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代沟的定义是什么 1、这些特征是构成断裂式社会空间(也是事件式代沟)的基本前提。 2、我们从三个层面考察数字代沟:微观数字代沟从代的家庭属性出发考察家庭内部的代际差异;中......
代沟的定义是什么
1、这些特征是构成断裂式社会空间(也是事件式代沟)的基本前提。
2、我们从三个层面考察数字代沟:微观数字代沟从代的家庭属性出发考察家庭内部的代际差异;中观数字代沟从代的社会属性出发考察社会不同年龄层(现实代或代单位)之间的代际差异;而宏观数字代沟则从国家/区域发展角度考察全民数字化进程中代际不均衡程度,具体可以借鉴数字鸿沟指数(DDI)的框架计算出数字代沟指数(DigitalGenerationGapIndex,DGGI)。在操作化层面,我们借鉴数字鸿沟研究的已有成果,从“接入——使用——素养”三个维度测量数字代沟,并根据已有文献提出每个维度下的具体指标。
3、但他说老翁旁边有个女孩,她说:“不,不,不是的。那边有许多野百合花、野蔷薇,我经常去玩的。”
4、在研究“飘一代”(确切地说就是网络影响的一代)时有过对这代人观念的总结,虽然文字的表达带有文学色彩,但是却真实而准确地反映了这代人的观念。
5、不要以为这种新的语言只是在网络聊天室里运用,实际上,老师和家长正在经受着这些新语言的煎熬。
6、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际新闻界》,国内邮发代号:82-8欢迎您订阅!
7、网络提供给平均人一个全新的社会空间,这是前所未有的。原来的社会空间中,语言和思想具有霸权的特点,一般人的语言和思想无法与其他社会大众共享。而网络的特点是“解构”了如何文字的单—整体的特性,同时也接纳了如何人的文字、思想与情感。创造了一个平等而且匿名的社会空间。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多有威望,无论你有多大权利,在网络中,你也只是一个人,任何其他的人都可以对你的论断进行批评、驳斥、讽刺与奚落。
8、时代的迅猛发展。时代的迅猛发展为父母带来了紧张、疲惫、焦躁的情绪。紧张、疲惫和焦躁的情绪是子女反感父母、产生代沟的重要原因。不要让父母在恶劣情绪下作决定,帮助父母消除恶劣情绪,本身就是子女的义务。
9、他很喜欢看中央10套,都是科技节目,“如果你临摹,老是继承,那是不需要太多科学。临摹学老师,师徒相承,我们现在要不同老师一样,我要自己找探索,这个就是科学。探索本身就是科学,无中生有是科学,科学是探索宇宙物质的奥秘,那么艺术探索感情的奥秘,是隐藏在里面不知道的感情,是艺术可以表达出来的,从这一点讲是同科学完全一致的。探索性是科学。”
10、然而两个人能在一起,便是跨越了某些沟,然后离彼此更近一点,再近一点。既然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用热情填满了这么多沟,走过了这么多沟在一起了。
11、历史可以是非均匀和事件历史,所以历史也可以是突变的。(代沟的定义是什么)。
12、Z:我不会啊,就放任它自流。就像微笑(指微笑表情)一样。
13、郁:是一看就懂,还是之后是向孩子进一步了解之后才懂的?
14、Z:我妈从来不会跟我聊明星的八卦,跟我聊的时候感觉永远是正经事。
15、王逸舟分析了断裂式社会空间对外交的社会时间的影响。
16、聊天室、论坛的管理人员就有“班主”、“斑竹”、“版猪”、“班竹”多个说法;
17、苏州大学传媒学院的马中红聚焦“央视春晚”和“B站拜年祭”,分别对前者所指向的包含政治话语、宏大叙事和集体主义等特征在内的国家美学和对后者所指向的包含超现实幻想、萌酷风格、混搭混剪、梗文化等特征在内的社群美学进行了考察,并对两种不同美学旨趣从差异走向对话的可能性表示乐观。
18、“酒屋”、“酒吧”是“WIN95”和“WIN98”操作系统
19、题目:利用数字代沟的概念,简述数字反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0、在激烈的对辩环节中,双方围绕接受能力的强弱进行论证。反方认为父母相对固执,应由年轻一代主导,而正方则认为父母应主动解决自身的问题从而可以承担更多的责任。双方各有得失,并没有抓住对方的漏洞追击,着实可惜。
21、在笔者的反复追问下,Z爸爸还是坚持自己基本都能理解孩子所发的内容。反倒是在所有案例中代际沟通表现最为积极的S妈妈坦率地承认,她确实经常在和孩子聊天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22、康凌以流行歌曲《龙的传人》在其诞生语境和传播语境中的不同境遇,分析了主流意识形态对海外华人的询唤。
23、遗憾的是,本文仅止步于数字代沟概念化与操作化,未能进行更深入的数据分析与理论阐释。本文在研究重心、研究目标、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有待后继者通过以下的转向来弥补:其将研究重心从接入代沟转向使用和素养代沟。其将研究目标从概念描述转向理论阐释。其将研究视角从静态转向动态。最后,将研究方法从量化转向多元。
24、王逸舟运用的事件是战争和相对于战争而言的正常社会生活。这两个空间意义上的事件概念导致了两种不同时代(社会时间)的外交风格的差异(断裂)。
25、“众所周知,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新中国外交最早的一批外交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批高级将领担任的,他们在军队的资深履历和在战场上的辉煌战绩,成为其无人比肩的‘学历’。而改革开放以来派遣的多数大使,则是从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大学等培养高级外交官和翻译官的院校毕业的。不用说,这两代外交家从语言能力到风格气质都有明显的差别。”(6)
26、让我们再来看看数字代沟应包含哪些维度。已有的数字鸿沟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参考。我们认为从数字鸿沟研究转向数字代沟研究必须增加一个微观/家庭层面,即,在家庭内部考察不同代之间在数字媒体的接入、使用与素养上的差异。微观/家庭层面的加入,不仅是对宏观/国家和中观/社会层面的有益补充,更重要的是,它把数字代沟放在了具体的场景与关系中,代沟不再是难以逾越的divide,而是可以通过家庭代际互动(哺育与反哺)来填补的gap。我们对数字代沟进行如图二所示的概念化与操作化。
27、他让学生临摹古人画时,也可以用铅笔,用钢笔,用油画笔,不要拘束,就用自己的认识来画前人的东西。“好像我们写读书笔记。我可能看了《红楼梦》,我有什么感想,用我的看法来解释《红楼梦》、《水浒》,是这样一种读书笔记,是很新的一种看法”
28、如这种差别不加以修补肆意让它扩大,两代人之间的那堵无形的墙将愈积愈厚,误会也越发容易发生。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世代隔阂,套用一句现代语言,即所谓“代沟”。
29、“你真是个286”,那是说你傻,脑子转得慢,像台运算速度最慢的286一样。
30、老一辈人和咱们这些新兴人类有着不尽相同的社会经历,历史发展了,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任务必然有所不同。一个人由青年到老年,生理上的变化也必然带来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变化。
31、双方一辩在一开始均非常明智地说明了“代沟”的定义,正方一辩主要着眼于对代沟的过失方和家庭的主导地位的论证来说明父母的引导作用,而反方一辩则从主动性和时代性两个方面来说明子女并非一切都要父母做主,也需要承担责任。双方论点均有各自的道理,使得双方四辩的质询并没有找到多少关键性的突破口。
32、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的盖琪发言的题目是《性别气质与审美代沟:从“娘炮羞辱”看当前媒介文化中的“男性焦虑”》,她以2018年央视《开学第一课》所引发的针对男性气质的社会性讨论为切入口,分析了潜藏再男性气质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根源,以及其呈现出代际性审美差异的原因。
33、以微观和中观的数字代沟数据为基础,如何计算宏观的“中国数字代沟指数”?借鉴前人思路(祝建华,2002),我们以数字接入代沟为例,提出以下初步的计算公式。
34、在微观/家庭层面,我们根据其身份(祖代、亲代、子代)对同一个家庭中的样本拆分配对,共组成了3479个配对,其中邻代之间的亲子配有2805对,隔代之间的祖孙配有674对。再进一步,我们把亲子配分成中高龄亲子配(即,40岁以上中年人和其父/母)958对,和中低龄亲子配(即,40岁以下青年、青少年和其父/母)1847对。
35、基于年龄展开的代的操作化测量,强调了个体的生物和社会属性,而忽视了个体的家庭属性,即,个体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家庭和代际关系一直是中国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但是家庭作为一个传播场域却未能吸引到足够的学术关注。西方的家庭传播研究也是最近三十年才得到认可,它关注家庭成员是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通过传播互动来定义身份、维系关系、建构意义,从而使家庭得以正常运转(Braithwaite,Suter&Floyd,2017)。在同一个家庭中,老、中、青(或青少年)分别扮演着祖代、亲代、子代的角色,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除了受到社会经历的影响,也必然会受到家庭身份以及家庭关系的制约。如果说西方家庭是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独立圆,那么重视血缘和孝道的中国家庭则以亲子关系为核心、按照“差序格局”(费孝通,2008)辐射出去的一个个同心圆。亲子乃至祖孙之间的代际关系成为考察中国家庭传播的重要切入点。
36、对历史时间进行深入分析,主要是布罗代尔。他在《地中海史》一书中,将历史时间分为三个层次,即:地理时间、社会时间和个人时间。地理时间在三种时间中变化最缓慢,它涉及的主要是作为人类活动背景的环境。个人时间在三种时间中变化最快,几乎是转瞬即逝、瞬息万变,它所体现的是个人规模的事件,传统史学就是在这一层面中展开的。介于这两种层面之间的是社会时间,它的变化节奏较之地理时间快得多,但较之个人时间又慢得多,它所对应的是群体和集团的历史,也就是社会史。
37、综合而言,此次会议所提出的命题具有明确的语境意识与问题意识,能够激活不同年龄学者发自不同角度的学术探索。会议现场的发言积极关注时代变迁,尤其是关注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变革影响下所带来的文化逻辑的嬗变,关注新的文化主体生成的可能性与症候性,表现出充沛的人文情怀与价值理性。会议发言将会进一步形成学术论文并陆续发表,将相关思考进一步推向深入。
38、第由于平均人是对现实生活中整体人的概括,使得平均人可以无限分解成更小的整体性单位,比如我们以年龄这个加载到人身上的社会时间为例,80岁的人经历与体验过的社会事件与60岁、40岁等人经历与体验过的社会事件是不同的,其社会时间的意义也不同,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平均人的社会时间可以无限分化;
39、他指出,“代”是一个社会文化意义上的概念,它是特定年龄段的个体由于处于相同或相似的社会位置,经历了相同的社会重大事件或社会文化潮流,因此具有了共同或相似的社会经验和群体记忆,并在行为习惯、思维模式、情感结构、人生观念、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等方面表现出共同或相似的倾向。正是在这个界定基础上,我们可以在超越自然年龄的基础上将中国当下人群主要分为作为父辈的50/60后与作为子辈的80/90后。
40、每一个阶段社会都在发展,环境都在变化,而在中国过去几十年,由于电子产品的应用,而年长者疏于学习,获得的知识造成了不平衡,如果统称为代沟,虽然武断,但是年龄差别造成的平均差异,还是非常明显。
41、时间长了,包括他在巴黎的老同学熊秉明也这么看他,吴说“他说我是画幸福的画家。其实我喜欢悲剧,我过去一直喜欢悲剧,但是悲剧一直走不通,那么一直到现在,尤其到最近几年,到晚年我慢慢地回到比较黑的,悲剧性的东西就比较多了,仿佛又回到我童年这样。”
42、表面看来这种分析对“代沟”的“沟”的立论非常有帮助,因为在这段文字中,米德强调了非代际传承导致的沟。比如“同侪之间、友伴之间、同学之间、以及师兄弟之间的并喻型学习”、“年轻一代在对神奇的未来的后喻型理解中获得了新的权威”等等,但是由于其过于绝对化的论断使得其分析的全面性受到影响。当然玛格丽特米德的这种视角也是本部分立论的一个依据之一。就是强调制造断裂性社会空间的历史事件。我们看看米德在运用自己的分析框架时是如何使用历史事件(引文中的黑体部分)来演化其概念。
43、与发展式的代沟一样,断裂式代沟所处的社会空间也同样需要创造新的概念、观念和语言。与前者不同的是,我们可以清楚地说出这些新的概念、语言、观念的来源,甚至时间,这个时间的点一定是与一个对平均人整体的具有影响的历史事件相联系的。同时这种代沟不是代代相传的,而是特异的,是不能、也没法复制的。也就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导断裂式社会时间的内涵——特异的、平均人意义截断的社会时间。它是与平均人的直接体验联在一起的。
44、2019年7月6日,“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与审美代沟”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大学城举行。此次会议由广州大学期刊中心、广州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广州大学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探索与争鸣》编辑部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海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学术研究》杂志社、《青年学报》杂志社以及广州大学的三十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的发言和评议环节,另外还有数十名大学城的教师和学生主动前来旁听,使得研讨会气氛更为热烈。
45、年轻人:我们的朋友圈,有佛系,有丧,偶尔还会流个泪。朋友圈屏蔽长辈,免得TA们担心;朋友圈里有熬夜,有喝酒,偶尔还会蹦个迪。朋友圈屏蔽长辈,避免被臭骂。
46、T:上下关系。就是,一般跟同学说话的话可能会比较随意,但是这边家长的话你就会感觉到他是家长,所以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语。
47、在第三场共有五位学者进行了发言。在这一场,大部分学者开始将关注点转向充满了机变的移动互联网文化领域。南开大学的周志强提出了“孤独美学”的概念,对当下日益盛行的“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具名和阐释:细节的精致主义、幻想的意淫情节和行为的沉浸体验,构成了以“孤独美学”为特质的青年文化的美学断裂。
48、用了上述这么多的文字,只是要说明“网络”这个事件的背景与对社会空间建构的含义。说明这个事件造就和正在造就着事件式的断裂的社会空间,进而导致社会时间的断裂性,进而形成断裂式的代沟,这个“沟”是能够用年龄梳理出来,展现出来的实实在在的“沟”。
49、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网络”事件造就的新的社会空间对平均人的社会时间的影响是断裂的,即:依据“网络”事件的影响程度不同(上网比例),平均人的社会时间出现了两个层次的断裂,进而导致了社会观念上的断裂式的差异(代沟)。
50、时代的烙印。出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父母对于今天世界的大融合观念需要一个渐进的认知、理解、接受的过程。家庭中,思想文化更新最快的自然是子女,所以,引导父母亲近、认识、理解和接受时代的任务,责无旁贷地需要子女来担当。
51、他说他的恐惧,“不能创造了,人还活着,那怎么办,我就怕这个,我最怕就是这样,我觉得创造生命完了,人也就完了。”
52、W爸爸:我觉得她就这样跟我们交流,避免跟我们交流深入的话题。可能那些话题还是跟朋友会讲的比较多。
53、父辈之所以会产生代沟几乎不存在的感觉,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子辈在语言体系转换上所做的努力。语言体系切换这一语码转换方式多发生在子辈与同辈、父辈交流的切换中。与同辈交流时,子辈一般比较随意,也更经常使用各类网络语言。但是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发的每一个表情包、每一句网络语言几乎都是经过仔细斟酌的,过于新潮、前卫的内容在这种主观的筛选过程下不可能呈现到父辈面前,他们自然不会产生理解困难。
54、(14)如果我们只是看原始数据的交互表,没有引入断裂分析的思想,这个表就不能得出真实的结果。结论会与线性的分析相似。
55、郁:您会不会觉得有时候S不应该说这种网络用语或者发这个表情包?
56、他举文艺复兴为例,“我们说达芬奇,他作为坐标,作为定位,一直在变,变变变,变到了印象派,变到了梵高,变到了马蒂斯,变到了毕加索。差距多大?到中间为什么能够到这一步,就是一步一步反的。儿子反老子,孙子反父亲,不断地反,有时是反反得正,所以逐步反下来之后,它实际上是在一步一步进步。”
57、“行动者的实际情景具有它自己的历史,它是他以前所有主观经验的沉积。这些经验不是被行动者当作匿名的东西来体验,而是被他当作独特的、从主观角度赋予他并且仅仅赋予他的东西来把握”(2)
58、年轻人喜欢热闹,喜欢三五成群;而老一辈们喜欢清静,喜欢安静。年轻一辈,玩转高科技;而老一辈就喜欢古典,喜欢古剧。年轻一代思想前卫,做事大胆,勇于尝试;但老一辈思想相对保守,做事稳重,不随便试错等等。
59、无论是从微观/家庭还是中观/社会角度来观察,都能看到横亘在不同代之间的数字鸿沟。将两种视角互相对比,得到了一个有趣的发现:在社会层面,数字接入、使用和素养随年龄依次递减的趋势清晰且一致;但是深入到家庭内部,我们却发现,子代、亲代和祖代的差异并非简单递减。家庭关系与家庭身份似乎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干预着人们的数字接入、使用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