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1、关羽这样的英雄人物更是不乏相似,水浒朱仝面如重枣,美髯过腹;宋江则眉如丹凤,眉似卧蚕;水浒还一位关羽的后代关胜,凤眼朝天,面如重枣,胯下赤兔马......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1、关羽这样的英雄人物更是不乏相似,水浒朱仝面如重枣,美髯过腹;宋江则眉如丹凤,眉似卧蚕;水浒还一位关羽的后代关胜,凤眼朝天,面如重枣,胯下赤兔马,手中偃月刀,武器一样也就罢了,连马都一样,这还不够,结局都是因马而死,关羽翻身落马被擒,关胜落马生病而死。
2、 先是卢俊义被害。高俅等人暗中使人在皇帝御赐的食物里下了水银,卢俊义吃了之后,觉得腰肾疼痛,举动不得,原来水银坠入腰胯和骨髓里去,酒后失足落于淮河溺死了。
3、通过一系列的故事铺排,将一个爱憎清楚、明辨长短的李逵活灵敏现的展示在读者面前。人物形象不再古板、套路化,而是具有了更多的血和肉,更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
4、这让时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的刘伯温非常担心。
5、有人说,施耐庵其实就是罗贯中的笔名,因为《水浒传》是禁书,所以当时不敢署真名,就像《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少女之心》的作者不详一样。
6、罗贯中说:“民间一直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都传言您足智多谋,重情重义,请一定想想办法,救救施老师。”
7、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8、这种事当然不好在会上讲,散会后,刘伯温找到皇帝身边的工作人员,委婉地问:“昨晚陛下几点睡的?怎么困倦成那个样子?”
9、经过这一年的折腾,年逾古稀的施耐庵身体每况愈下,出狱仅仅一年后,也就是公元1370年,施耐庵病逝于江苏兴化,享年74岁。
10、施耐庵(1296—约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本名彦端,汉族,江苏兴化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36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并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创作“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当代阴阳易辨派创始人高煜翔评价水浒传:“天翻地覆事,侠肝义胆情,忠义照千秋,热血奇男儿。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说家,大明(南直隶)扬州府兴化县白驹场施家桥(今江苏泰州兴化施家桥)人。元末张士诚于白驹场(今分属兴化和大丰)起义,定都平江(苏州)建立抗元政权,自立吴王(朱元璋也是吴王,史称西吴,以区分二者),施耐庵效力于张士诚,之后施耐庵避乱迁居兴化。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其实就是元末起义军将领们的影子。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曾入仕钱塘(杭州)。至此,施氏族谱已经出现了。
11、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耐庵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又在他幕下参与策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耐庵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施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
12、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
13、此书笔力大过人处,每每在两篇相接连时,偏要写一样事,而又断断不使其间一笔相犯。如上文方写过何涛一番,入此回又接写黄安一番是也。看他前一番翻江搅海,后一番搅海翻江,真是一样才情,一样笔势。
14、施耐庵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生于公元1296年,去世于公元1370年,为江苏兴化人,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进士及第之后,施耐庵曾经任浙江钱塘县尹。为官三载,因为看不惯官场黑暗,于是直接辞官回家,开始专注著述。
15、后发现张士诚等首领日益骄逸,料日后必败,随后离开张士诚部,随居在常熟河阳山和江阴祝塘一带以教书为生,并潜心创作《水浒传》。张士诚失败,朱元璋在苏州搜捕有关人员,施耐庵只得为避祸而回到苏州,到现属大丰市的白驹镇定居,并继续《水浒传》的创作。
16、施耐庵(1296年—1370年),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元末明初文学家,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
17、《水浒传》中的不少地名都是明朝的建制,这是元末明初人不可能写出来的。可见,《水浒传》不是元末人施耐庵的所品。
18、但是,查阅史料,每日汉字编辑认为,施耐庵这个人还是存在的,但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鲜有记载。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诏书请他出来荐施耐庵做其幕僚,但施在多次请后仍不应征,据说张士诚还曾经亲自登门拜访过他,见他正在书房撰写《江湖豪客传》一书,即《水浒传》也。后来,张士诚兵败,施耐庵为避祸,举家迁徙到淮安,继续著述《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文昱(述元)家道炽盛,始迁其祖耐庵骨葬于白驹西落湖(今江苏省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并请王道生作《施耐庵墓志》。
19、这是有关《水浒传》话本的最早记载。南宋末有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序里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并说在龚开之前有画院待诏李嵩,曾画过宋江等人像。
20、而对施耐庵的记载就很模糊,有学者考证认为,施耐庵其实就是罗贯中的笔名,用山东方言说施耐庵,其实就是“实乃俺”的意思,倒过来读,就成了“俺乃是”,潜台词就是——俺乃是罗贯中。
21、除此之外,关于《水浒传》最神奇最具争议的部分,是关于作者的:《水浒传》到底是谁写的?
22、到底是老同学,富贵不忘故人,主动向朱元璋推荐,说施耐庵这个人特别有才,比我强十倍,就是历史上有过污点,在张士诚手下干过几天,您看要不要见一下?
23、施耐庵(1296年-1371年),扬州府兴化人(今江苏兴化人),原名施彦端,又名子安,字彦端,原名耳(一说名耳),别号耐庵。
24、清代,有关《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传说开始出现,说施耐庵与刘伯温是好朋友,刘伯温辅佐朱元璋打下江山后,向朱元璋推荐了施耐庵。刘伯温找到施耐庵一看,施耐庵刚刚完成《水浒传》的写作。刘伯温回报朱元璋说,那个人的心思才力因为写一部小说已经耗尽了,没有征召的必要了。
25、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百回的《水浒传》前七十回为施耐庵著,后三十回则为罗贯中著。另一种观点是全书为施耐庵撰写,再由罗贯中整理编辑。此说最早见于明代高儒《百川书志》,认为《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这种观点在学术界有不少人认同。
26、 等到大军回京驻扎陈桥驿时,只剩了20余名头领。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大奸臣对宋江杀敌立功愤恨不已,当皇帝嘉奖梁山泊众人、给宋江等封官之后,他们设计害死了卢俊义、宋江和李逵。
27、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晁盖智取生辰纲,武松醉打蒋门神,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卢俊义活捉史文恭......一个个梁山好汉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刘伯温读罢,忍不住拍案叫好。
28、书中描写了宋江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经过,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人物,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29、罗贯中疑惑不解,刘伯温说:“附耳过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罗贯中恍然大悟,拜谢而去。
30、刘伯温手捻胡须,沉吟半晌,拿起桌上那本《江湖豪客传》,对罗贯中说:“祸端因书而起,要想救人,还得在书上想办法。”
31、《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明代时被列入“四大奇书”。近现代以来,“四大奇书”演变为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水浒传》为其中之一。《水浒传》的文风、构思和理念,都对后世的中国乃至东亚小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2、《水浒传》的主要版本有三种(这说的是繁本系统),最早的是一百回本,其次是一百二十回本,最后才是七十回本。
33、刘伯温很生气:“到底是哪位皇妃侍寝,如此不爱惜龙体?你们就不劝阻一下吗?”
34、不过话说回来,《水浒传》并非真个是“没娘的孩子”。在明代藏书家高儒的文献目录《百川书志》中,就记录了《水浒传》及其作者的信息:
35、在山东他遍搜梁山泊附近有关宋江等人的英雄事迹,熟悉了山东的风土着土偶情。施耐庵35岁考中进士,到钱塘任县尹。但只当了两年,便因与当道显贵不合,愤然悬印回到苏州。
36、从现在较为主流的说法来看,《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或施耐庵与罗贯中合著,这也是基于上面仅有的材料推断的。如果罗贯中为元末明初人,施耐庵既然能和罗贯中合著,应该也是元末明初人,或者比罗贯中更早一些。但是,关于施耐庵的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
37、工作人员说:“不是不是,是《江湖豪客传》,社会上都快传疯了,您没看过吗?”
38、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徒弟罗贯中撰《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说部。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除套曲《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
39、明朝人王道生撰写过《施耐庵墓志》,被明清时期的文人奉若至宝,认为这是施耐庵为《水浒传》作者最有力的证据。
40、起初几年,起义军攻城掠地,颇为顺利,但不久,形势急转直下,张士诚被元朝招安,封为太尉,后又自称吴王,成一方诸侯,并与朱元璋翻脸为敌。
41、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耐庵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又在他幕下参与策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耐庵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
42、因《水浒传》是中国汗青上第一部赞扬农人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在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故施耐庵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
43、为何两本截然不同的名著会出现如此多的雷同?
44、为什么是先有的三国演义而不是水浒传呢?答案很简单,三国演义有三国志作为原型,有原型就不可能让张飞拿方天画戟,不可能让诸葛亮做曹操的军师,不能让蜀国最终拿到天下,这样就篡改历史了。如果先有水浒传的话三国演义就写不出来了,因为除了宋江,基本是没有原型的,而没有原型的历史人物是无法传承的,只能杜撰。
45、其实为《水浒传》写过序言的李卓吾以及假托李卓吾评点《水浒》的叶昼也都知道《水浒传》作者是谁,因为在他们的文字里,都不约而同提到“施、罗二公”。
46、法国作家、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曾自称很早就读过《水浒》,他认为《水浒》“记录了那个遥远年代人的基本生存状态”。
47、《水浒传》的作者据传为元末明初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及编排,实际参与创作者跨越了从宋元到明末的数百年,包括了民间说书人、文人、书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品。
48、目前关于《水浒传》的作者,主要的观点也就是施耐庵、罗贯中、施耐庵罗贯中合著、无名氏所箸或累世成书说等几种。在找到更加明确的资料以前,《水浒传》的作者之谜也很难真正解开。
49、且慢,一位现代藏书家郑振铎先生说,他收藏过一部《水浒传》残本,应当就是嘉靖刻本。在残存的某卷首页,刻着“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字样。“集撰”当指把已有的故事整合、再创作吧?“纂修”恐怕仍是“编次”之意。——后来的许多《水浒》版本,便都这样署名。
50、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其所著《水浒传》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书中以北宋末年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以松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名好汉被逼上梁山,聚众起义,朝廷招安,最后难逃绞杀命运,注定了合久必分的下场。
51、第三种说法就比较传奇了,说《水浒传》其实是罗贯中所著,跟施耐庵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请注意(敲黑板),历史上,施耐庵这个人可能并不存在。
52、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专门撰文对《水浒》进行过点评,他认为《水浒》的情节有“史诗般的广阔”,并认为其与西班牙17世纪的“流浪汉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21)
53、工作人员说:“不是你想的那样刘大人,陛下是独自一个人,看书看到了天亮。”
54、 欢迎关注快搜课平台 欢迎关注微脸校服务号
55、其后有万历间余象斗所刊百二十回本,增加“征田虎”、“征王庆”情节,但文字简略。天启、崇祯间出现杨定见百二十回本,主要依据嘉靖本,但收入余本中“征田虎”、“征王庆”故事。
56、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57、张士诚农民起义队伍占据苏州以后,施耐庵投笔从戎,为张士诚的幕僚,这使他熟悉了农民起义军的军营生活和许多起义军首领。
58、首先,由于罗贯中续写《水浒传》,时而宣扬造反有理,时而歌颂忠君爱国,造成整部书的主题思想严重割裂,含糊不清,充满矛盾,特别是后五十回,清代金圣叹认为,纯属狗尾续貂;
59、杨维桢与王冕、陈洪绶是元明清枫桥籍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被后人尊称为枫桥“三贤”。当天,枫桥镇还成立了古镇枫桥三贤文化研究会,旨在进一步挖掘文化文脉,发展文化产业,对接引进文学创作、书法绘画、网络影视和体育演艺等资源,与优质文创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引进共建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创项目。
60、创作背景是:元至正十三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61、 接受招安之后,就开始出征了。梁山泊义军接受招安后,正遇上辽兵侵犯,宋江受诏破辽。于是大军北进,攻下檀州,夺回蓟州,智取霸州,占领幽州,兵围燕京。辽主请罪投降。宋江班师还国,遵照宋徽宗旨意,将所夺州县仍退还给了辽邦。
62、综合这些可能性,作者还是认为施耐庵成书的可能性最大,而同时署施耐庵先生与罗贯中先生的名字最为合理。
63、《水浒传》的作者据传为元末明初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及编排,实际参与创作者跨越了从宋元到明末的数百年,包括了民间说书人、文人、书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品。
64、刘伯温拿着新版《水浒传》给朱元璋,说:“您之前看的只是上部,下部最近才发现,您再看看,我觉得作者本质上还是好的,还是忠君爱国的。”
65、不仅如此,连空城计也有,而且极其相似,三国自不必说,水浒剿王庆时,王庆手下季三思,倪慑带兵三万攻打宋江城池,当时宋江大小头领攻对方的城池去了,只留下一万老弱残兵守城。圣手书生萧让立刻下令大开城门,旗幡皆掩,让一部分人在城中走动,但不许出城,自己则在楼上大摆筵席。季三思等人见了生疑。这时候放了一个炮,老兵大叫几句,就把他们全吓跑了。
66、张飞的丈八蛇矛,是林冲冲锋陷阵最常用的武器。
67、至于有些知识,老师自己知道就行了,不必告诉学生:即无论施耐庵还是罗贯中,恐怕都不是《水浒传》的最后写定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应当比他更早;而据学者推断,今天我们读到的百回本,是在明嘉靖年间才最后写定完成的。这位写定者应当是位文学奇才,他使《水浒传》在思想、艺术上都提高了一大截、从而成为不朽的经典——可惜他的大名已无从知晓,我们只好把对他的崇敬,寄托在施耐庵、罗贯中身上!
68、那会是借鉴吗?《少室山房笔丛》记载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当然,首先是先有的三国演义,虽然罗贯中是学生,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先有了三国演义,施耐庵看了很喜欢,喜欢张飞,来个李逵,喜欢关羽,书中便处处是影子,喜欢诸葛亮,便有了吴用,借鉴了这些喜欢元素才能构成那个混乱年代的英雄好汉性格迥异。
69、公元1368年正月初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
70、如果是语文考试文学常识填空,《水浒传》作者你写施耐庵就对了,但在学术界,关于《水浒传》的作者,一直有多种说法:
71、施耐庵其人,是个百年难遇的奇才。他才华横溢,博古通今,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他无不囊括,无不精通。
72、 《水浒传》的高潮部分是梁山泊逐步发展壮大。其后,便开始进入结局部分。
73、作者: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74、本来正文写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但是还有一个要介绍的问题,就是还有人认为施耐庵确有其人,而且找到了很多所谓出土的文物证据,留史君也把这个情况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现在如果查施耐庵的资料,会发现比较详细,甚至连他的生平事迹年谱都能找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75、工作人员说:“陛下昨晚几乎一夜未睡,天都快亮了,房间里的灯依然亮着。”
76、从明朝以来,梁山一百单八将就经常成为中国画家喜爱创作的题材。其中明代画家陈洪绶的《水浒叶子》和杜堇的《水浒人物全图》是现存最早的代表作品。清代的水浒人物画代表作者则有任薰、陆谦(与小说中同名人物无关)等。(4)
77、毋庸置疑,放在历史大背景下,不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该书都无愧于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所享有的崇高地位。
78、 太师蔡京因此而大怒,请来高俅、童贯商议,面奏徽宗,由童贯进剿梁山泊。山寨众头领十面埋伏,挫败了童贯的两次进攻,要不是宋江放条生路,童贯早已成为俘虏。童贯逃回东京,高俅又调遣十节度兵力来攻梁山泊。
79、其次,全书过分宣扬暴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毫无人性可言,梁山方面的许多行径都与人类正确价值观相违背,简单说就是,所谓一百零八条好汉,其实没几个好人。(详见《不管多崇高的理由,都不能成为滥杀无辜的借口》)
80、朱元璋大度地一摆手:“国家初建,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只要他愿意为我大明建设出一份力,我们举双手欢迎啊。对于历史遗留问题,我们的原则是,既往不咎。”
81、 宋江三败高俅,并将他活捉上山,以礼相待,目的是要高俅转达宋江渴望朝廷招安之意。高俅去后,宋江又派燕青去东京,燕青通过李师师求得宋徽宗下诏。没过几天,殿前太尉宿元景上山来宣读诏书,宋江领着梁山各好汉接受了招安,打起“顺天”“护国”旗帜来到东京接受徽宗检阅。
82、施耐庵(1296年—1370年),名耳,别名肇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江苏兴化人,本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元末明初文学家,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做者。
83、《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明朝初年属于禁书,不可能实名公开出版发行。早期版本均为罗贯中单独署名,后期出现罗贯中、施耐庵联合署名的版本。
84、施耐庵被分配在杭州钱塘县政府任办公室主任,每天各种迎来送往,各种材料总结,各种阿谀逢承,各种暗箱操作,各种黑暗腐败,各种潜规则......
85、刘伯温这才恍然大悟,那是一本描写北宋年间宋江等人梁山聚义造反的小说,岂止看过,就连作者都认识,是自己同一届的老同学,名叫施耐庵。
86、因刘伯温与施耐庵同年中进士,有同学情谊,在洪武皇帝面前保奏道:“施耐庵才气胜臣十倍,若让他做官,一定有好政绩。”洪武皇帝准奏,下诏书召他进京,召了几次,施耐庵厌恶了官场的险恶,委婉地推托有病,谢绝了圣旨,未再步入官场。
87、《大宋宣和遗事》中,已出现了宋江等36人聚义梁山泊的故事,初具《水浒传》的雏形。元代,水浒戏曲大量涌现,三打祝家庄、智取生辰纲等故事家喻户晓。这些话本、杂剧及民间传说故事为长篇小说《水浒传》的出现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88、自古文坛只重诗词曲赋、唐宋八家,小说是上不得台盘的。文人雅士但凡有点“能水”的,谁不去攻《四书》、考科举?只有那些没出息、少抱负的落魄者,才窝在家里写小说、混饭吃。他们把书稿卖给书商时,大概还要叮咛嘱咐:千万不要透露我的姓名,这是辱没祖宗的事,丢不起那个人!
89、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施耐庵写完《水浒传》后没过几年就病逝了。水浒传至今还代代流传!
90、最后,这些片段经过出版商、文化人,如施耐庵、罗贯中、金圣叹等编纂出版。当然,《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在学术界上,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91、先说人物装备:三国孔明水浒吴用,都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料事如神的军师,都助其主完成雄业但未完成霸业。
92、那么,水浒传应该是谁写的呢?有人说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和写的,但是人们发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战争场面十分生动,地理位置也大都与实际相符,而《水浒传》则不然,地理位置错误百出。作为合写的罗贯中,肯定会改正地理位置混乱的错误。
93、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文昱(述元)家道炽盛。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施耐庵写完《水浒传》后没过几年就病逝了。水浒传至今还代代流传!
94、《水浒》的日文译本最早在18世纪就已出现,影响较大。其对东亚各国的小说艺术产生极深远的影响,朝鲜最早的小说之一《洪吉童传》和日本曲亭马琴的著名史诗小说《南总里见八犬传》均是受《水浒》影响产生的。
95、当时,元朝统治已摇摇欲坠,朱元璋的大军所向披靡,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军阀,张士诚兵败自杀,元朝残部一路逃亡北上,朱元璋一统江南。
96、那会是合作吗?合作成分是有的,而文字写作方面几乎没有,甚至像有些人说七十回以后是罗贯中写的都有点过。水浒好汉必须死,不死就称王,称王就改写历史了,而两人写作风格颇异,语言形式又完全不同,如若二人又是师生关系,那罗贯中先生做编次或参与剧情创作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同时又有史料记载水浒传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合编的,而且有些版本的作者直接就写了两个人,这要是罗贯中先生听了此话岂不得气得棺材里翻身?上述总总非但没有抹杀罗贯中先生的功劳,反而是在强调他在水浒成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97、另外,明代兰陵笑笑生的名著《金瓶梅》也是衍生自《水浒传》武松故事的一部小说。
98、介绍:《水浒传》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间,出现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宋江、吴加亮(吴用)、晁盖等36人起义造反的故事,成为《水浒传》的蓝本。
99、施耐庵颠末多年的勤奋,才完成了那部书的大部门篇章,还没把全书写完,便因病谢世。
100、那天,朱元璋花了一整夜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觉得确实好看,引人入胜,艺术上没得说,但政治上有问题,是一株“大毒草”,写的虽然是宋代的事儿,却有影射朝廷,煽动百姓造反之嫌,必须给予查封。
101、在续写的后五十回里,罗贯中紧紧围绕宋江招安设置情节,最后的结局就是我们现行版本中描述的,宋江一心寻求招安,梁山好汉洗心革面,归顺朝廷,奉旨征讨同为起义军的方腊,为国尽忠,最后几乎全军覆没。
102、因为救人心切,加上年轻体壮,精力旺盛,文字功底深厚,罗贯中闭门谢客,夜以继日,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了续写和修订工作。
103、还有一种说法,罗贯中与施耐庵是师生关系,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弟子,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的时候,“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罗贯中者为尤多。”
104、明初洪武年间,施耐庵被徐骐聘去做私塾先生,施耐庵住在祝塘镇环境优美的徐家大院里,一边教书,一边写作《水浒传》。
105、一位老秀才给婴儿起了个名字,叫彦端,意思是这孩子长大了,定是位行为端正的才子。这个襁褓中的彦端,就是后来写出千古名著《水浒》的施耐庵。
106、通过这些史料的记载,能够知道施耐庵是真实存在的,和罗贯中不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