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关于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句子 1、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君子与人和谐相处,......
关于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句子
1、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人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3、当然,梁先生这本书对人的自我要求是比较高的,就是一个人如果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伟大的人格,不管你是从事什么活动,你可能是从事政治,也有可能是从事教育,但不管从事哪种活动,你要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伟大的人格,一定要通过一些修养的方法。他就从几十年所总结的前人经验,主要是从儒家方面找这些方法。
4、 古往今来我不怕,孔子文化传天下,全球掀起国学热,孔子学院中外建,国学精髓世界扬。
5、在宋代,朱熹不用“慎独”,而是用“谨独”。因为“慎”字跟宋孝宗的名字音近(按,宋孝宗名赵昚,“昚”与“慎”音同),古代同音字是要避讳的。朱熹说:“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谨焉。”意思是说,君子已经常常有敬畏之心了,但是在这个地方,尤其要加以谨慎。那么,这个地方是什么呢?就是他所讲的“独”的内心世界。“慎独”,就是要谨慎地对待自己内心世界的活动。
6、 中国作为五大文明古国之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面也极为广泛,儒学这一文化符号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之它对我国人民的生活及思维方式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7、在历史上,《中庸》对“慎独”讲得比较多。后人把《中庸》分章,第一章叫“《中庸》首章”,里面有几句话:一是“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意思是说,“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二是“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其中,“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中的“戒”就是警戒,“慎”就是慎重;“恐惧乎其所不闻”中的“闻”就是闻见;“莫见乎隐”中的“见”读“现”,“隐”本来是隐藏了,但是“隐”这个东西是最明显的;“莫显乎微”,是说微细的东西是最显眼的。所以,“君子慎其独也”。这是君子的认识。
8、才能可以在独处中培养,品格最好还是在世界上的汹涌波涛中形成。——歌德
9、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爱默生
10、曾国藩这里所说的“慎独”是《中庸》、《大学》里面的,“求仁”是《论语》里面讲的,“思诚”是孟子讲的,“主敬”是朱熹讲的。
11、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诃夫
12、 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
13、于是一善当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则越焉而不决。一不善当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则去之而不力。幽独之中,情伪斯出,所谓欺也。
14、梁任公的这个《德育鉴》,以前人都不看的。前年的时候,我们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把它作为了德育教材。怎么把今天的德育跟文化结合起来?我们编了两本书,一本就是梁任公的《德育鉴》,一本书是冯友兰的《新世训》。他们都是清华的人。梁启超是清华很重要的一个人,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梁任公1919年到清华的时候提出来的。从1921年开始,他不断地在清华讲课,讲的是国学,而且是应着清华讲师的名义,不是正式的教授。到了1925年,他正式成为清华的导师,四大导师之一。冯先生1928年至1952年一直在清华。
15、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柏格森
16、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17、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长了知识,又让我们和祖国的缘分更近一点!
18、第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然后指出仍有待提高的地方,表达积极改进的决心。
1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行人。刘备
20、 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遥想五千年坎坷长途。论英雄不计成败,数风流可鉴兴亡。浪淘何物?劝归谁家?文化乃长青树,科学乃聚宝盆。创造人间福址,推动历史车轮。
21、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世界为之赞叹,让国人为之骄傲!
22、干劲强劲劲非劲,到处共处处非处。强壮强迫非倔强,勿将长大念为长。逮捕不是逮老鼠,地壳更非鸡蛋壳。瞠木结舌不念堂,中华文化永无疆。
23、道家无为清净,墨家非攻兼爱,法家法治天下,儒家礼德操守,韩非兵家论道,战国风云汹涌,百家争鸣,思想勃发,传一代英雄儿女情。
24、 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摆几本线装书和假古董,也不是穿套汉服或唐装,更不是风水、堪舆、预测之学。通过去芜存菁,国学中的精华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25、王阳明把“慎独”的“独”解释为良知,他就是专讲良知的。他的学生也是讲这一套,叫“良知教”。他有个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念书,一次,家里面进来了一个贼,结果被他的家人给抓住了,就带到他屋子里来。儒家讲道德教育,这个学生不是马上把贼送官府,而是跟这个贼讲儒家之道,讲你得有良知,你得按照这个去做。讲了半天,贼大笑,说,我的良知在哪里?你指给我看!这个贼还很猖狂。王阳明的学生以前说教的对象都是良民,没有人提出过这样的问题。现在贼问良知在哪里?拿不拿得出来啊?这个学生只好说,你把衣服脱了,我就告诉你,贼就脱了。他又说,你还没脱干净,还得脱。贼就说,不能脱了,不能再脱了。这时,这个学生就大喝一声说,这就是你的良知!
26、在《荀子》里面,荀子说:“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修然”是带有整顿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见到善的东西、好的东西,一定要把这个善修养到你自己的心里面。见到不善的时候,用“愀然”这样一种忧虑的心来反省自己。
27、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长了知识,又让我们和祖国的缘分更近一点!
28、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末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29、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总和。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不断发展壮大,是因为优良道德传统起了很大作用。今天,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它是加强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内在要求;它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30、朱熹对“慎独”也有解释。他的解释不是单独的解释,而是把上面两句话连在一起来理解。第一句是“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第二句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朱熹认为“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与“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是相连接的。
31、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约翰洛克
32、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33、当代青年修养中,不可断裂的便是这国学的基石。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或者将这样的文化滋养融入血液的青年,自能既从容、雅致,又重情厚义。按古人的说法,“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34、什么叫“自欺”,古人是有说法的。宋代有一个人叫范浚,是一个儒者,他说:“知善之可好而勿为,是自欺。”你知道是善,你也知道善是好事,但你不做,这个叫自欺。“知不善之可恶而姑为之,是自欺。”你知道做这件事是不对的,你说我姑且做一做,是自欺。“实无是善而贪其名,是自欺。”你没有做这件好事,你要贪它的名,是自欺。“实有是恶而辞以过,是自欺。”你做这件事,因为怕别人批评,你想躲避这个事情,是自欺。
35、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国之瑰宝,引以为傲,紫砂陶器,质地细腻,特殊陶土,精心烧制,宜兴紫砂,壶中极品,誉名第天下闻名,祖辈传承,堪称绝品。
36、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37、 老师讲有趣的事,第一是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第二是为了说明道德与法治上的原理。学习道德与法治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道德品质,从而促使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中,不能因为与考试直接相关的内容就认真地听,而与考试相对较远的内容就不听,要重视课堂学习的体验过程。
38、 中国作为五大文明古国之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面也极为广泛,儒学这一文化符号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之它对我国人民的生活及思维方式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39、世间亿万人,面孔不相似,借部何因缘,致令遗如此?各执一般见,互说非兼是。但自修已身,不要言他已。寒山
40、我赛跑,刘翔笑;我投篮,姚明拇指翘;跳台跳马自由操,足球排球把水跳;游泳击剑又射击,举重竞走和柔道;我要做个全能
41、登坛了望,乾旋坤定。天行健,地包容。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对比幽州台,激发冲霄志。哀兵必胜,中华必兴。日月为我祖国作证,风霆为我民族壮行。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驾神舟立于强国之林。
42、仅有社会道德上的矮个子才会规定获得需有的体面地的看待。
43、 中国传统文化中俯拾即是的为人之要、处世之道、治理之策,当是领导干部修齐治平的优秀教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44、在宋代,朱熹不用“慎独”,而是用“谨独”。因为“慎”字跟宋孝宗的名字音近(按,宋孝宗名赵昚,“昚”与“慎”音同),古代同音字是要避讳的。朱熹说:“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谨焉。”意思是说,君子已经常常有敬畏之心了,但是在这个地方,尤其要加以谨慎。那么,这个地方是什么呢?就是他所讲的“独”的内心世界。“慎独”,就是要谨慎地对待自己内心世界的活动。
45、神莫神于至诚。宋·张商英《素书》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张商英
46、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
47、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经历了五千年,其间既有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亦有和风细雨般的变革,但最后都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
48、一个人只有在他努力使自己升华时才成为真正的人。安德列马尔罗
49、其次,在正文上面需要表明立场,热爱祖国,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d的领导。因为在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中,爱国敬业这一块比较重要。
50、曾国藩这里所说的“慎独”是《中庸》、《大学》里面的,“求仁”是《论语》里面讲的,“思诚”是孟子讲的,“主敬”是朱熹讲的。
51、奢则妄取苟取,斗志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不愧,是能够 养神也。
52、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53、沒有感情,社会道德便会变为枯燥乏味的空谈,只有塑造出伪善。
54、 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55、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
56、下面举一个例子,是一个关于“四知”的故事。东汉有一个人叫杨震,以前做官的时候举荐了一个人,他的举荐被朝廷接受了。过了两年之后,又见到这位他举荐的官员,被举荐的官员就送他十斤白银。杨震就说,我跟你应该是故人,我了解你,所以我举荐你,但是你不了解我,所以今天给我送东西。这个故人就说,黑夜里谁也没有看见,你就笑纳吧。可是杨震却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意思是说,不要以为别人看不见的时候,自己就可以什么事情都做,有一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即使那个“你知”不在,“天知”、“地知”、“我知”还在。这样,“四知”就被传为佳话了。
57、《中庸》里面最后一章说道:“《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诗经》里说,别看你是潜伏的,但其实你是很明显的。因此,君子要自我反省,没有愧疚,没有恶的念头存在于心里。君子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主要就是在那些不被人看到的地方。
58、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斋庄不懈,故身强。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我,故人悦。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余老矣,亦尚思少至吾功,以求万一之效耳。
59、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千里传,万里路途多遥远,异国他乡中华文化美名扬。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其中意味需要细细品。
60、骄谄,是一个人。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申居郧
61、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吴玉章
62、与“慎独”相比,“内省”的问题要简单一些。这里讲一些古人的提法。
63、虽然是不大一样的,正因为没有贴上标签,所以无论中途转向另外一个人或是瞬间喊『够了就到这里为止』也不需要负责任,如果是男女朋友多多少少还是会受到道德上的捆绑,想着『啊,因为他是我的男朋友是一怎么样怎么样的』。——橘子《左边的你,以及右边的他》
64、 宋朝有个包青天,断案如神保平安。七侠五义是好汉,英雄豪杰美名传。今有雷锋好榜样,助人为乐传四方。
65、《周易》里面讲《震》卦,因为《震》是雷,取象雷。八八六十四卦,每个卦都是有取象的。《震》就是雷,雷就是要震人,因此《周易》说:“震,君子以恐惧修省。”儒家对经典的解释,就是要把《易经》和修德思想结合起来。当你看这个《震》卦的时候你是怎么修养的?《震》是被震动,有震动就有恐惧,用这种恐惧之心来修行。“修”就是修德,“省”就是反省,所以在这里讲“君子以恐惧修省”。
66、 注重道德修养也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构成部分。谈传统文化不能不谈道德修养,学传统文化的人没有不重道德修养的,学传统文化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走向自觉注重道德修养。
67、 通过多年的努力独特企业文化:秉承“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美德,实践“以质取胜,以诚待人”的服务社会的理念。
68、 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哲学的门派,哲学思想散见于佛、道、儒各家著作中。易经描述宇宙产生,大致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69、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70、到了唐代以后,受到佛教的影响,佛教不讲“存心养性”“尽心知性”,它是讲“明心见性”。只不过它讲的不是儒家的心性,但是这种“明心见性”在宋代以后也被儒家吸收了,比如“明心”“发明本心”。
71、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达尔文
7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73、登山须正路,饮水须直流。唐·孟郊《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正路方登,直流才饮,喻为人应正直。——孟郊
74、天地挺大勇士,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上而不怒。
75、历史悠久远闻名,古玩字画至今行,康熙五彩元青花,价值连城代代夸,白石大千唐伯虎,字画远扬皆五湖,身在文化名古国,自豪感动受鼓舞!
76、 五千年的风和雨,世世代代将美德传。喝着黄河的水,站在长江口,感慨万千,中国历史渊源流传。
77、 唐代诗人领风骚,诗句里外醉逍遥;宋词流传有多少,衣带渐宽终不悔,人人都叫好。元曲一传数千年,中国文化美名扬。
7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79、“君子慎其独也”是什么意思呢?汉代最大的学者是郑玄(127-200),他在注解《中庸》的时候说,“慎独者”就是“慎其闲居之所为”。“闲居”就是独居,即自己一个人在的时候。“慎其闲居之所为”,就是这时候你的行为要特别注重、慎重。“小人于隐者,动作言语,自以为不见睹”——小人认为,在“隐”的情况下,别人看不见,或者说,自以为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不见闻,则必肆尽其情也”,结果他是非常放肆的、随心所欲。小人在这种隐的状态下是肆意的,那么君子则是要“慎其闲居之所为”。那就是说,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听不见的时候,也不能做坏事,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实际上讲的是一种行为的高度自律。
80、培养她们有吃苦耐劳作的精力,纯洁高尚的社会道德,博大活化能容下新时尚的精神实质,也就是能在全球新时尚中游水,不被吞没的能量。
81、朱熹对闲居的解释跟郑玄的解释是一样的,但重点是放在“诚意”的地方讲“慎独”。就像我刚才讲的,“慎独”不仅仅是对你的行为而言,不只是对行为的一个规定,“慎独”直接指向一个人的意念,所以《大学》在“诚意”这个地方讲“慎独”。
82、曾国藩并没有直接否定前人,基本上继承了朱熹的路子,都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很有意义。
83、啊,有修养的人多快乐!甚至别人觉得是牺牲和痛苦的事他也会感到满意快乐;他的心随时都在欢跃,他有说不尽的欢乐!车尔尼雪夫斯基
84、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陀思妥耶夫斯基
85、一清如水的生活,诚实不斯的性格,在无论哪个阶层里,即使心术最坏的人也会对之肃然起敬。在巴黎,真正的道德,跟一颗大钻石或珍奇的宝物一样受人欣赏。——巴尔扎克
86、 事无大小,器无精粗,欲其得手而应心,必经若干次之练习。
87、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三分魏蜀吴,一统秦两汉。华夏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都是奇迹的历史印记。
88、我觉得,与规章制度融合的随意才算是唯一的随意。随意不但要同规章制度和社会道德共存,并且还倏忽缺不上他们。
89、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德谟克利特
90、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东西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
91、宋朝有个包青天,断案如神保平安。七侠五义是好汉,英雄豪杰美名传。今有雷锋好榜样,助人为乐传四方。
92、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
93、什么是天理?天理就是道德原则,古人认为,这套法则是上天所定的,就把它叫天理。这个法则不是人定的,是整个宇宙的一个普遍法则。这叫知行合就是“时时勤拂拭”“念念为善去恶”。
94、 当下,用中国传统文化改造企业成为一种时尚,如早会读“弟子规”,请大师用文言文描述企业文化,朝拜孔庙等活动。当然,这些活动也是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但大多数都是形式大于内容,不走心。
95、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蔡元培
96、《论私德》这篇文章,当时大家都是不太重视的,他们没有发现里面的核心的问题。这里面有一个转变,古往今来的圣贤之德是统一的,不能仅有私德没有公德,不能仅有公德没有私德,而在这两者之间,私德的培育更是基础。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中,他在1902年开始写《新民说》,1905年就写了这本《德育鉴》。《德育鉴》把他多年选录的语录作了个编排整理。
97、在《中庸》和《大学》中,朱熹把“慎独”解释为人内心世界的一种修养、一种检查,这在整个儒家修养理论的历史上是有意义的。特别是他提到,为什么要把“闲居”和“慎独”解释为独居独处,因为《大学》里面讲了,“小人闲居为不善”,什么都可以干,但是见了人以后,就掩盖起来了,就表现出自己善良的一面。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到,朱熹讲的“慎独”是小人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