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我思故我在是什么观点 1、“我思故我在”意思是:“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因为当我怀疑其他时,我无法同时怀疑我本身的思想”。 2、私人自我是你的内在生活:你......
我思故我在是什么观点
1、“我思故我在”意思是:“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因为当我怀疑其他时,我无法同时怀疑我本身的思想”。
2、私人自我是你的内在生活:你的意识流和你对它的觉知。
3、因此,如果我们想象一下笛卡儿在今天对于心灵和身体的关系大概会有什么想法,那必定会是非常有趣的。要是他今天再一次闭门沉思,并客观清楚地寻找关于人和世界最终的确定性的话,他会对那个400年前的另一个自我(alterEgo)说些什么呢?
4、再次是人际自我。这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同理心,它源于一种想象自已身处他人境地的总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可能的办法是用生态自我在内部模拟我们感知到的他人的情况。(我思故我在是什么观点)。
5、我想在我垂暮之时,还能把青春偶像剧看的有滋有味!
6、正如后来的评论家所指出的,笛卡尔并没有真正证明自己的存在,而是证明了思考正在进行,但并不是因为他正在思考,或者他的存在是因为他正在思考。但他的工作对于我们的目标来说已经完成得非常好了,因为他的论点确立了肉体和精神/心智的区别。
7、英国哲学家吉尔伯特·莱尔将笛卡尔建立的身体/灵魂的二元论模型称为“机器中的幽灵”。
8、那么,我们要如何解构自我,以便在机器上重建它呢?哲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就人类自我的构成因素提供了许多洞见。
9、霍布斯对笛卡尔的诘难主要表现为经验论与天赋观念论的对立,这场论战还一直持续到洛克与莱布尼兹的争论。
10、在处理心智/灵魂与身体互动这一问题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的观点认为两者都是不被需要的。它们都遵循相互独立的确定路径,但这些路径是并行运行的。上帝把两者放在同一条路上,就像两个时钟一起开始运转并完美地显示时间一样,它们总是同步的。因此,精神状态和行为总是与身体感觉和行为一致。
11、这段话说的是什么呢?实际上说的就是灵魂不死!笛卡尔把“我”说成是纯粹的精神,是可以跟形体割裂开来而独立存在的精神,“我”的本质是思想,而思想是“不依赖任何物质性的东西”的。即使没有了身体,思想、精神、心灵仍然不失其存在!这种论述跟宗教形而上学的灵魂不死并没有区别。
12、生态自我把你和他人区别开来,给了你拥有自己的身体以及个人观寺的感觉。
13、假设我们要模拟生态自我。生态自我的关键是觉知身体、以及身体和世界的互动方式。那么,要做到这一点,机器人需要内在的“身体蓝图”,身体蓝图是维系身体部件和姿势模型的程序,这个程序还要把身体自我和世界其他部分区分开来。
14、也就是说,有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可达到“我的存在”。我可以从我的思考开始,并质疑我的确定性从何而来。这是笛卡儿的道路,也是近代哲学的道路。这条自我观察的路对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将它导向一个反省的思考方法,而这个方法把所有关于世界的断言都带回其主观的源头并加以审查。然而这条路作为科学的认知理论却已遇到了瓶颈,我们几乎无法再找到什么令人惊奇的新大陆了。第二条研究人类的通路是不去考虑观察者本身以及他个人的感知与思想。这是现代自然科学之路,而这条路较不强调反省,目前却广泛应用且成果丰硕。这两条道路所传达的认知方式可说是南辕北辙。
15、笛卡儿给了“从何得知我是谁”这个问题一个答案,那就是:透过我的思想!而这个答案比从前的所有答案都好得多,即便神学家圣·奥古斯丁于4世纪就已经提出类似的说法。不过,这个论证后来也显示了一些不足之处,因为他的说法并非如其所说的一样完全没有前提。为了描述我对世界一切事物的怀疑,我必须具备一个充分可行的语言,而笛卡儿并未怀疑语言。他在使用语言时,不曾怀疑过人们也有可能在字词、句子和语法上产生错误。其他的哲学家更批评笛卡儿没有区分知性(Verstand)和理性(Vernunft)。符合知性的是否就必定同时符合理性?这两个意义在这里是不是被混为一谈了?笛卡儿遭受的第三个批评,在于他花了极大的工夫去探究“思”,却没有想出什么来解释何谓“在”。
16、变化在什么时候发生?流水在平静或顺境时,不会激起浪花。只有在碰到礁石、阻碍时水流才会改变方向,激起浪花。如果只听想听的话,只和喜欢的人交流,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就听不到不同的声音,接触不到新的知识和学问,没有不同思维的碰撞,就很难产生新的思想和观点。不用避讳矛盾和冲突,这些都是变化的必要条件。总是呆在舒适圈里,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7、这些怀疑包括:从感官或通过感官得到的东西,算学、几何学,以及类似这样性质的其他科学。这种怀疑是一种“方法论的怀疑”,是以怀疑为手段,破除旧的教条与成见。
18、笛卡尔是二元论者,起码还承认外来刺激引发观念的可能,承认感性是认识的来源之并且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发展到马勒伯朗士那里,感性就被贬低了。因为笛卡尔派认为心灵高于身体,而感性主要来自于身体的刺激,理性则是心灵的产物,因此理性要高于感性,而且感性不能认识真理,唯有理性才能认识真理——故而笛卡尔派认为理性认识真理的方法是心灵与神的结合!
19、当然,还有一些道德问题需要考虑。是否不将应该在机器人身上模拟人类自我的某些方面,比如动机和目标?如果我们创造了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我们是否也必须赋予它人格?
20、我不畏惧衰老和死亡,但我惧怕变成那个除了器官在衰老,而其他一切一成不变的状态。
21、我们应该时常进行彻底的检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东西。
22、笛卡尔清楚地知道,精神在两方面都有影响:身体的伤害(或身体状况良好)会对心智有影响,心智中的情绪通过身体表现出来。这种身体表现可能发生在非常极端的情况下,精神痛苦的身体表现看起来就像患有某些身体疾病,如胃或头的颤抖、恶心和疼痛。
23、伟人的出生和升仙往往有传奇色彩,比如Pi日的释迦摩尼、爱因斯坦、马克思、霍金。今天按"NS"历法,也是牛顿驾鹤西去的纪念日,但是在这美好春天,还是谈牛人的呱呱坠地比较符合时令。
24、而这正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笛卡儿是个举足轻重的哲学家,甚至可以说是影响力最大的哲学家之一。虽然他起初曾受到严厉的攻击,却仍是许多关于身体、脑部和精神世界等新观念的创始者。然而他在探索思考方面的杰出表现,从后人的眼光看来更显现出他在对于人的身体看法上的薄弱。因为他认为身体只是头部的累赘附属品罢了!这位精神的机械师用冷酷的口吻对他的读者说,所有生物的身体都只是一个肢体机器、一个自动装置或是精密的推进装置。身体上的器官如同17世纪水景花园里的自动给水装置一般运作:神经就是水管,脑部的空间像是储存容器,肌肉可比作机械表里的弹簧,而呼吸就是表内的运动。而这一切都受脑部里的一个小人“松果体”控制。将人类的身体解释为一个物理的机械装置,是当时自然科学界最时兴的方式,也是笛卡儿最擅长的。他几乎在一夕之间被视为身体新观点的思想权威。而在面对他的批评者时,他感觉自己是客观、时髦和前卫的。倘若笛卡儿活在现今这个时代,他将肯定是位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或是一名杰出的脑部研究学者。
25、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6、我对自己人生终点的目标是:大脑不停,思想不止。思想和身体,我希望都是在正在进行时。
27、这种轻视感性的思想,自然会受到洛克的猛烈批判,马克思说:“洛克关于人类理智起源的著作(《人类理解论》)适时地在海峡那边出现了,这部著作就像人们翘首以待的客人一样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洛克的唯物主义就是在这个时候输入法国的,而这个主要的传播者就是伏尔泰。
28、 有多少人,因为自己的“亲眼所见”,尤其是亲密关系里,从此耿耿于怀,甚至怀恨在心……可悲的是,到死都不知道,其实是自己“看错了”。
29、“我思故我在”强调的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但忽略了分离的绝对性,只看到了矛盾中的同一方面,而没有看到对立之所在,缺少了辩证思维,自然会有唯心主义倾向了。
30、笛卡尔自己就从这条原理进行演绎,最终得出了形而上学的唯心论,《第一哲学沉思集》说:
31、更多的时候,我们忽略了对方的立场与困难,只以自己的主观意识给对方下评语。
32、然而唯一真正的事实是:心灵和身体是不容分离的!因为任何想在脑中试着将两者加以区分的人都将徒劳无功。脑部并不是一个把心灵作为软件配备的硬件,这两者是以一个不可分割且至为复杂的方式共同作用的。虽然“我思故我在”这个句子的名气如此响亮,但是当中却不幸地掺杂了一些瑕疵。因为这句话不仅说明只有借助思考才能知道我和我的存在,它还主张思考以及思考的意识两者是存在真正的基础。而由于这个思考应该在严格与身体分开的前提下进行,因此这个句子便强调了精神世界和身体的彻底分离。另一个自我在当时写下的,已经无法得到今日脑部学者的认同:“我认知到,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整个本质和天性都只存在于思想里,且其存在不需要一个空间,也不依赖任何物质的东西。因此这个我,亦即让我成为我的灵魂,完全与身体不同,即使没有了身体也不会停止成为它要成为的一切。”如果这段话是对的,那么心灵便成了存在于一具机器里的鬼魂。但这并不正确,因为在脑中并没有一个名叫心灵的一个独立的地方。这无稽的程度,大致就像如果我们相信有一个名叫大学的地方,它却独立地存在于大学楼房、街道、草坪和人群之外一样。
33、知道要去往哪里、有坚定的信念,即使明白一路上荆棘丛生,但仍然勇往直前。
34、相反的,脑部的研究已经知道,不管是感觉还是最高等的精神活动,都无法与生物组织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分隔开。因此,倘若这是可能的话,那么脑部研究学者就根本无事可做了;他们就不需要去研究脑区、记录静电联结状况和为化学物质命名,因为这些都与心灵毫无关系了。当然,我们也不能单纯用“心灵就是以上所述的相反”来解释心灵。而只是圈选出脑部的一个区域并列出一些物质,然后就号称“这便是人类的心灵”,这也是不够的。人类的意识是身体和它对环境的经验两者的交互作用。为了了解我们的心灵,我们不能只把它限制在我们的脑中,或像笛卡儿一样把它认定是存在于一个与身体分开的空间里,我们还必须学习从我们的整体生物结构去了解它。我们的感官、神经和神经元都与外界,与我们所看、所听、所嗅、所尝和所感觉的进行交流。从何得知我是谁这个问题大约可以如此回答:我知道我是谁,因为我的感官将信号传送到大脑的神经细胞,这些信号以精密复杂的转换电路扩散,其精密程度可让知道我自己的思想和想象我的存在等如此复杂而抽象的概念产生。以上是波士顿这位现代脑部学者的说法。不过,被他严厉批评的那位三十年战争时代的前辈,在衣袖里还有最后一张王牌。这个脑部学者真的解答了“从何得知我是谁”这个问题吗?为了找出脑部的运作方式,以及描述感官和神经细胞如何为我反射出我自己的形象,我必须思考这些想法。而这一切即使都看似真实,却都还只是存在于我头脑里的想法和想象而已!这么看来,“我思故我在”这个句子还真有几分道理。但是,我们最好别将它理解成我的思考构成了我的存在,或者单单只有思考是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毫不相干,因为这是错误的。但是如果我说只有思考能带给我“我存在”的想法,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正确的!
35、笛卡尔重视“我思”、心灵的倾向使哲学不断往形而上的方向发展,从而脱离了形而下的现实世界,笛卡尔说“没有一件东西比我的心灵更容易认识了。”这就导致他的后继者(笛卡尔派)都倾向对心灵、对纯思维的研究。而他们进一步得出来的结论也更加唯心主义化,他们说思想中的观念是有三类,分别是天赋的、外来的和虚构的。
36、笛卡尔在物理学方面承认感觉来自人体器官,来自运动的物体的刺激。这与他在形而上学方面,认为简单观念、共同观念和几何观念是天赋的说法完全矛盾。《哲学原理》的后几章公开反对第一章!
37、我们可以先解构自我,然后再尝试—点点的重建自我,如此这般,我们可能就可以更多地理解自我到底是什么,甚至可能解决自我的核心谜团——为什么自我会让人觉得无比真实,然而一旦仔细考察,似乎又消散了。
38、笛卡尔的哲学中,存在形而上学和物理学的二元对立,在形而上学方面的“笛卡尔派”包括阿尔诺德、马勒伯朗士等人,偏向唯心主义;物理学方面的“笛卡尔派”却发展成了“机械唯物主义”。笛卡尔本人是一名形而上学家,但他的思想中具有实在科学的那一部分逐渐脱离了他的形而上学,给自己划定范围。因此,早期笛卡尔派的唯物主义者勒鲁瓦就利用笛卡尔的物理学观点,宣称灵魂是肉体的样态、思想是机械运动。——这是在笛卡尔还在世的时提出的,因而遭到笛卡尔本人的反对。
39、因此,对于哲学家来说,从“思考的我”开始思考,进而一步步了解世界,仍然是个可行的方法。从这点来看,笛卡儿在今天并不比400年前落伍。不过哲学家们当然应该认清,他们既不是脱离脑部也不是借脑部的帮助来思考。脑部自己在思考,而脑部也产生出这个在想“我在思考”的“我”来。然而,笛卡儿在使用“我”这个词上是否正确无误呢?他难道不是应该说“如果人在怀疑的时候无疑是处于思考状态的,那么必定存在着思考这件事”才对吗?与其说“我思故我在”,不是更应该说“思想存在”吗?这个被偷偷带进来的“我”到底是什么呢?
40、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
41、第一个沉思即“论可以引起怀疑的事物”。笛卡尔认为:“只要我们在科学里除了直到现在已有的那些根据以外,还找不出别的根据,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普遍怀疑一切,特别是物质性的东西。”
42、前几天我听了一本书《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里面有一个新的观点:行为改变了,思维也会改变。他举了一个例子:演员大部分时候,是通过行为来调动感情的。我刚好在听到这本书的当天看了一期《声临其境》的配音节目,也验证了这一观点,配音演员在配音的时候,提供的不仅仅是声音,与声音同时展示的是肢体语言、脸部表情和行动。看电视时,虽然我们看不到配音演员的这些表情、动作,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声音才有了感情,才有了生命力。
43、作为一位耕耘在教学一线的教育者,我们是人类理性的启发者与引领者,也是人类智慧的传播者。赫尔巴特曾指出:“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与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阻碍。”
44、这是一个人,而且是同一个人,他能意识到自己的理解和感觉。但人没有身体就没有感觉,所以身体必须是人的一部分。
45、笛卡尔的结论是,身体是一个物质客体,由机械定律控制;而精神则是非物质的。他尽可能多地给身体分配精神活动。因此,他用感觉器官和神经来解释所有的感知、记忆、想象和常识活动,剩下的就是人类所特有的自我意识和语言,这些都属于精神的功能。
46、然后是随时间延续的自我,也就是对自已在时间中持续存在的觉知。
47、伏尔泰在1726-1728年间流亡英国,接触到了英国的唯物主义思想,写出了《哲学通信》,其中的第13封信件详细的介绍了洛克的经验认识论,伏尔泰说:
48、笛卡尔的自然哲学观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完全对立的。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49、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正赶上兵荒马乱,大家三餐都以野菜果腹,曾七日没吃过一粒米。
50、二是一般人有智力思维,但还是局限在如何趋利避害,生存得更好,甚至要比其他人活得更富贵荣华,才能满足。季羡林曾说过这种人的人生是没意义的。只有能为人类社会创造出价值的人,才是有意义的人生。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实际更重要的是这层意思,也就是一个真正的人,要有慧思,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才是“我存在”的价值。
51、绝不承认任何事物为真,对于我完全不怀疑的事物才视为真理。
52、“华燕”在哪里?你带我参观了华燕的办公楼、厂房、实验室、车间……但请问“华燕”在哪里?
53、什么意思呢?就是以前,我们一直认为世界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从来没有怀疑过我们眼里看到的世界是不是它自己的真实面貌。现在笛卡尔相当于是开启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我们在研究这个世界之前,得先要搞清楚,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世界,它是不是真正的世界。
54、随时间延续的自我赋予了你对自身过去和未来的觉知。
55、希望我们都能以温和而理性的方式去热爱智慧,过一种智性的生活。
56、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57、一天,孔子的弟子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了些白饭往嘴里塞。
58、你也可能会争辩,说所有这一切都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我”。“我”是詹姆斯的自我概念(或者我们所说的“意识”)的核心。
59、笛卡尔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
60、所以说,人际自我与生态自我是相关的。但不仅仅是这样。另一个重要的建构模块可能是通过模仿进行学习的能力。使用自己的身体蓝图来诠释他人行为的能力部分取决于镜像神经元——就是当你做某个指定动作以及看到别人做这个动作时,你大脑中会被激活的那些细胞。
61、“与自己的思想对谈”背后其实有着一个挑战性很高的目标:当外面这场即将彻底摧毁欧洲的三十年战争爆发时,这名男子想追求安静、秩序和清晰。他要追求关于自己和世界绝对与最终的确定性。他第一步先规定,只要不是清晰明白的事,都不认为那是真的。他也怀疑一切可疑的事物。人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其他的感官,因为人太容易出错了。带着怀疑的心,他慢慢向前摸索。即便是思想也不可以不经审查就加以采信,因为恶灵有可能影响我做出错误结论。等一等!难道就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容怀疑的吗?因为就算我怀疑一切,我还是不能怀疑“我在怀疑”以及“我是那个怀疑的人”这两件事啊!而如果我知道当我在怀疑的时候正在怀疑,那么我必定想着我在怀疑。也就是说,有一个不容怀疑的确定性,一个高于所有其他原则的首要原则: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当他想到这句话并且脱口而出时,壁炉里的火还没熄,但是哲学的世界却已经完全改观。
62、有一天,笛卡尔坐在炉火边打盹,思绪满天飞。突然他想起了一个类似于庄子化蝶的问题——“我怎么才能知道现在是梦是醒,或者说,我怎么才能确信现在身边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
63、必须将每个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来处理。
64、既然这个怀疑活动作为一种思想活动是毫无疑问的,而对于一个思想活动而言,它总得有一个发出者吧?(这个所谓的思想活动的发出者在哲学中被叫做“认识主体”)。
65、《人是机器》标志着笛卡尔的物理学发展成了机械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