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辣手著文章 1、这个上联,构思奇妙,县官利用“图”字的结构,折字起意,乃是说:“在我统治的范围内,百姓就必须服从我的管辖。”小杨溥听了,得知这个县官喜欢人奉承,稍思......
辣手著文章
1、这个上联,构思奇妙,县官利用“图”字的结构,折字起意,乃是说:“在我统治的范围内,百姓就必须服从我的管辖。”小杨溥听了,得知这个县官喜欢人奉承,稍思片刻,就投其所好,对了下联:
2、注:(1)朱元璋(一三二八——一三九八)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微凤阳东)人。明朝开国皇帝,在位三十年。
3、曹尚书笑道:“我这上联的意思是,庭院前面种的竹子,先长出了竹笋。”解缙说:“我下联的意思,是庙后头栽的花,长出了老枝。”
4、注:(1)苏东坡(一O三六——一一O一)名轼,字子胆,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佑进土。他学识渊博,散文主张“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唐宋八大家”之一。
5、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将“辣”改成了“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诵甚广。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自我警勉;而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再出新意,传为佳话。(辣手著文章)。
6、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这原是明代人杨继盛所作,杨继盛因反对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
7、离开永平府中学堂后,李大钊“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乃赴天津投考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辣手著文章)。
8、肩扛天地,手写我心,胸无大志何以承其久远?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所谓的静好,需要每个人扛起肩上的道义。
9、众人无不拍手称妙。趣味对联故事集锦之五焉知鱼不化为龙
10、明朝解缙小时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11、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明代,知府冯驯闻李自成有才,出上联试之,李对出下联,冯听后知其:“此人之志,不在小处。“
12、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杨继盛进士及第,通过自己努力,已官至兵部员外郎。但他不懂得趋炎附势,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因直言敢谏,被贬为狄道典史。狄道,即今甘肃临洮。当时番汉杂居,“鲜有知诗书者”,杨继盛谪贬狄道后,首要兴学弘文,建起超然书院,据说此联即为书院所题,至今山麓之间,仍可见其墨迹石刻。
13、磨大眼小齿稀稀,可分细分粗。明万历年间,湖北人氏钟惺、谭元春才华出众,主持乡试的学台大人出联试二人才华,且自比伯乐;钟谭二人对下联,以磨自喻,说明有人推动便会为国出力。
14、辉煌之后,接下来的就是落寞,中国动画开始模仿起了日本,逐渐放弃了自己的路,却始终未能成功。
15、一时无人对出。于谦刚好也在场,他随口应道:
16、以上便是我喜欢杨联升先生所写的对联的原因。他并没有用“妙手”这样的词来形容自己,而是以“庸手”自勉。正是“庸手”一词,才让我有了代入感、有了共鸣,有了像杨先生一样即便平凡也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决心和勇气。
17、座谈会上,在天津研究所工作的邵飘萍孙子邵克宁介绍了邵飘萍生平事迹。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钟世杰,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d委书记、社长、总编陈东,市文物局局长汪希燕先后发言,缅怀与先烈的渊源,纪念与传承邵飘萍“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爱国主义情怀。
18、又有一次,朱元璋到大臣陶安家,看见陶安以书作枕头,即景生情,乃一上联:
19、同村一位穷秀才看了对联,沉思了一会便离去了。第二天一大早,李财主的门前围满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道:“改得好,改得好!”
20、小许将虽然口渴得很,但却懂得尊重长者,就很有礼貌谦逊地说:“请老伯赐教,让小童见识见识。”
21、据介绍,市文物局此前已两次收到邵飘萍后人捐赠的遗物与照片,共计95件。其中不乏珍贵的邵飘萍与夫人祝文秀的生活照,以及邵飘萍生前使用的怀表、烟嘴、毛笔等文物。
22、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一掌平平,五指两短三长。明代,杭州知府意图考徐渭,出此上联,命他应对。徐文长听后,并不答言,只是向知府举起一只手,摇了摇。知府以为徐对不出,并问道:“你为何不对?”徐文长答道:“你是口出上联,我是手对下联,扬起手掌,就是说‘一掌平平,五指两短三长’。”徐文长如此解释,知府暗叹“果真才子也。”
23、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张作霖杀害。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之称。
24、有一年清明节,于谦随家中大人去祖坟扫墓,路过凤凰台时,他的叔父,出了个上联让他对,联文是:
25、杨溥这个下联,也是运用“析字法”,拆开“伞”字,既表达了自己的请求,又恭维了县官,而且对仗工整,表达适切,因此,县官不得不点头称赞,终于赦免了他父亲的劳役。
26、同为“铁肩担道义”,但“妙手”之下虽为冠绝古今之文,却少了“辣手”所著文章的警示之味,不及那震天动地的惊世之言。而“平肩庸手”,虽旨在激发平凡之人的担当之心,但过分自谦,何以担道义?而后钱穆所改写的“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强调了每个人肩扛的责任,但有些道义,非铁肩不能担当,有些文章,唯辣手方可写就。
27、解缙刚刚对完,曹尚书额上冒汗,但还不肯认输,就以教训的口吻道:
28、第二年除夕,解缙又在大门上,贴上一副春联:
29、1918年8月,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员。那时任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成为引导毛泽东走向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毛泽东后来回忆:“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30、活动中,专程从北京赶来的邵飘萍孙女邵克美等邵飘萍后人,捐赠了邵飘萍在京报办公时所用的桌布,以及邵飘萍夫人汤秀慧手迹等文物。
31、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嘉靖三
32、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1926年4月26日),男,汉族,原名镜清,后改为振清,字飘萍,笔名萍、阿平、素昧平生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
33、翰林出身的曹尚书,与一个乳臭未乾的小孩子对对,竟然丝毫占不了上风,很不甘心,但心里又不得不承认“神童”才华横溢,机智敏捷。曹尚书并不就此罢休,随即请来看客,他要当众人之面,再一次考考解缙。
34、这上联的意思是说,这会儿,冰凉的雨点,打在窗户上,东边窗户上有雨点,西边窗户上也有雨点。从文字上讲,巧就巧在“冻雨”的“冻”字,是由“东”和两点组成,“洒窗”的“洒”字是由“西”和三点组成。这样,联意既说明了当时雨打窗户的情景,又说明了“冻”“洒”两字的组成。这样,下联就不大好对。要求后半句说的事,与前半句说的事,互有关联,还得拼成前半句的第三两个字,可真够难的。在座客人苦思冥想,绞尽脑汁,难以应对,客厅一时沉默。
35、忠义孝悌礼义廉;一二三四五六七。据说这副对联和洪承畴有关。明朝大臣洪承畴降清后,有人送了这样一副对联贴在洪承畴的门上。上联缺“耻”,下联忘“八”。意为洪承畴是无耻的王八。
36、细看来,中国动画的巅峰,反而是在60年代到80年代那个时候,那时候有太多的经典,之后因为模仿,不走自己的路,而开始衰败。
37、两船并行,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八音齐鸣,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据说这副对联为纪晓岚所对。笛清、箫合与狄青、箫何是谐音,而且也是一文一武。只是文官萧何能运筹帷握之内,决胜千里之外。以此显示文官的作用之大。
38、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
39、解缙马上接着说:“我这下联也还有层意思,说的是庙后栽的花被风吹斜了,长老用木棍把它支撑起来,故有:
40、这上联,不但难住同游的文人雅士,而且也确实难住了小许将。这时,小许将手捧香气诱人的茗茶,不敢往嘴里送,他低头苦苦思索,难得佳句,只好抬头,向四处寻找答对的素材,当他发现水井畔,有一位大嫂在吊水,一时开窍!高兴地大叫:“有对了!”接着朗声念道:
41、张聿飞先生,山西省榆次人,先后做过小学教员、宣传干事、编辑、科员、讲师、日报主笔、副主编。“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东北抗日义勇军,1933年作为志愿兵和救护人员参加了宋哲元将军指挥的二十九军喜峰口抗战,此战役取得了“九•一八”以来中国首次抗战大捷。
42、先生居湘上,左图右史,心田犹有下邳才。一游士到湖南某学堂投宿,塾师出上联以辞,游士巧对下联,把塾师比作“独处一室,左图右史”的杨绾,胸有下邳之才的张良,塾师听后十分高兴,准许游士留下。
43、与许将交游的`族亲中,不乏文人雅土,他们听了上联,一时应对无句,帮不了小许将的忙,干着急,担心他对不上。才思敏捷的小许将,眨眨眼,拍拍小脑袋瓜,不慌不忙地对了下联:
44、在南拒马河南岸有一个不大的村子——北河照村,村中有一个不大的祠堂——杨氏祠堂。几百年来,这个不大的祠堂声名远播,其供奉的是被称为“容城三贤”之一的杨继盛。今天,小编就带您了解下咱们容城的这位名人。
45、解缙笑着,指了指身穿红袍的曹尚书,针锋相对答道:
46、小解缙听了,冷笑了一声,看了一眼身穿红袍的相爷,便接着对道:
47、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塞内将军。
48、众人齐声叫好,听得老伯也高兴得连胡须都翘起来,再次高喊:“慢,小哥!”大家一怔,以为他又要出难题了。原来他爱才心喜,笑呵呵地,又往许将茶杯里,添上桂圆肉,然后说:“小神童名不虚传,来日一定中状元啊!”
49、1912年,杭辛斋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将《汉民日报》交给邵飘萍一人主持(这时他还兼任《申报》、《新闻报》的特约通讯员)。他对时局有着惊人的洞察力,早在辛亥时就对袁世凯有入木三分的认识。他在1912年1月写的时评中即指出:
50、“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不仅是许多优秀中华儿女的真实写照,更是贯穿于几千年的时代精神。故曰:用铁肩担起道义,责任更大更重;用辣手写就文章,真理更远更深。
51、有一年元宵节,乾隆与群臣猜谜,出一猜谜联,只有纪昀道出谜底,为“猜谜”。
52、谨以本文纪念那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有担当的历代知识分子们,因为有了你们的参与,中华民族才永立世界东方,生生不息!
53、俞樾一向才力超人。他明白上联中的“几”字改为“禹”字,那是指大禹治水,仔细推敲,改得动人。至于那个“何”字为什么要改成“项”字,他一下弄不清楚,只好向秀孙追问原因。
54、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
55、显贵一听,吓了一跳,知小邱浚非等闲之辈,长大后定有出息,无话可说,只好放他回去。
56、阅遍无数先贤古仁人,读书人的这份信仰,将永远流传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永远烙印在中华民族的意志上,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灵魂中!真英雄本色,真名士风流。
57、杨继盛一生官职未过五品,却被誉为“明代第一直谏义士”。从32岁中进士到38岁被陷害下狱,短暂仕途中他做了两件名垂千古、震动朝野的大事:一是谏阻开马市,二是冒死弹劾奸相严嵩。
58、引导语: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趣味对联故事大全,欢迎阅读!趣味对联故事集锦之一杨继盛巧对趣话
59、再加上现今这个时代,导致越来越少能和当初一样,用心打磨一部作品了。
60、十二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于嘉靖三十四年遇害,年四十。
61、不曾做过什么撼天动地的大事,也许我们只是普通而又不起眼的存在,但这并不会阻碍我们去承担我们的社会责任,去用自己的力量改变我们的社会。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即使平凡如我们,也不应该随波逐流。
62、此联寓意深刻,暗含讥讽,可谓颇具匠心。解缙才说完,看客们拍案叫绝,曹尚书顿时语塞,只得佯醉而退。
63、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
64、纪晓岚听老太监南方口音,对到: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
65、《京报》创刊时,邵飘萍特意写了四个大字“铁肩辣手”挂在编辑室正面的墙上,以自勉和激励同事。“铁肩辣手”取自明朝杨椒山的著名诗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邵飘萍将“妙手”改为“辣手”,以此反映了他胸怀真理、不畏强暴的倔强性格和办报宗旨。
66、许将中状元后,先后曾任编修,龙图阁侍判,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土、尚书左丞、右丞等职、知泰州(今甘肃省天水县)、扬州(今江苏省江都县)、郓州(今出东省平东鲧)等地。熙宁七年(一O二四年),契丹以二十万大兵逼代州(今山西省雁门县),朝廷命许将北上为使,与契丹谈判。许将阅读大量资料,广博闻记,做好充分准备。谈判中,舌战对方,随问随答,对答如流,弄得对方膛目结舌,终于谈判成功,免遭外患。趣味对联故事集锦之八神童解缙的春联与对句
67、为了进一步寻求救国政理,1913年冬,李大钊东渡日本留学,考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
68、老伯听了,高兴得翘起大拇指,连声称妙。即刻端出上等白岩茶,小许将接过茶,正想喝,那老伯边叫:“慢!”边在茶杯里,加上香喷喷的茉莉花。就在这时,老伯发现上弦月影,映入茶杯中,见景生情,又叫一声:“慢!再对一联。”随着念了出来:
69、1926年4月,张作霖悬赏、捕杀邵飘萍,吴佩孚也密令到京缉
70、杨溥(一三七九--一四四六),字弘济,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建文进士,授编修为明代有名学者。曾任翰林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他和杨士奇、杨荣、历事四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合称内阁(三杨)。
71、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人。明朝中期著名谏臣。因上疏弹劾仇鸾开马市之议,被贬为
72、杨继盛(1516年-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杨继盛自书年谱称:祖籍口外小兴州(今河北省滦平县),先祖杨百源迁居保定府容城县,居城东北河照村。
73、相逢知己少,愧我重登黄鹤,难从天上觅神仙。舒铁香与李鸿章是同榜举人,李任两湖总督期间,舒多次登门拜访遭拒。舒游黄鹤楼题时题联于楼壁以讥讽李鸿章。
74、而是因为他明白:为国为社会承担责任,并不只是一个人的事。即便是“庸人”,也应尽自己所能,为自己热爱的祖国、坚持的正义去效力。这副对联不仅勉励了杨先生自己,也是在启发、激励着我们后人。也许我们的确不曾拥有惊人的天赋。
75、许将话刚说完,众人拍手称妙。围篱笆的老伯听了,也暗暗佩服。“对得不错,但不知他是偶然而得,还是实有其才。”心想,再出一对试试。于是,老伯开口说:“小哥,让我再赐教一对如何?”小许将喝不到茶,口更渴了。但还是耐著性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敬请老伯教诲”。老伯就以他们今天游览胜地白岩山为题,侃侃念道:
76、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使得一批中国青年最先觉醒,李大钊正是一代青年的思想领袖和导师。在李大钊的教育和影响下,毛泽东等一批进步青年开始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77、1916年5月从日本回国后,李大钊在上海参加反袁斗争,一个多月后到北京,先后参与创办《晨钟报》《宪法公言》,担任《甲寅》日刊编辑并成为主要撰稿人之一。
78、(2)刘基(一一三二——一三七五)字伯温,青田(今浙江青田)人。明初大臣、文学家。明初诸大典制如乐礼、刑法、历史、科举等,他是裁定者之一。趣味对联故事集锦之十苏东坡巧对两则
79、一语既出,满座惊叹。蒋焘对下联的前半句“切瓜分客”,说的是当时吃瓜的事。后半句“横七刀”、“竖八刀”既是指切瓜,又跟前半句有直接关系。同时“七”、“刀”左右横看,合起来,是前半句的第一个字“切”;“八”“刀”上下竖着,合起来是第三个字“分”。真是妙语双关,兴趣盎然。客人们皆赞叹不已。趣味对联故事集锦之四小于谦答对显文才
80、兰古春赞其才思敏捷,对于谦的老师说:“这孩子长大后,必定是国家的楝梁。”
81、也激励着那些依然在征途上奋勇争先,追求卓越的哈师大人!
82、于古之焉或史书中结识了众多读书人,我发现他们的文章乃至生平都贯穿了一种情怀,正如杨继盛的留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我想,这就是读书人的信仰。
83、一次,朱元璋与刘基下棋,朱元璋吟了一阙上联,示意刘基应对。联文是:
84、张先生著述很多,解放前著有《哲学大纲》(北平:中国大学出版1947年),后来著有《黑格尔哲学讲义》《西洋哲学史讲义》《韩非子研究》《教育哲学》等著作或讲稿,可惜都已散逸,没能保存下来。但是张先生在教学科研方面已经成为一代楷模,深受后辈敬仰!
85、市政协副主席刘净非出席仪式,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江涛主持座谈会。来自北京、天津、贵州以及金华等地的10余名邵飘萍直系亲属共同缅怀先烈。
86、杨溥幼年家贫,父亲年老多病。在这样的家境下,他孜孜不倦,刻苦学习,年纪虽小,文才却不凡。
87、邵飘萍被人称为“新闻全才”。北京大官本讨厌见记者,邵飘萍却能使之不得不见,见且不得不谈,旁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如他夜探总理府,虚访美使馆,独家新闻总是被他抢到。邵飘萍风流倜傥,慷慨豪爽,善于言辞,广泛交游,上至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靠得拢,谈得来。他重交情,讲排场,经常在酒楼饭馆宴请宾客,以期从客人的谈话中捕捉信息。
88、看客们无不被解缙的巧对折服,情不自禁地击节,喝起采来。曹尚书见还未曾考倒解缙,十分著急,指着屏风上的画,又出一联:
89、隆庆二年(1568年),直隶监察御史郝杰上奏,在杨继盛故乡保定府为其立祠。皇帝定名“旌忠祠”。旌忠祠建于保定古城金线胡同,正殿三间,正中塑杨继盛像,两旁各建碑亭一座,亭内各竖一碑,一碑刻杨继盛弹劾仇鸾写的《罢马市疏》,一碑刻杨继盛弹劾严嵩写下的《劾严嵩疏》。
90、莲子(怜子)心中苦;梨儿(离儿)腹内酸。相传金圣叹因“抗粮哭庙案”被朝廷下令处死,临死之前金圣叹作了这副对联。这副生死诀别对,出神入化,字字珠玑,一语双关,对仗严谨。
91、留日的经历增强了李大钊救亡图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有一次,李大钊去日本的军事陈列馆参观,看到馆内许多从中国掠夺去的战利品,每一件都标明了来源出处,被日本人夸为国荣。李大钊睹物伤怀,于是在街头买下了一件木质漆茶盘。中国是茶的故乡,日本茶道也源自中国,李大钊是要以此物时时警醒自己虽身在异乡,但要饮茶思源、勿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