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有的人对自己不利,或不......
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有的人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3、个人主义严重的人;常常会干出掩耳盗铃的蠢事;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4、掩耳盗铃是由掩耳盗钟演变而来的,寓意没有发生变化,告诉我们只捂住自己的耳朵是没有用的,因为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意识转移而改变。
5、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6、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7、 晚上,他蹑手蹑脚来到这家大门前,一手捂着耳朵,一手伸着向上摘铃铛,但是铃铛太高,怎么也够不着,这该怎么办呢?
8、 (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法,却铤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9、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10、和“掩耳盗铃”意思相同的成语有:自欺欺人;掩人耳目;欲盖弥彰;盗钟掩耳;弄巧成拙。
11、这是因为盗铃人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是他的认知的不足。一个人认知不足是很容易产生一些类似掩耳盗铃的事情的,比如:
12、话题1:“盗铃人为什么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去盗铃呢?”
13、 我爱读书,因为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懂得更多的知识。书可以让人变得聪慧,可以陶冶情操;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寄托着前辈们对下一代的一切希望。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
14、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15、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16、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17、春秋时期,有个贪婪而又愚蠢的人,有一天,他听说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便急忙赶到范氏家去,想趁乱捞点儿油水。谁知范氏家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洗劫一空,他好不懊恼,真后悔白跑这一趟。
18、 师生参与表演:小偷被抓住了,我们要教训这个小偷(学生对小偷说:……老师对小偷说:听了大家对你的教育,你有什么要说的?知道错在哪里了吗?)
19、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20、春秋时期,有个小偷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便想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21、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22、“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就如钟的响声一样,只要人碰了它,不管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发出声音的。现实中,也不乏有人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其结果只能是自食苦果。
23、 小偷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把自己耳朵塞住不就听不见铃铛的响声了吗?
24、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5、《吕氏春秋》随后评论说:“不愿让别人听见是可以理解的,不愿让自己听见就说不通了。作为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岂不和这是一样的么?厌恶别人听到其过错还说得过去。”
26、今天是成语故事时间,大头爸爸要给小朋友们讲的是“掩耳盗铃”的故事。成语是我们汉语的精华,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好听的故事。
27、有的人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28、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29、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30、亲爱的小朋友们,我是小二班的许老师。很开心能跟你们一起分享今天的故事!
31、《吕氏春秋·自知》是一则捂住耳朵偷钟的.寓言故事。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这则寓言故事,从一“得钟者”“欲负而走”到“钟大不可负”而“以锤毁之”,“钟况然有音”又“恐人闻之而夺己”,于是“遽掩其耳”。
32、 可是,铃铛是挂在大门上的,只要一碰,它就会叮叮当当地响,怎么办呢?
33、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
34、成语古诗《掩耳盗铃》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一个“聪明人”,看到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漂亮的大铃铛,心里十分喜欢,就想把它据为己有。晚上,他借着皎洁的月光,蹑手蹑脚来到这家门前,伸手拿大锤子去敲铃铛。铃铛‘叮当、叮当’地响起来,他心想:“这样可不行,声音惊醒主人,我就会被抓住,还是不偷了吧。可是那个铃铛真是漂亮,要是能挂在自己家该多好啊!我又实在舍不得放弃这个漂亮的铃铛。”于是,他冥思苦想,突然有了一个“好”主意:铃铛一响,耳朵就会听到,如果耳朵听不到铃铛响的话,那不就不会被发现了嘛,我还怕什么呢。他想到这儿,心中十分得意。看看四处无人,正是下手的好时机。于是就大模大样地走上前去,用一只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伸另一只手去摘那个他朝思暮想的美丽铃铛。谁知,他刚刚碰到铃铛,铃铛就叮叮当当地响起来。
35、掩耳盗铃出自秦朝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自知》。
36、“况”(huàng)然:“况”地;况,拟声词,形容钟声。
37、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38、 他用手碰了碰铃铛,真的听不到铃铛的响声了,看来,这个办法还真好用呢!小偷一边得意地想着,一边用力地拽着铃铛。
39、 找出文中写偷铃人动作的词:掩、伸、偷、碰(板书)再加上你的想象和几个同学演一演。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40、 小朋友们,我的故事就讲完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只能是自己欺骗自己,用作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41、突然,他发现院中柴堆里露出一片亮光,便走过去,扒开横七八的柴火一看,原来是一口大钟。他仔细审视了一番,断定这口大钟是用上等的黄铜做成的,不禁喜出望外,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他迫不及待地去背钟,可是那钟又大又高,沉甸甸的,不要说背了,连移动一下都不可能。
42、你女朋友站在背后痴痴地笑,说你这叫掩耳盗铃。
43、 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44、课件: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45、沙漠中的驼鸟,敌人迫赶逼迫在眼前,无法面对,把头埋于沙堆中,当做没这回事一样。
46、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好看的铃铛,想把它偷走。可是他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响,会被人发现。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只要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见了吗?很快他就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那个铃铛。结果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现了。
47、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
48、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掩耳盗铃的故事寓意掩耳盗铃意思是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以为别人也听不到声响,但这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掩耳盗铃的成语源自于掩耳盗钟的故事,谁也不能改变钟响的事实,如果闭目塞听只会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