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叶圣陶简介20字 1、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教学上的观点和主张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这种对生活与写作关系的独到见解之上的。(叶圣陶简介20字)。 2、( )把种子种在( )里 3、有一......
叶圣陶简介20字
1、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教学上的观点和主张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这种对生活与写作关系的独到见解之上的。(叶圣陶简介20字)。
2、( )把种子种在( )里
3、有一次,两个骗子到他家来说要为穷人捐款,结果快乐人慷慨地给了他们一块黄金,骗子们毫不客气地拿走了。妻子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生气。
4、叶先生不但是著作等身的的作家,还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在主编《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并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
5、一年多过去了,还没见碧玉一般的芽钻出来。兵士生气了,他说:“我真是个傻子,以为是什么稀奇的种子!原来是死的,又臭又难看。现在明白了,不为它这个坏东西耗费精神了。”他就把种子挖出来,用全身的力气,往很远的地方一扔。
6、智胜来袭,凹凸校区升级扩建,只为优秀的你!
7、年轻的农夫还是照常工作,在田地里来来往往。从这棵希奇的花旁边走过的时候,他稍微站一会儿,看看花,看看叶,嘴边透出和平的微笑。
8、他看见种子掉下来,说:“呵,真是一粒可爱的种子!种上它吧。”就用锄刨了一个坑,把种子埋在里边。
9、工作人员表示,“部分省赛入围成绩出来了,评审还没有结束,国赛和大部分地区的省赛成绩都还没有公布,我们一般在6月份公布。”
10、听见鲫鱼这样恳切的哀求,稻草人非常心酸;但是他只能用力摇动自己的头。他的意思是说:“请你原谅我,我是个柔弱无能的人哪!我的心不但愿意救你,并且愿意救那个捕你的妇人和她的孩子,还有你、妇人、孩子以外的一切受苦受难的。可是我跟树木一样,定在泥上里,连半步也不能自由移动,我怎么能照我的心愿做呢!请你原谅我,我是个柔弱无能的人哪!”
11、叶老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办起事来刚强果断,认真负责。比如编讲义,写教材,他不但不满意有的人只是照搬照抄,而且指出其中须包括自己的研究,带有自己的心得,这种主张是他负责精神的表现。又如编制“引得”,尤其为大部头的书编制“引得”,许多人虽明知有益于学术研究,但觉得这毕竟是为他人的工作,又耐不住工作进程中的辛苦和单调,不肯去尝试。
12、但其实正是由于这层幕的阻挡,使得他完全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使得他一次又一次上当受骗。最终,他的幕被刺破,而他也难逃一死。
13、种庄稼只要满足庄稼生理上生长的需要就成,办教育还得给受教育者提供陶冶品德、启迪智慧、锻炼能力的种种条件,让他们能动地利用这些条件,在德智体各方面逐步发展成长,成为合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才。
14、阅读第二类和第三类读物,可不能但求理解。读第二类书,目的在于修身养心,是要躬行实践的。读第三类书,目的在于跟着作者的眼光去观察社会,体会人生。所以阅读这两类书,不但要理解书中的内容,还要对作者有充分的认识。在读这两类书的时候,其实等于和作者交朋友,由文字做媒介,求得与作者心心相通。但是光靠一两本书,对作者的理解究竟是有限的,还有进一步熟悉他的生平的必要。阅读一位哲人的言行录,同时要考求他生活的历史时代,他一生的重要事迹;阅读一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同时要考求他对生活的态度,他创作的时代背景;经过一番考求,得到的益处就会比仅仅读他的一两本书多得多。这两类书往往不能读过一回就算了事。第一回读,在这一方面得到了若干解悟,第二回读,又在另一方面得到了若干解悟,或者解悟一回比一回深入。善于读这两类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些书竟能使人终身阅读而不感厌倦,好像是发掘不完的宝藏,每读一回总会有新的收获。
15、启关狂喜,不记何年别。相看旧时容态,执手无言说。塞北山西久旅。所患唯消渴。不须愁绝。兔毫在握,赓续前书尚心热。
16、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
17、在叶圣陶的一生中,做编辑的时间最长,近七十年。他先后工作于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并于1950年成为新中国第一家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首任社长。
18、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绍钧,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江苏苏州人。
19、这套课本初小八册,高小四册,四百来篇课文,形式和内容都很庞杂。回忆编印过程,叶圣陶曾说,“大约有一半可以说是创作的,另外一半是有依据的再创作,总之没有一篇是现成的,是抄来的。”
20、■《倪焕之》(发表于《教育杂志》1928年第20卷第1期)
21、时间像逃跑一般过去,转眼又是两年。春天,快到请客的时候,他在缸旁边祝福说:“我就要请客了,你帮帮忙,快点儿发芽开花吧!”秋天,快到宴客的时候,他又在缸旁边祝福说:“我又要请客了,你帮帮忙,快点发芽开花吧!”但是一点儿效果也没有。于是富翁生气了,他说:“这是死的种子,又臭又难看,我要它干么!”他就把种子从泥里挖出来,还是从前的样子,像核桃那样大,皮绿油油的。他越看越生气,就使劲往墙外边一扔。
22、下面我们为您带来叶先生的文章《怎样写作》。
23、据马磊博士说,顾黄初先生晚年病重期间,为了减轻病痛而转移注意力,就坚持手抄《四书》,抄到“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时,还特意加注:
24、众所周知,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家、文学家、新闻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一书重点介绍了叶圣陶的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该书以“像叶圣陶那样当老师”开篇,号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以叶圣陶为楷模,传承弘扬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推进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
25、其次,在写作教学目的上,叶圣陶先生认为应立足于“应需”。“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故课内外作文的训练必须立足于“应需”。他说:“惟练似宜通乎课内课外,不宜专以课内作文为主。课外应需而作文,固用也,而亦练也。学生能明乎此,则随时随处认真,不以课内作文为特殊事项,进步殆可较大。复次,课内作文最好令作应需之文,易言之,即令叙非叙不可之事物,令发非吐不可之议论。课内练习,固将求其应需,非欲其徒然弄笔也。”
26、从前的人学作文章都注重诵读,往往说,只要把几十篇文章读得烂熟,自然而然就能够下笔成文了。这个话好像含有神秘性,说穿了道理也很平常,原来这就是锻炼语言习惯的意思。文言不同于口头语言,非但好多词不同,一部份语句组织也不同。要学不同于口头语言的文言,除了学这种特殊的语言习惯以外,没有别的方法。而诵读就是学这种特殊的语言习惯的一种锻炼。所以前人从诵读学作文章的方法是不错的。诸位若要作文言,也应该从熟读文言入手。不过我以为诸位实在没有作文言的必要。说语体浅文言深,先习语体,后习文言,正是由浅入深,这种说法也没有道理。文章的浅深该从内容和技术来决定,不在乎文体的是语体还是文言。况且我们既是现代人,要表达我们的思想情感,在口头既然用现代的语言,在笔下当然用按照口头语言写下来的语体。能写语体,已经有了最便利的工具,为什么还要去学一种不切实用的文言?若说升学考试或者其他考试,出的国文题目往往有限用文言的,不得不事前预备,这实在由于主持考试的人太不明白。希望他们通达起来,再不要做这种故意同学生为难而毫没有实际意义的事。而在这种事还没有绝迹以前,诸位为升学计,为通过其他考试计,就只得分出一部份工夫来,勉力去学作文言。
27、注:如果学校没有统一组织参赛,考生也可以参加,只需要让语文老师协助注册即可。
28、以上说了许多话,无非说明要写通顺的文章,最要紧的是锻炼语言习惯。因为文章就是语言的记录,二者本是同一的东西。可是还得进一步,还不能不知道文章和语言两样的地方。前面说过,说话有面部的表情和身体的姿势作为帮助,但是文章没有这样的帮助,这就是两样的地方。写文章得特别留意,怎样适当地写才可以不靠这种帮助而同样可以使人家明白。两样的地方还有一些。如两个人闲谈,往往天南地北,结尾和开头竟可以毫不相关。就是正式讨论一个问题,商量一件事情,有时也会在中间加入一段插话,像藤蔓一样爬开去,完全离开了本题。直到一个人省悟了,说:“我们还是谈正经话吧。”这才一刀截断,重又回到本题。作文章不能这样。文章大部份是预备给人家看的,小部份是留给自己将来查考的,每一篇都有一个中心,没有中心就没有写作的必要。所以写作只该把有关中心的话写进去,而且要配列得周妥,使中心显露出来。那些漫无限制的随意话,像藤蔓一样爬开去的枝节话,都该剔除得干干净净,不让它浪费我们的笔墨。又如用语言讲述一件事情,往往噜噜苏苏,细大不涓;传述一场对话,更是照样述说,甲说什么,乙说什么,甲又说什么,乙又说什么。作文章不能这样。文章为求写作和阅读双方的省事,最要讲究经济。一篇文章,把紧要的话都漏掉,没有显露出什么中心来,这算不得经济。必须把紧要的话都写进去,此外再没有一句噜苏的话。正像善于用钱的人一样,不该省钱的地方决不妄省一个钱,不该费钱的地方决不妄费一个钱,这才够得上称为经济。叙述一件事情,得注意详略。对于事情的经过不做同等分量的叙述,必须教人家详细明白的部份不惜费许多笔墨,不必教人家详细明白的部份就一笔带过。如果记人家的对话,就得注意选择。对于人家的语言不作照单全收的记载,足以显示其人的思想、识见、性情等等的才入选,否则无妨丢开。又如说话往往用本土的方言以及本土语言的特殊调子。作文章不能这样。文章得让大家懂,得预备给各地的人看,应当用各地通行的语汇和语调。本土的语汇和语调必须淘汰,才可以不发生隔阂的弊病。以上说的是文章和语言两样的地方。知道了这几层,也就知道作文技术的大概。由知识渐渐成为习惯,作起文来就有记录语言的便利而没有死板地记录语言的缺点了。
29、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应该明白,写在书上的东西并不是完全可以依赖的。阅读果然要认真,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抱着批判的态度,要区别哪些是应该接受的,哪些是不该接受的,不能“照单全收”。不加区别地“照单全收”绝对不是妥当的读书方法,也不能提高自己的识别力。那么批判用什么作为标准呢?我想,用“此时”、“此地”来作标准,大致不会出什么错。凡是跟“此时”和“此地”不相适应的,一定是不可取的,至多只可以供谈助而已,决不能作为自己的行动方针和生活目标。
30、一种非常悲伤的声音从她的嘴里发出来,微弱,断断续续,只有听惯了夜间一切细小声音的稻草人才听得出。那声音是说:“我不是一条牛,也不是一口猪,怎么能让你随便卖给人家!我要跑,不能等着你明天真卖给人家。你有一点儿钱,不是赌两场输了就是喝几天黄汤花了,管什么!你为什么一定要逼我?……只有死,除了死没路!死了,到地下找我的孩子去吧!”这些话又哪里成话呢,哭得抽抽嗒嗒的,声音都被搅乱了。
31、记者搜索发现,目前网络上仍能搜索到2020“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培训信息。在一名为纳思书院的在线微店中,2020“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售价1880元,不过,目前产品已下架。
32、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
33、参赛稿件题材、文体不限,要符合大赛写作理念与主导思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见附件一“大赛章程”,或登录大赛网站查阅有关解读与指导文章),字数以2000字左右为宜(诗歌20行以上)。
34、在写作教学上,叶圣陶先生认为:(文章)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明,一种享受。惟有生活才是作文的源泉: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作成什么样的文字。因而只有“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35、资料显示,“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从2003年起举办,至今举办到第十八届,在其官方介绍中,该比赛只面向全国各地高中学生(含职高、中专等),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参赛,不少考生因在该项比赛获奖而被大学自主招生录取。
36、1917年3月,圣老接受好友吴宾若、王伯祥邀请,到甪直“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教书。在那里,真正开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和创作生涯。
37、所谓“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而今,人们都已经充分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可是,到底如何阅读?尤其是如何阅读课外读物,才能切实提升语文素养呢?大家不妨读读叶圣陶老先生的这篇《怎样阅读课外读物》。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80多年,虽然叶老这篇文章是写给中学生的,然而天下的道理是相通的,读叶老的这篇文章依然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38、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39、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
40、孩子忍不住,还是喊:“妈呀,把我渴坏了!给我点儿茶喝!”接着又是一阵咳嗽。
41、2018年,因不正当竞争纠纷,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曾将圣陶文润公司和圣陶德润公司诉至法庭。
42、据央广网报道,北京王女士是在2020年9月看到叶圣陶赛事的相关通知,便为孩子报名了一项“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
43、夫儿童之非缩小的成人,言教育者罔不知之,故成人之教养与观感虽未必不适于儿童,要不可挹彼注此,必须自儿童之立场出发,方得谓之纯良之儿童读物。
44、此后两年左右,叶圣陶从应约投稿的作者变为全国最大的文学刊物的主编,肩头上的分量与对新文学的贡献便与日俱增。当郑振铎避难欧游的时候,也许并未能预料到这一委托的意义,更未曾预料到会有几多光华灿烂的明星,将从这里升腾而起,光照史册。
45、那女人沉默着站了一会儿,身子往前探了几探。稻草人知道可怕的时候到了,手里的扇子拍得更响。可是她并没跳,又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46、2019年12月23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案号:(2018)京0101民初1753号):“‘叶圣陶杯’全国中小学生新作文大赛”导致公众发生混淆,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构成不正当竞争,要求被告自判决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使用“‘叶圣陶杯’全国中小学生新作文大赛”的名称进行赛事活动。
47、“这里哪来的茶!你老实一会儿吧,我的祖宗!”
48、( )把种子卖给( )
49、富翁想:“这样经心照看,种子发芽一定加倍地快。到开花的时候,我就大宴宾客。那些跟我差不多的富翁都请到,让他们看看我这天地间没第二份的美丽的奇花,让他们佩服我最阔气,我最优越。”他这么想,越想越着急,过一会儿就到白金缸旁边看看。但是哪里有碧玉一般的芽呢?只有一个白金的盆,盛着灰黑的泥。
50、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
51、此外,在作文的构思与修改方面,叶老有专文论述。一篇文章的构思,是“事前准备”工作。叶老说:“作文在一个字不曾写之前,整篇文章已经活现在胸中了”,“结尾和开头和中部都得在动笔之前有了成竹。”多次强调作文要“想清楚然后写”,并且使之成为习惯。平时还须做些“准备工夫”: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与仔细认识的习惯、养成推理下判断有条理的习惯及正确的语言习惯。这“不仅是写作方面纯技术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实际生活的准备,不从这儿出发就没有根”,“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象活水那样自然地流了”。 修改是善后工作。叶老说,修改,是为了使“语言妥当”。“语言妥当”,即把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得又充分又确切”。认为“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对于作文批改,叶老颇有感慨:“我当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过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所以他多次在文中倡导让学生自己改作文,认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加以引导和指点。从而养成自己改的能力,终身受用。此外,在与人交往的书信中提出了“全班改、轮流改、重点改”等形式,特别推荐两种批改方法:师生共改与面改。在“既节教师之劳,不损学生之益”的情况下,“兼采其他办法”是叶老批改方法的核心。
52、■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毕业照(后排右一为叶圣陶)
53、一个被一层透明的膜给包围着的人,在膜里生活,觉得事事快乐、时时快乐。他隔着这层膜所看到的一切,也觉得处处快乐、样样快乐。
54、《稻草人》是叶圣陶1922年发表的中国现代童话。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该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之一。
55、( )把种子种在( )里
56、除了稻草人以外,没有一个人为稻子发愁。他恨不得一下子跳过去,把那灾害的根苗扑灭了;又恨不得托风带个信,叫主人快快来铲除灾害。他的身体本来是瘦弱的,现在怀着愁闷,更显得憔悴了,连站直的劲儿也不再有,只是斜着肩,弯着腰,成了个病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