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言作文精品好句69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孟子名言作文 1、孟子还有很重要的一段话:“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个意思就很明白了,孟......

孟子名言作文

1、孟子还有很重要的一段话:“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个意思就很明白了,孟子认为老百姓对待君王的态度,完全可以参照君王对待老百姓的态度来调整。放在当今企业组织中,这条标准同样可以适用:下属对待领导的态度,完全可以参照领导如何对待下属来调整。(孟子名言作文)。

2、                          ——孟子

3、能抵住诱惑,捱得住贫穷,不畏惧强权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这是衡量一个人品行人格的标准。 

4、孟子已经非常明显的告诉了我们领导者发火的标准:一发火,下属更忠诚公司;一发火,下属更佩服你;一发火,团队凝聚力更强;一发火,工作绩效提升了。。。那么你就尽情的发火吧。

5、人有不做的事情,而后才会有所作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  

6、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8、孟子的第二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即做到“正大光明”。这又和他的修炼“浩然之气”一脉相承了。这样的境界做得到的又有几个人呢?一个人,如果任何时间任何场合敢对所有人拍着胸脯说:“我没有做过任何亏心事,我没有对不起任何人。我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地,平生无愧于人。”那么,这个人算的上是圣人了。阳明先生临终前,弟子们问老师还有什么遗言。阳明先生说:“我心光明,夫复何求!”我想他做到了孟子论述的心地坦荡了。

9、陶渊明(365〜427年),又名陶潜,潯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是东晋后期有名的大诗人兼散文家。

10、最新日本饮食长寿之道——樊登解读《饮食术》(上)

11、心得分享:在一个企业里面,领导者能不能发火,能不能发脾气,能不能批评下属?答案很明显:当然能。发火是领导者的特权,在任何组织都是如此。但“发火”是很有艺术讲究的。有的领导一发火,下属离职了;一发火,抱怨升起来了;一发火,团队涣散了;一发火,绩效下降了。。。。那么发火的意义何在呢?

12、SantMat灵性导师关于境域灵境教导汇集

13、感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每当我们读伟人的传记,总能给我们一种巨大的激励和引导,他们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座灯塔。

14、《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15、感悟:当我们从新闻上得知消防员为救他人而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就不难理解这句话。

16、心得分享:这里用山喻人;山本有木却光秃,是因为砍伐过度所致;同理,人本善却不善,是因为天赋善性被蒙蔽了。我们是怎么泯灭了自己的善心善性善行的?首先是因为我们散失了良知,良知又是如何散失的呢?那是因为我们在白天的日常人际交往过程中,被俗世的诱惑名利所浸染了。所以孟子讲:“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学问不仅仅是读书识字学知识,最重要的是找回我们散失的那颗“良心”而已。找到了,我们就回归了“本善”。

17、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18、在道德修养问题上,孟子突岀强调人所具有的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尊严。有一次,他在向学生们论述道德修养时提岀了上述名言。他认为,希望尊贵,这是人们的共同心理。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尊贵的东西,只是不去思考罢了。别人给予的尊贵,不是真正值得尊贵的。

19、要修好孟子的第二乐,我想一定要结合儒家“慎独”才行。人只有时时刻刻做到自我规范,自我要求,自我管理才有可能做到心净无染。东汉杨震的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或许可以作为我们时刻“慎独”的典范了。中国人讲一个人做人做事会面临三种审判:第一种审判是天道审判,也即“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第二种审判是人道审判,也即社会规范,法律制度,社会舆论的裁定。这个审判包含历史评判,所以中国人非常在乎身前身后名。第三种审判是良知审判,也即自我审判。谚语有云:“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也不惊。”有的人每天睡不安稳,每天担惊受怕,究其原因或许自己内心有亏。这个世界上想坏事、做坏事麻木到毫无良知的人还是极少的。每天受良知审判的人活在“人间地狱”之中,地狱不在来世,而在此时。换言之,心性光明的人每天都生活在“人间天堂”,天堂也在此时,而不一定只在来世。

20、《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21、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22、  庄子也有一套识人之术,我们称之为识人九征:远使之而观其忠,即:派他到远处任职,观察其忠诚度;近使之而观其敬,即:让他在身边任职,观察其敬慎;烦使之而观其能,即:派他做繁杂之事,观察其能力;卒然问焉而观其知,即:突然问其问题,观察其是否机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即:仓促约定见面时间,以观其信用;委之以财以观其仁,即:托付大笔钱财,观察其是否是仁人君子;告之以危而观其节,即:告诉他情况危急,观察其节操;醉之以酒而观其则,即:故意灌醉他,观其本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即:与众人杂处中,观其为人处事态度。我个人认为这套识人技术基本很全面了。

23、心得分享:孔夫子也讲过:“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检测一个人的品质,须在两种极端的人生境遇下:一是富贵之时;二是贫寒之日。穷而不谄,富而不骄这是儒家的基本要求;但孔圣人的要求还要更高:穷而乐道,富而好礼。他弟子中颜渊做到了前四个字:“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4、《孟子》智慧名言故事: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

25、https://santmat.kuaizhan.com/

26、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7、《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28、儒家仁爱的推广在精神上和形式上都是有前后顺序的,大概儒家认为:只要每个人都做到“老吾老”、“幼吾幼”;天下就和谐了。如果还存在“老无所养,幼无所依”的现象,儒家的门徒就应该把仁爱推广出去,尽自己所能救济“鳏寡孤独”四种社会弱势群体了。当然,即使非我们血亲老幼,当他们不便时,也得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做到“老有所安,少有所怀”了。

29、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30、规矩的外延很广,例如法律制度、校规班规、家庭教养规矩、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纪律守则、交通规则、比赛规则、游戏规则、文学作品的创作规则、文明公约、道德规范……但前人的思想、理论、定律、做法和自然、社会运行的规律等不属于规矩的范畴。

31、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做渔王的人,捕鱼的技能太强了,甚至被誉是渔神。他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从小跟从他出海,但是,捕鱼的技能却还在一般人之下,更不用说和父亲相比了!所以,渔王特别沮丧。后来,来了一位哲人,问渔王:这三个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跟你捕鱼的?渔王说:他们从小就在船上长大的,他们没离开过渔船。

32、  原始儒家有很多可贵的思想,比如孟子的另一句话:“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很明显,孟子认为所谓禅让不过是一种形式,关键是是继承人有没有这个德行和能力来治理国家,如果没有这个资格治理天下,百姓就可以让他下台,换一个合理的君王来治理。那么怎么证明此君王是否适合做君王呢?只有一条标准:老百姓的支持与否。因为老百姓就是天,天就是老百姓。

33、《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34、《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35、与“规矩”词义相近的词有“规范、规则、规章……”后者是指形成了条文的规定。

36、人最难解答的就是:我究竟是谁?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37、《孟子》智慧名言故事: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38、感悟:成功有时候要凭借诸多因素,并不是仅靠一己之力就可以,还要静候时机,属于你的机会来了,便会事半功倍。

39、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40、《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41、曹交曾问过你“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你说“然”。当你确切地知道尧舜时代的仁政究竟是什么样子吗?我想你未必清楚,你只不过是虚构一套自己认为的仁政思想.可若说你虚构,却又有些不实,因为当时确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也许是你对这些现实的不满才构想出一套“不忍人”的仁政来吧!

42、感悟:这是孟子大丈夫的处世之道,如果我们对别人毕恭毕敬,别人反而会轻视我们,所以有时候要有一种“平交诸候”的傲气。也就是后世所说“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布衣亦可傲王候。”

43、《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认识你自己》全集

44、天下有达尊三:爵齿德一。朝廷莫如爵,乡d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依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45、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  

46、孟轲――请允许我叫你全名,这比叫孟子更亲切。

47、下面我就摘录一些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孟子语录,和大家分享分享:

48、心得分享:人各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别人值得学习和尊敬的地方。所以人无须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尊大。孟子说世间有三种达尊:一种是爵位,一种是年龄,一种是德行。组织中职位级别很重要;社会上年龄资历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德行。有德不在年高,有才不在位高。“德”是通行的货币。

49、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liǎo)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mào)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sōu)哉?。

50、日本禅宗故事(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51、(10)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2、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为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横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53、这段话虽然假托孔子说的,但是却出自《庄子》。他写的这段话是告诉我们每个人一种认识自己的方式。

54、感悟:如果想要别人尊重自己,那么得先自己尊重自己,即重视和懂得去维护自己的尊严。

55、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56、中华文明: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创世神)

5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儒家“仁义礼智信”推而广之的结果,这种仁爱的推广和墨家有所不同,墨家的推广包括精神和形式上的一致性:你对自己的家人如何,在精神上和形式上都得一致性的推广到其他的社会成员。所以难怪孟子会骂墨家“无父”。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个批评有点过了。

58、心得分享:儒家有四句话我一直用来作为自我修身、完善人格的标准: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四: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虽然时时刻刻拿这四句话不断要求自己,但做到确实很难。我认为儒家最难的学问就是:“知行合一”了。

59、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内心,才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最基本的出发点,才能够去善待他人。

60、关于列子:历史上有没有列子其人?列子与现存《列子》有没有关系?

61、孟子所说的每个人所具有的自己所尊贵的东西,就是指的“良贵”。这一“良贵”,是个体内在的并不是由别人给予或夺取的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尊严,是人的仁义道德之贵和人格之贵。孟子提出这一名言后,又继续论述说:“别人给予的尊贵不是真正的尊贵。譬如晋国的正卿赵孟可以给人富贵利禄而使你尊贵,但他也能剥夺你的富贵利禄而使你贫贱。《诗经•大雅•既醉》说:‘畅饮美酒已经陶醉,修养德行己经完善。’这是说仁义道德完全具备了,就不会羡慕别人的珍馐佳馔的美味了;四处皆知的好名声都集于我一身,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绣花衣裳了。”

62、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63、但大多数情况下的现实是,天子都喜欢:“好臣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这就是人之常情,也是人性劣根之所在。没有几个人有这样的包容心,大多数领导者都喜欢任用能力比自己差的人。因为这样下属好管理,好控制,会听话。大企业病就是这么来的,每一层的能力都比上一层差,整个组织就几个上层精英在疲于操劳。可想而知这样的企业效率何在?刘邦就很聪明,用的人基本比自己都厉害。尤其是“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都属于顶级人才。

64、《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65、作文素材|「人民日报」里的神仙标题,学霸舍不得公开的收藏

66、例如,有同学写道:“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从一个掉下的苹果中思考最终得出万有引力定律。

67、32泰山老父▎33巫炎▎34刘凭▎35栾巴▎36左慈《神仙传》

68、这样,从四十一岁起,直到六十三岁去世,陶渊明再也没有当过官。陶渊明的家乡柴桑背依秀丽的庐山,靠近浩渺的鄱阳湖,景色很好。但陶渊明的生活却越来越不好,祖上原有留下的几十亩薄田,由于人口较多,连遭灾荒,所以日子越过越穷。起先他还有僮仆佣人,后来一个也没有了。最后他竟穷得揭不开锅,全家老小挨饿受冻,有时候甚至要向街坊邻居讨点饭。可是陶渊明很乐观,从不向人叫苦,闲来手不释卷,每当有些体会的时候,就会手舞足蹈。他又喜欢喝酒,因为家里穷,常常买不起酒。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个嗜好,爱慕他的才学,就常常买了酒请他去喝。他为人豪爽,也不客气,一请就到,一醉方休。

上一篇:惊喜作文精品好句116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