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但,无论面对何种处境——或者说面对上天的考验,他们的态度都是努力、坚强、忍耐,认真地对待苍天给出的试卷。错了就改,如果小心翼翼害怕犯错而不敢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但,无论面对何种处境——或者说面对上天的考验,他们的态度都是努力、坚强、忍耐,认真地对待苍天给出的试卷。错了就改,如果小心翼翼害怕犯错而不敢尝试又怎么会有改进的机会呢?
2、文章开头,作者一连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来证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
3、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相当。
4、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5、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6、第2层(故天降……其所不能):论述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
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确语序为“于忧患生,于安乐死”)
8、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横)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10、所以,孟子又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12、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
13、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其”:都是代词,都指代“将接受大任的人”
14、示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上”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或虚心纳谏、开明或广开言路等)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5、掌握法度、辅佐君主的大臣。法家:懂法度并执法的大臣。拂士:足以辅佐国君的贤士。拂:通“弼”,辅弼,匡正过失。
16、增加他们所欠缺的本领。曾:同“增”,增加。益:与曾同义。
17、孙叔敖,修筑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的人。出任楚国令尹之前隐居水滨。
18、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用“/”为文中画线,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20、 孙叔敖举于海(正确语序为“孙叔敖于海举”)
21、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2、[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23、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2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卒章显志。_
25、(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26、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相当。
27、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28、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写的是死予安乐。如果在内没有能干的大臣时时注意修明法度,没有敢于直谏的贤士处处提醒国君;在外又没有足以与自己的国家抗衡、对自己的国家构成威胁的敌国,那么在这种宽松平和的国度里,国君便可以整日耽于安乐(他既不需文韬,又不需武略;既不需文治又不需武功),而安乐的结果也往往就是国家的灭亡,这就是“死于安乐”的含义。
29、第一部分(第2段):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分两层)
30、管夷吾:即管仲,家道中落时做过当时地位卑微的商人,当过士兵。辅佐公子纠,公子纠兵败被杀后因为管鲍之交,鲍叔牙举荐,管仲被齐桓公重用。
31、筑墙时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其坚实。版:筑土墙用的夹板。筑:捣土用的木槌。
32、(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 A ,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 B 的中心论点。(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 C 。(3分)
33、(5)唐太宗和孟子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34、遥想始皇当年,君临天下,意气风发,自比三皇五帝,以为万世千秋都在掌握;修长城,建丽陵,阿房宫雄伟至及。可惜,秦朝二世即覆,阿房火数日不熄。
35、原来贩卖鱼和盐,曾被周文王举荐给商纣王,后来又辅佐周武王。
36、然而道理在此还没有说完,上面只谈到,在人与客观环境这一对矛盾中,客观环境对人的触动,反过来,针对人的主观世界对此又是怎样做出反应,孟子接着指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7、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8、(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9、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4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1、百里奚(xī) 拂(bì)士 曾(zēng)益
4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开头,作者一连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来证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
43、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也因此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
44、
45、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6、百里奚:又作百里傒。本为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百里奚与虞国国君一起被俘至晋国。晋国嫁女于秦,百里奚被当作媵臣陪嫁到秦国。百里奚逃往楚国,行至宛(今河南南阳),为楚国边界之鄙人所执。秦穆公闻其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于是与之。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至秦,秦穆公亲释其囚,与语国事三日,大悦。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政,“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事迹见于《史记·秦本纪》。市:市集。
47、(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 生于忧患 , 而死于安乐也 。
48、
49、(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50、示例:(1)通过这样的方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干。
5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