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王尔德的主要作品 1、特别鸣谢:剑桥CFT中文学校提供场地支持和“中华熊猫”徐正标先生对此次活动的支持(王尔德的主要作品)。 2、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爱尔兰作家,唯美主义学......
王尔德的主要作品
1、特别鸣谢:剑桥CFT中文学校提供场地支持和“中华熊猫”徐正标先生对此次活动的支持(王尔德的主要作品)。
2、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爱尔兰作家,唯美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以诗歌、童话、小说等闻名于世,故而有“童话王子”之称,他还是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
3、然而,作为唯美主义文艺的标志性人物,王尔德以自己的作品乃至生活践行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把自己的短暂人生变成了一件真正的艺术品。英年早逝的他,宛如划过夜空的一朵美丽烟花,虽然说瞬间消散,却让人久久怀念。抛开种种世俗功利的考量,这样的人生,不谓之成功也不可。
4、还是不要评价诗歌吧,我也是外行,别把大家带跑了。咱们看看小说。
5、《大师》的主人公是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他曾开创了心理分析小说的先河,而他的身份也是个同性恋者。
6、我勒个去!看到这里我差点晕过去了,从中可以看出,王尔德还一直深爱着道格拉斯,有多恨就有多爱!果不其然,出狱后,王尔德来到巴黎,又跟道格拉斯在一起了,但这时王尔德已经从神坛跌倒了建筑工地,名誉扫地、贫困潦倒。贫贱夫妻百事哀,他们之间的感情持续了没多久就分开了,再后来王尔德客死他乡。
7、《笔杆子、画笔和毒药》是2007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爱尔兰]奥斯卡·王尔德,译者是杨东霞和罗汉。本书中王尔德“作品”和“生活”交织,意图呈现叱咤维多利亚时代的唯美主义者,对“才华”和“天才”做出最倨傲并且纯粹的诠释。
8、活着是珍贵的,大多数人只是存在,仅此而已。
9、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UQVRTMuSZvRBpgEHTOQFA提取码:rc31
10、 仇人惊讶于他的年轻而不相信这个少年人是自己的仇家,画家被他杀死后社会却接近沉寂,无人问津,也无人怀疑。以至他逍遥在正义乃至法网之外,唯有他的内心,才清楚地了解这个弥天大谎,他的灵魂皆尽虚空,自由却毫无快乐,他获得着世人的信任,却躲不过自己内心的宣判,而使他心有余悸的是藏于阁楼的画像,日渐更改了模样。它早已丑恶不堪,满目疮痍。
11、 小说人物道连格雷的蜕变又何尝不是王尔德凝视深渊的写照。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用在此时期王尔德的身上也同样合适。此时此刻,他作品广为流传,他声名远扬,他家庭美满,他的每一部戏都在舞台上堪称轰动,他的风头可谓如日中天,一时无两。
12、 陈瑞红博士将十余年所学灌注于演讲。她首先引用自己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访学期间获得的大量第一手图文资料解密奥斯卡·王尔德其人其作,重点介绍他的两大核心观点:“为艺术而艺术”和生活审美化。随后,陈博士进入讲座正题,即王尔德的时间哲学——瞬间主义,并系统梳理了其脉络。
13、1897年王尔德出狱,偷偷来到了巴黎,过着靠朋友救济的日子。他身体越来越差,又没有钱,日子越来越难过。只是他狂妄依旧,他说:“如果20世纪我还活着,受不了的就不止是英国了。”
14、谈论天气是无趣人类最后的避难所。(*^__^*)
15、 安徒生笔下《海的女儿》中的小美人鱼心慕人类的灵魂,渴望永恒与光辉,不惜舍弃了自己的声音,行走之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不惜以自己的牺牲来换得灵魂的故事。这是人们的思维,这亦是主旋律的故事。
16、 浮光只徒炫耀一时,真品才能传诸后世。评价一个人的意义与价值,不应拘泥于一个时代,王尔德已经去世近百余年了,虽然他死时名誉在那个时代如同快乐王子的躯壳,变得不名一文。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他的作品仍旧在文学殿堂占据着不可磨灭的位置,在浩荡长河之中散发着绮丽闪烁,又有那么一丝温暖的光彩。
17、《孽子》是白先勇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在这本书中,白先勇将目光放在了民国60年代里一群在台北新公园里的下层男同性恋群体身上,用细腻而悲悯的笔触,描绘了他们被家庭和社会抛弃的痛苦心路和生活。
18、《西班牙公主的生日(Thebirthdayoftheinfanta)》
19、精彩之处:皮肤洁白细嫩像加工过的象牙,他的头发卷曲、金黄,像盛开的黄水仙花。他的嘴唇像红花的花瓣,眼睛像清澈小河旁的紫罗兰,身体像割草人未涉足过的原野上挺立的水仙花。
20、 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1854年-1900年),英国作家、戏剧家、诗人。他生于都柏林,毕业于牛津大学。虽然他主要以成人作家而著称,但他的早期作品中有两本童话集:《快乐王子故事集》和《石榴之家》已载入英国儿童文学史册。
21、算了,这些童话如果你没有看,你一定要去看看。是的,我说的是一定!
22、“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情比被人背后议论更糟,那就是根本没有人议论你。”
23、Speakgently,shecanhear
24、奥斯卡·王尔德,1854年10月16日,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父亲是个医生,还是位考古专家,母亲是位诗人。听说王尔德的母亲特别想要一个女儿,从小把王尔德当小姑娘打扮,这对王尔德的性格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你猜到了,王尔德是同性恋,这个以后再谈。
25、受苦是一种启示,让人明白以前从未明白的事理。
26、《莎乐美》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于1893年创作的戏剧。故事讲述了莎乐美听从母亲希罗底的指使,在为希律王跳舞后,要求以施洗者约翰的头颅为奖赏。
27、但是她很有写作天赋,1985年发表了人生中的第一本小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该小说使得她获得了惠特布莱德奖。
28、天下的大罪大恶产生于头脑,世上的一切都是在头脑中产生的。我们并不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
29、她认为,王尔德的瞬间主义(momentism)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相对于空茫的时间之流,人生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在短暂的生命区间,有意义的存在不过是若干激情片刻而已。瞬间主义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其初衷近乎于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的“存在的瞬间”(themomentofbeing),每个精彩瞬间都绽放着生命的活力。瞬间主义摆脱道德的重压,具有正面的解放性和革命性。但是,同样由于它拒绝道德束缚,放纵本我,便堕入了享乐主义的泥潭。同时,因为专注于精彩瞬间,不顾前缘,不计后果,形成时间上的断裂,造成从社会历史的链条上脱落和打破主体的内在统一性的双重断裂,所以,具有美好初衷的瞬间主义转变成灵魂空洞、践踏道德、恣意享乐的瞬间主义。瞬间主义的负面性,甚至恶魔倾向就此凸显。
30、童话中快乐王子生前住在与外界隔绝的无愁宫里,过着无忧无虑,富贵、欢乐的生活,对他来说眼前的一切都是非常美好的。
31、 灵与肉,是西方文学中永恒的话题。有故事的灵魂都在痛苦地挣扎着。灵魂之愉像生机,欢快希望,缺则不全。肉体之欢像欲望,无穷无尽,溢则多患。二者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人。现实中人们很少把它们摘清,但从自杀的案例可以证明:二者确确实实是分离的,灵魂在某个时刻可以背弃肉体。可古往今来,无数历史也证明着,躯壳也一样可以裹挟灵魂,湮没在浩荡长河之中。
32、于是灵魂站在孤寂的海滩上,望着他们,等他们沉到海里去以后,他就哭泣着穿过沼地走了,自此以后,他四处流浪,每年仍如约回到海边与渔夫见面,在他游历的第一年里,他告诉渔夫他获得了智慧,如果渔夫接纳了他,那么将成为这个世上最有智慧的人,在第二年里,他告诉渔夫他拥有了财富,如果渔夫肯接纳他,那将成为世上最富有的人,却遭到拒绝,最终灵魂伤心地离开。
33、典丽精工之外,王尔德的文字还包含着许多独出心裁的思想和妙趣横生的哲理。他的妙语往往被人当成机灵却当不得真的俏皮话(比如“所谓辛勤工作,仅仅是无所事事者的遮羞布而已”),但若是仔细咀嚼,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看似离经叛道乃至自相矛盾的警句蕴含着对于人生的深刻见解。
34、 陈博士重点诠释了《道连·格雷画像》中的主人公道连。她认为,这种以出卖灵魂为代价,专注于唯美瞬间的纵欲享乐使道连走向自我毁灭。但是,王尔德作为优秀作家,既纵情享乐,又意识到其道德风险。他的作品和生活都反映出享乐的瞬间主义与绵亘的时间观的反复交锋。在狱中,作家反省瞬间主义,发出忏悔,忏悔的瞬间被他隐喻为顿悟的瞬间。王尔德瞬间主义的演变轨迹是从充满生命活力的瞬间到享乐的瞬间,再到顿悟的瞬间。此外,陈博士还旁征博引地论述了王尔德瞬间主义的历史渊源、现代语境和预示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特质的超前性,以及在中国的读者接受。
35、渔夫遂以绳索绑住自己的双手,用封条贴住自己嘴巴,不再听从灵魂的唆使,回到那以前的小海湾去,他呼唤爱人无果,小美人鱼再也没有出现。就在海边住了一年,在这一年中灵魂以恶来诱惑他,要渔夫离开这里去追逐快乐,又以善来诱惑他,劝渔夫去救助世人,都没有成功,他便开始妥协,请求渔夫允许自己回到他的心灵中去,正在此时浪涛载着小美人鱼的尸体打到了岸上来,她躺倒在岸上死了。渔夫扑倒在她身边,深深忏悔,直到海水逐渐迫近,在渔夫的心为此而破碎的时候,灵魂终于找到了入口,他与其融为一体,并被海浪所掩盖。
36、 彼时正在牛津求学的侯爵之子,阿尔弗莱德.道格拉斯,亦是王尔德《自身深处》中昵称的波西。
37、故事讲述了生前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快乐王子死后目睹种种人世间的苦难,和燕子牺牲自我帮助他人的故事。
38、《快乐王子》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童话作品,收录于《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故事讲述了生前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快乐王子死后目睹种种人世间的苦难,和燕子牺牲自我帮助他人的故事。
39、不要担心我的介绍会透漏小说的剧情,没关系的。王尔德的小说不靠情节取胜。《道连·格雷的画像》里有个角色我特别喜欢:亨利勋爵。亨利先生简直是位哲人、思想家,同时也是位“段子手”,他说起话来风趣幽默,又富有哲理。我找几句给你看:
40、于元元,博士,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剑桥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中国国学双语研究会理事。研究领域为英美文学,并主讲多门英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生英美文学课程。主持项目5项,出版专著1部,合作专著1部,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在《外国文学》、《安徽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含合作)学术论文10余篇。爱好诗歌及诗歌翻译,所译诗歌《静夜思》等获中英诗人、学者和读者好评。
41、《自私的巨人(TheselfishGiant)》
42、给你看一个段落,来自《道连·格雷的画像》:
43、感伤主义文学是18世纪后期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产生的一种文艺思潮。发源地在英国,因英国作家劳伦斯·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
44、生活中只有两种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另外一个是得到我们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