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有哪些都是啥意思精品好句62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孔子的名言有哪些都是啥意思 1、(翻译)孔子说:“出门做事就像接待贵宾一样认真,役使老百姓就像承担重大祭祀一样慎重。凡是自己不愿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无论在邦国里做......

孔子的名言有哪些都是啥意思

1、(翻译)孔子说:“出门做事就像接待贵宾一样认真,役使老百姓就像承担重大祭祀一样慎重。凡是自己不愿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无论在邦国里做事,在家族里做事,都不要让人怨恨自己。”

2、子曰:“吾十有五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3、解释: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4、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5、·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

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7、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殊不知“以德抱怨”只是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孔老先生是极力反对打完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

8、翻译: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9、解释: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意思是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孔子的名言有哪些都是啥意思)。

10、解释:对可以交往的人而不与之交往,是错失了人;对不可以交谈的人而与之交谈,是失言。”他认为只有聪明人(知者)才能做到既不失人又不失言。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氏,子姓,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华夏族,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一大部分人近两千年。孔子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1、·巧言令色,鲜矣仁。(出处)《论语·学而第一》(译文)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很少有仁心。

1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译文 :孔子说:“君子会帮助别人获得想要得到的,不会让人想要得到厌恶的。小人恰恰相反。”

13、  前因后果是,孔子的一个弟子在向老师讨教。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14、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15、 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现在还抱有孩子一定要待在父母近旁的思想,这种做法连孔子都不同意。

16、·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最难改变。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18、第一个就拿“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来说吧,有人觉得这是歧视妇女的意思,因为把女子和“小人”相提并论嘛。但在《论语》里,“小人”说的是“平民百姓”的意思,而“养”的意思是“相处”。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其实是说,男性和女性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官员和平民百姓的关系很难处理好。你看,孔子并没有歧视妇女的意思。

19、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孔子的名言及解释,希望喜欢!

21、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2、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3、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4、 真相:后半句的意思就是:固执的庸士就是这样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义。“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因此孟子同学直接就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只要合乎道义。

25、·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只有女子(指美色)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亲近了就会无礼,疏远了就会报怨。

26、(出处)《列子·天瑞第一》(译文)人们都知道活着的快乐,却不知道活着的劳苦;都知道老年的疲惫,却不知道老年的安逸等待;都知道厌恶死亡,却不知道死亡是休息。

27、翻译: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肯相信。

2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广泛地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有所领悟,又能吸收新的知识。能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29、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君子团结大多数而不与少数人勾结,小人与少数人人勾结而不团结大众。

31、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3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什么是知道和不知道的方法!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才是正确的。”

33、翻译: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这里的小事包括小忿怒和小仁小惠两个意思,即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

3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烦恼忧愁。

3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6、解释: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37、·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与人为善”的大道。

3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教育的要点是开始于诗教,立足于礼教,完成于乐教。

39、所以,全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讲述的是相处之道,大概意思是:如果站在男性的角度来说,与女子的关系很难处理好;站在官员的角度来说,与平民百姓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因为与他们过分接近了他们就不知道谦逊,过分疏远了就会怨恨。

40、翻译: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41、解释:君子在九个方面多用心考虑:看,考虑是否看得明白;听,是否听的清楚;脸色,是否温和;态度,是否庄重恭敬;说话,是否忠诚老实;做事,是否认真谨慎;有疑难,考虑是否应该询问请教别人;发火发怒,考虑是否会产生后患;见到财利,考虑是否合于仁义。

42、译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43、跟某位国外客户聊天不经意的说一下英文版“子曰”

44、翻译: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45、·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是个人的习性却相距很远。

46、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47、解释:过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48、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49、解释: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50、翻译: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51、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52、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53、真相:后半句的意思就是:固执的庸士就是这样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义。“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因此孟子同学直接就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只要合乎道义。

54、翻译: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55、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5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7、翻译: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58、解释: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59、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仇怨,殊不知“以德报怨”只是一句提问,并不是结论。

60、(翻译)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风气的地方是美好的。挑选住处,不选有仁风的地方,怎么能说是聪明呢?”

6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人,而是喜爱古代文化,通过勤奋学习求得知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