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孟子的故事有哪些题目 1、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孟子的故事有哪些题目)。 2、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
孟子的故事有哪些题目
1、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孟子的故事有哪些题目)。
2、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
3、舜:姚姓,名重华。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国名虞,史称虞舜。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4、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验,意为面容憔悴。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赵岐《孟子注》:“若屈原憔悴,渔父见而怪之。”《史记·屈原贾谊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5、孟子(Mencius、孟轲,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6、衍(yǎn)丈夫之冠(guàn)淫(yín)
7、无罪而弑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离娄》)
8、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句子,像“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之类的。
9、公孙衍(yǎn) 贫贱(jiàn) 丈夫之冠(ɡuàn)(孟子的故事有哪些题目)。
10、《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提倡“仁政”,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11、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12、之:往之女家(动词,到);妾妇之道(助词,的);与民由之
13、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14、荀子不仅批评了仲子、墨子,还有孟子、子思都在荀子批判的范围之内。那荀子批判的有没有道理呢?就说陈仲子这个人,荀子说他是忍情性。陈仲子对人自然的情感向内收,忍,忍情性。好的东西想吃,和父母哥哥的情感,这都是非常自然的情感,可是他为了道义,他选择了忍情性。
15、拂(bì)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1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
17、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
18、《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
19、救济受灾的百姓来吸引他们来本国居住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是孟子是怎么回复梁惠王的呢?他说梁惠王是“五十步笑百步”,虽然邻国的国君对百姓不怎么样,但梁惠王对百姓也只是小恩小惠,和邻国国君并没有什么不同。
20、孟子名孟柯,出生于现在山东省邹城市北25华里的凫村(今属于曲阜市)。《列女传》记载,孟家最初的住处靠近一片墓地。游戏、模仿乃是孩子的天性,由于经常看到出殡送葬的人群从附近经过,因此,孟轲与其他孩子就“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他们模仿送葬的人群,兴致勃勃地玩抬棺材、掩埋死人的游戏。孟母认为这样的环境会影响孩子读书,妨碍孩子正常思想的形成,会让孩子走向不健康的道路。
21、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22、孟子曰:“执之而已矣。”执,逮捕的意思。有人杀人了,执法就可以了,逮捕就可以了。如果是这么简单,桃应就不问这个问题了,因为瞽瞍是舜的父亲,所以桃应就问,“然则舜不禁与?”去逮捕自己的父亲,难道舜就没有一点行动吗?他就不去阻止吗?孟子是这么回答的,“夫舜恶得而禁之?”他不能去禁止,为什么不能去禁止?“夫有所受之也。”因为皋陶的逮捕是有依据的,杀人偿命天经地义,这有什么可说的吗?
23、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论述了人才和困境的关系,明确指出了国家和人才一样,要在艰苦环境中生存发展强大的道理。
25、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26、(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C.分析正确。
27、由人及国,从内外两方面说明导致亡国的原因。虽是从反面论证,但正面的意思很清楚:一个国君要想把国家治理好,也需要和人才一样经受内外两方面的艰苦磨练。
28、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29、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0、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梁惠王》)
31、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
32、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3、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34、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35、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36、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
37、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就是你没礼貌,不是妇人没礼貌。《礼记》上不是说了吗?‘将要进屋的时候,先问屋中有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
38、翻译: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受饥饿,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情不顺。
39、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古人16岁既为加冠。
40、不能淫(yín) 畎亩(quǎn) 妾妇之道(qiè)
41、《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作家传户诵的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一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42、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43、现代文阅读材料选择的是精准扶贫材料,选取了最新的材料“延安地区整体性脱贫”进入试题,充分反映时代的变化与当前的伟大成就。
44、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45、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民归之犹水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梁惠王》)
46、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古人16岁既为加冠。
47、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1) 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48、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
49、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50、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赵岐《孟子注》:“若甯戚商歌,桓公异之。”甯戚,春秋时卫国人。家贫,为人挽车。至齐,喂牛于车下,齐桓公夜出迎客,甯戚见之,疾击其牛角而商歌。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召与语,悦之,以为大夫。
51、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52、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从此孜孜汲汲,日夜勤学不息。
53、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54、孟轲幡然大悟,从此勤学苦读,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55、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
56、(1)往之女家 (2)与民由之
57、桃应问曰,桃应(孟子的弟子),问了这么一个情况,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舜的帝位是天子,皋陶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臣,是舜的助手。瞽瞍杀人,瞽瞍是舜的父亲,瞽瞍杀人了,则如之何?那舜会怎么做呢?瞽瞍又会怎么做呢?
58、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