“不作而食,不战而荣,无爵而尊”,不仅不利于国家发展,甚至还会带着国家走向覆灭的深渊。在秦国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商鞅变法无疑是一种具有进步性的创举。
4、如果以为颍川仅仅只会出谋士或者政治家,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片钟灵毓秀的水土同样养育出了伟大的艺术家。唐朝时期的“画圣”,被画工尊为祖师爷的吴道子,同样也是颍川人。他的画可谓是举世无双,在艺术领域无可比拟,苏东坡盛赞“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可见其地位之超然。
5、在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大部分人更习惯男耕女织的封闭性的经济生活,这十分考验国家的治理能力。在大一统时期,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才能更好地层层分化,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治理。即使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实行的也依旧是外儒内法的儒家思想,由此可见,法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中占据重要地位。
6、(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会长)
7、即使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也有法家思想的渗透。而秦朝作为第一个完全浸透在法家思想下的国家,其兴盛和灭亡于法家思想有着必然的关系。
8、西周幽王之后,礼崩乐坏,由此揭开了先秦“百家争鸣”的序幕。这是古代中国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最为活跃、最具创造力的时期。(法家思想对秦朝的影响)。
9、制度要由贤能的人来操作与遵守才能实现治理,但不能因此而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只要有贤君能人在,便可不用依靠势位,这种把一国之政寄托在几个人身上的想法是极其幼稚的。正确的做法应是兼用势位与贤才,所谓“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如果必待尧舜在位乃治,则千世乱而一治也;因此,要建立起一套良好的制度,确立好君主与臣下之间的合理势位,使得即使再平庸的君主也能维持基本的治理,只有极度昏庸的君主在位时才会陷入混乱,这样便能实现千世治而一世乱的理想状态。(法家思想对秦朝的影响)。
10、众所周知,光靠思想上的说教是很难控制人的。
11、本文是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韩(非)学”史略》(12YJAZH118)阶段性成果之一。
12、韩非认为五类人应该压制,也就是五种职业要打压,1学者,2言谈者(纵横家),3带剑者(游侠),4患御者(门人),5商人。限制这些人,实是想让天下人老老实实的要么在田里生产,要么在前线打仗。实际上还是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只不过那时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业即实业。因此,任何时候,重生产,让老百姓安心生产了,就没那么多事了;重强军,军队强了,就没有外人敢欺负了。
13、因此,韩非子说:“强秦之资数十年而不至于帝王者,法不勤饰于官,主无术于上之患也。”认为秦国之所以迟迟不能统一天下,是因为权臣怀有私心,而君主却不懂得运用权术来驾驭他们。所以秦兵虽强、胜仗虽多,但受益的都是权臣,而非国家。因此,商鞅的“法”还不足以强国,还需要兼顾到申不害的“术”。
14、秦朝灭亡与当时的法律有必然关系,但并不能说明法家思想就不对,而是秦始皇本人没有即使调整法律。他可以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但没有想到法律也要改变,本质在于六国毁灭的过于迅速,个人思想转变的却没有这么快,而且缺乏一个像商君一样的经世大才才帮助其改变法律。
15、即使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也有法家思想的渗透。而秦朝作为第一个完全浸透在法家思想下的国家,其兴盛和灭亡于法家思想有着必然的关系。
16、秦地是以绝对严格的写实主义作为艺术(确切地说应当是工艺)风格基础的,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征发关东六国数十万人修建的宏伟壮丽的阿房宫、骊山陵以及秦地的出土文物大多印证了这一特色。而这似乎与法家思想有着重要勾连,从《吕氏春秋》关于秦代手工业的法律规定,即“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便可以看出当时秦人因受法家政法思想影响从而在打造工艺品时追求的严谨、细致和质朴。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就十分强调以法为本,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17、秦孝公在位期间重用商鞅,支持商鞅变法。秦孝公和商鞅为了让法家思想能在秦朝顺利实行,通过“徙木立信”的方式,让秦国人认可了法家治国的可信性。
18、除了受到重视的第一产业——农业,秦朝的青铜业、冶铁业、漆器业也十分发达,同时纺织业、造船业、建筑业、煮盐业等领域也有很大的进步。遗憾的是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扩土开疆、大兴土木、徭役过多过急,整个秦国成为徭役的监狱。秦始皇晚年间更是为追求长生不老的仙道耗资出巡,大规模的财政支出,加上严苛的徭役和赋税制度最终使秦朝只经二世即亡。
19、 所以,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也不全是负面意义。至少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是有其正面意义的。
20、对现代管理者来说,韩非子的思想主张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寄治乱于法术”的思想主张,究竟能够为我们建设现代法治社会带来哪些启示?
21、如今全民向钱看,信仰道德诚信缺失,国民整体素质低下,主要原因是过于轻视教化,不重视人的自身修养的培养,既缺乏儒家的道德教育,也缺乏道家的寡欲知足的理论引导。
22、韩非还提出了慎刑的原则。“释仪的而妄发,虽中小不巧;释法制而妄怒,虽杀戮而奸人不恐。罪生甲,祸归乙,伏怨乃结。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发矢中的,赏罚当符,故尧复生,羿复立。”(《韩非子·用人》,第207页)离开法的依据而妄怒杀戮,是起不到用法的效应的,刑罚的使用必须要以法为度。“故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韩非子·饰邪》,第124页)可见,韩非对用法的态度是辨证的,既要防止因一时仁慈而放纵坏人,也要预防因滥用刑罚、专恃残暴而冤枉无辜之人。
23、 在执法上,主张赏罚严明。有功者赏,有罪者罚,不得徇私。赏罚应该超越原来的等级限制,也就是卑贱者立功可以跨人高贵者行列,高贵者有罪也要受到法律的惩处,降低地位直至成为庶人甚至奴隶。法家多主张严刑酷法,轻罪重罚,罚重于赏。
24、当时的思想开放程度以及学术发展,不仅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政治思想武器,同时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奠定了必然的基础。但由于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所以无论哪个流派的学说还是思想,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都必须符合封建统治者的统治需要。
25、不过,基于法家“重农抑商”的基本主张,和政权安全性的考虑,秦朝强制推行盐铁国营。
26、我们现在看的央视4台里,鞠萍姐姐主持的“谢谢了,我的家”,凡有成就的,凡有良好家风家传的家庭的传统传承都是相当好的。比如孔子的第七十八代孙谈孔家的家风,个个都是儒家风范的孝子贤孙,还有许多有名的我们熟知的鲁迅、周恩来、钱学森、徐悲鸿、丰子凯等对后世子孙的良好家风的影响都是很好的例子。
27、每年年底,由各郡县派专人(上计吏)将这一年的财政支出、吏治情况向中央报告,中央派专人(御史大夫)进行审计。这是法家为秦朝设计优化的,中央对地方实行集权管理的有效途径。
28、法治改革,独尊法家,这是韩非作为法家代表的精髓所在,提出了法、势、术相统一的“法治”思想体系,假若不重视“法”,国家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
29、法家重视法律,反对儒家贵族特权的礼制,实行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爵位。
30、 当时的儒生们态度如此强硬,坚持固执己见这个心思怎么来的咱先不论,你这个勇气是谁给你的呢?这就说明了背后是有强大的复辟势力支撑的。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这股浪潮非常的猛烈,如果真的放任不管,等到这股复辟的势力有一天上了台面之后,那不就可以左右国家政治,甚至可以推翻统治了吗?这可是赤裸裸的造反行径啊。 秦朝身为一个大国,可以让各族人民并存,可以让你各族文化并存,但是秦始皇肯定不能让你惑乱民心,扰乱朝纲的文化存在啊。能存异族是秦始皇的大度,可不能存异心这就是秦始皇身为皇帝的责任。一介儒生也想祸乱朝纲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当时的李斯是作为法家代表人、丞相,可以说是这场论战的主要代表人物了。但是人家倡议焚毁的除农家医药墨家等实用民用的文学和秦宫保留的一些史书外的,“王道之书”、“春秋古籍”。烧掉这些书为的就是贫民百姓不要随便议论朝政。不要随随便便就抗议,就想要抒发你自己的意见,为皇帝出主意,这是不符合常理的。
31、虽然法家主张“重农抑商”,但事实上,秦朝的手工业和商业还是有较为充分的发展。秦统一以后强制“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全国商人被迫离开故乡,舍弃自己的产业。秦政府不仅顺利将其田产地契收为国有,还以最粗暴直接的方式,增强了都城咸阳的经济实力。
32、韩非的这些思想主张对秦国的影响:当时的新兴封建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即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而韩非的这些思想主张刚好为他们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一统中国后,将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确立为治国思想,但秦朝刑法严酷,无异于助纣为虐,秦国最终灭亡。
33、秦朝灭亡与当时的法律有必然关系,但并不能说明法家思想就不对,而是秦始皇本人没有即使调整法律。他可以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但没有想到法律也要改变,本质在于六国毁灭的过于迅速,个人思想转变的却没有这么快,而且缺乏一个像商君一样的经世大才才帮助其改变法律。
34、专业领域:刑事辩护、重大民商事诉讼、资产追收和法律顾问等
35、当然,单靠“术”来治国也是不全面的。因为“术”的核心在于君主的一人独断,一旦更换新君,就会朝令夕改,没有常法,国之盛衰皆系于一人;故而自韩昭侯与申不害死后,韩国便没有再强盛过。因此,韩非说:“申子未尽于术,商君未尽于法。”在“术”的责令下,百官皆守职不动、不敢越级言事,导致君主因独断而闭目塞听;在“法”的约束下,医生、工匠、商人都无缘官爵,因为秦国只以斩首计功,而他们皆非战斗之士,导致国家人才匮乏。
36、《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从青铜礼器到青铜兵器的转变也与法家政法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青铜器物在西周是礼制的体现,所谓“藏礼于器”,青铜礼器就是“明贵贱、辨等列”的重要工具,而作为创作者的工匠在铸器过程中也多少会增添个人意识于其中,故而青铜礼器是可以反映当时的政治思想观念的。
37、在这个国家中,统治的原则是“务在弱民”。统治者要把持好权柄,用“法”来绳制万民。一方面设置严刑酷法来威慑他们,另一方面又利用官爵利禄来诱使其听令,这样便可达到“民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国富而兵强”的目标。
38、秦二世胡亥,更是一个昏君在他执政之后长期荒废朝政,任用赵高,最后导致了朝堂混乱,赵高趁机陷害了左丞相李斯等人,最后赵高成功担任了丞相,派人逼死了胡亥。
39、法家学派在政治上、理论上,一般说来都是主张变法革新,要求加强君权,提倡以“法治”代替“礼治”,积极发展封建经济,鼓励"耕战",力求做到“富国强兵”,以达到加强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目的。
40、这个命令让原秦地之外的地主阶级,也开始疯狂收买、兼并土地。而土地被兼并的农民,则不得不以“见税什五”的苛刻条件耕种地主的田。
41、本质就是只要达到法律规定的标准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触犯了法律就会获得相应的惩罚。
42、首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
43、地址: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1700号环球中心N2栋9层911号
44、道家提倡的无为而治的极端境界: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也许仅存在于原始社会,但这并不是那时的人们淳朴无私,只是生产水平有限、交通能力不足造成的。
45、他们都是一批主张“变法”的政治改革家和思想家。
46、李斯在闯荡咸阳之前,是一个看管粮仓的官吏,在他的家乡也是一个“公务员”。舒适安逸却看不到尽头的日子,有一次,他在厕所见到老鼠吃人粪,一见到人和狗,老鼠就被吓跑了。后来,他在仓库里看到老鼠很自在的偷吃粮食,也没有人去管。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就应该象在粮库里偷吃粮食的老鼠,才能为所欲为,尽情享受。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是不甘寂寞,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荀卿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他是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的,但是,他不像孟子那样墨守成规,而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造,因而很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
47、后来的晋文公,同样依靠类似的做法获得成功。
48、秦朝建立后,军事行动不断:进攻百越、讨伐匈奴。军粮的运输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秦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耗费巨大人力、财力来修建驰道。在进攻百越的时候,为了方便军需物资及时运送到岭南,秦始皇又下令开凿了灵渠。
49、春秋时期包括战国初期,各国之间遵循周礼,礼尚往来。偶有大国称霸,也只是称霸,并没有哪一个国家有统一天下的志向,各国只是诸侯,周天子才是天下共王。及至楚王问鼎中原,不臣之心已起,擅自称王,战火初起,东周也随之进入战国时代,各国之间开始争夺土地财产,进而引发军事竞争。战国初期,魏国人才众多,先有李俚变法,后有吴起领军,魏武卒雄霸天下。与秦争河西之地,屡战屡胜。河西之地本是秦国封地,就这样被魏国占据60年,期间秦魏之争时常发生,互视对方为世仇。
50、 第主张历史进化说和人性好利论。法家学派多数主张社会历史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人类社会经历了“上古之世”、“中古之世”、“近古之世”和“今之世”。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
51、一般而言,如果律法条文太过于繁杂,就会在具体律例的引用、解释阶段存在极大的操作空间。用今天的概念来说,就是自由量裁权过大,借着法律之名徇私舞弊的情况日益严重。
52、法家在“强国弱民”理论上,主张无限的扩大国家权力而缩小人民的利益。
53、严刑治罪,为了使人民顺从,社会安定,国家长治久安,韩非认为必须实行严刑重罚。减轻徭役和赋税,韩非子认为严重的徭役和赋税会让臣下强大起来,不利于君王统治。
54、看到这个题目,可能有人会有疑问,因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人提出来的,如何会说法家呢!下面咱们就说一下法家人。
55、故而,韩非子主张兼用法术,而他也常自称为“法术之士”和“智术能法之士”,在《孤愤》、《说难》诸篇中都呼吁国家重用这一类人来治国,而不是豢养儒墨、贵人、商工、剑士、说客之类的“五蠹”。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吸收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为秦始皇的君主专制制度提供理论基础,此外他还批判吸收了慎到的“势”,对秦国统一天下后的制度规划也提供了理论依据。
56、对于李斯,他所在的时代,秦国刚刚结束割据征战,实现统一和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等系列的改革与发展,在经济与军事上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李斯的法律思想对实现中国统并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郡县制和法令统一的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57、秦朝世代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一开始此地只是为周王朝饲养战马的一个小城,经济、文化发展都十分落后。
58、在秦朝统一后,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已经被建立,此时过去的法家思想本应该放宽执行,但统治者却把法家思想进行了极端化发展,这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法家思想也从此时由盛转衰。
59、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法家研究会副秘书长
60、这些,说白了,就是权力集中到一人手里了;刑法加重了;让百姓重视生产,生产好了,有奖励;要想建功立业的人,可以去当兵报效祖国。
61、由于秦朝奉行法家的“严刑治国”思想,加上秦始皇本人的铁血手腕,秦半两得以在其他原六国区域顺利推广。
62、公元前213年,强大秦军大败匈奴,秦始皇在咸阳宫宴请百官,以示庆祝。一臣周青臣大发感概:原来秦国面积很小,陛下雄才伟略,才天下归万众臣服。陛下不但打天下,更善于治天下,最为英明的就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了。众臣附和之际,一直主张效法古代实行分封制的博士淳于越豁地反对:齐国原来田常叛乱,就是靠分封各地的功臣弟子和宗室平定的,商周二代传承千年之久也是靠各国诸侯辅佐的结果。不按古制治国,是不可能长久的。淳的话大煞风景,欢腾的大厅顿时安静下来,秦始皇心中非常不快,看一眼李斯,对群臣说:那好,再议一议,议定后,不许再有人说三道四了。
63、法家思想认为轻赋敛会导致百姓懒惰,重赋敛才能使百姓勤劳。所以秦代赋税苛重,加之“重农抑商”的思想对商人进行打压,收取高额关税和租金,商人破产之后还会被强行充当国家苦役。这些政策导致农民的社会地位一度高于工匠和商人。
64、《画策》中认为,“礼治”所提倡的“不作而食,不战而荣,无爵而尊”,不仅不利于国家发展,甚至还会带着国家走向覆灭的深渊。
65、如果从秦的制度设计看,在秦始皇的思想信仰中,对阴阳家的依赖更甚于对法家的崇尚。而也的确是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给了他更充分的自信,当然是虚妄的自信。
66、在秦国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商鞅变法无疑是一种具有进步性的创举。秦孝公大胆任用商鞅变法,也说明作为当时的秦朝统治者,他为了能够让国家早日摆脱困境,并且有朝一日能迈入强国之列的改革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