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家风家训精品好句54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曾国藩的家风家训 1、他在给大儿子曾纪泽一封家书中这样写道: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

1、他在给大儿子曾纪泽一封家书中这样写道: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2、讲座中,李毅教授首先从曾国藩是一位很优秀的家长来论述曾国藩治家方略的重要意义:曾国藩终生注重家庭教育,强调持家教子,修身立志,对子孙严格鞭策,不厌其烦,以身垂范,并且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依据,这种独创的家教理论和方法也造就曾氏家风,使得其家族人才辈出,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罕见的现象,构成了一种特有的家族文化。

3、挺:坚忍支撑,可建非常之业。挺身入局,敢于担当,才有成事希望。

4、“严教”是曾国藩一直倡导的。他认为“治家贵严,严父常多孝子,不严则子弟之习气日就佚惰,而流弊不可胜言矣。”

5、  ⑥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的.⼀种诗歌体裁。多⽤五⾔六韵,有⼀定的程式。

6、一无可恃,就是不留财产的真谛所在。让孩子觉得没有父辈可以庇荫和凭靠,才会真正自己去努力。这一点,才是留给孩子最大、最可靠的财产。

7、熟:笨功夫也有大收获。熟源于勤,熟导致精。

8、子女的教育是经常性的,不是偶然性的。偶尔的教育肯定没有效果,子女也不会把它当回事。曾国藩后来把子女带在身边,就是要勤教,把教育子弟作为常课。

9、 诚然,家庭是每个人最初的学校,孩子将来如何,全在父母怎么塑造孩子性情。

10、硬:真豪杰从不轻言放弃。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

11、  晚清时代,治安不靖,出行不易。为了曾国荃回家一事,曾国藩操了很多心。首先他得为曾国荃找到一个适合的旅伴,结伴同行。恰好湖南籍京官郑世任外放贵州兵备道,赴官将经过长沙。曾国藩把弟弟托付给他,商量多次出行细节,“初八九起议,十四日始决计”,决定七月十六日出发。

12、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13、   曾国藩非常尊重孩子们的兴趣与选择,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老大曾纪泽不喜欢科举考试,不喜欢八股文,喜欢西方的语言学和社会学,曾国藩就鼓励他按自己的兴趣方向去读书。曾纪泽最终成为了外交官。老二曾纪鸿喜欢理科,曾国藩就鼓励他做数学研究。

14、松: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忙里偷闲,小处放松。  

15、   国有国法,家有家风,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放眼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谈到家风家训,曾国藩无疑是一个值得世人学习的典范。

16、 曾氏家族在曾国藩的苦心经营下,成为方圆百里的大户,曾国藩死后,曾氏家族依旧代代出人才,兴旺了百年。

17、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18、所以曾国藩多次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他不愿孩子为官的主张,绝非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大智慧。

19、按曾国藩的观点来说,这些都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中的经典,而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这是最值得后人学习与吸取的。

20、 正是好的家风,培养和塑造了他们家族后人的性情。

21、同治三年,曾国藩夫人、女儿、媳妇来到安庆督署,曾国藩“共办纺车七架,每日纺声甚热闹。”贵为总督家属,却要自纺棉纱;堂堂督署后院,终日响着纺车声,可见曾国藩治家之严与曾家家风之淳厚。

22、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23、⑤古⽂:唐代时称秦汉之⽂为古⽂,即以⽂⾔写成的散体⽂。

24、谦:君子大过人处,只在虚心而已。谦字的实质是卑己高人,以足为不足,永远不自足,始终给自己留下追求的空间,不断进取。

25、在孝的方面,曾国藩堪称模范。曾国藩对祖父母、父母极其恭敬孝顺。他始终以很低的姿态给父母长辈写信,常常盛赞其德其行,时时嘘寒问暖,经常禀报商议家事,恳请兄弟子侄尽孝尽责。曾国藩经常为不能亲身孝敬父母长辈而内疚惭愧。道光二十九年四月致诸弟信中说:“我在京寓,食膏粱而衣锦绣,竟不能效半点孙子之职;妻子皆安坐享用,不能分母亲之劳,每一念及,不觉汗下”。当父母长辈稍有病恙,曾国藩深切担忧,他说:“祖父大人之病,日见日甚如此,为子孙者远隔数千里外,此心何能稍置”。当母亲病故时,曾国藩更是哀痛不已,深深自责。咸丰二年七月给纪泽的信中说:“余德不修,无实学而有虚名,自知当有祸变,惧之久矣。不谓天不陨灭我身,而反灾及我母。回思吾平日隐匿大罪不可胜数,一闻此信,真无地自容矣”!

26、曾国藩在家训中提到要读书的地方就有很多,他认为读书就是止愚。孔子说:“唯上知(智)与下愚不移。”为什么说“下愚不移”呢?下愚者是指愚蠢者,没读过书,不明事理,所以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和行为。要想“暮登天子堂”,跟天子一起讨论国家大政,不读书能行吗?

27、曾国藩是一个善于从古代先哲吸取智慧的人,也是一个善于把书本与人生联系起来思考的人,而且他特别善于从中抽取出可以指导人生的信条与经验。我国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已经能受到严峻的挑战,所以现代教育应该把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和弘扬现代文化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引起高度重视。

28、耐:坚持定能胜利。人生不如意事常八没有一份耐心,如何过得。曾国藩将耐字分为:耐冷,耐苦,耐劳,耐闲。遇到难办之事,一定要冷静,沉着,稳打稳扎。

29、注:本文部分素材来源唐浩明、颜爱民对讲家风家教揭秘“富不过三代”的传说(点击可查看),《曾国藩家书》以及网络文章。

30、  曾国藩曾经回忆,道光十七年,也就是曾国藩中进士的前一年,他在家里亲自教授几位弟弟读书,但是由于态度过于严厉,总是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让弟弟们对他有所不满。

3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32、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

33、 勤勤恳恳,保持简朴的品格,这就是好的家风。

34、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35、世界上哪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能够一直获利的事情,那有可能是骗局,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性的头脑,不要被眼前利益蒙蔽了双眼。而很多人争斗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招致麻烦。正如《论语》中所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36、  这件事说明,曾国藩的兄弟之情,一开始就被传统伦理观念所塑造。在儒家伦理当中,兄弟之情被概括为“兄友弟恭”。长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他是家族未来的领袖,“须要为子弟之表率”,是诸弟的先导和楷模。

37、 因为有好家风,这些世家大族,摆脱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家族百年长盛不衰。

38、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39、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40、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

4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42、 性格好的人,面对生活有信心,可以走的更高更远。

43、退:退一步,进两步。激流勇退,保全末路。盛时常做衰时想,上场当作下场时。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不以得之而喜,不以失之而悲。

44、 第三则: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

45、同治三年,曾国藩夫人、女儿、媳妇来到安庆督署,曾国藩“共办纺车七架,每日纺声甚热闹。”贵为总督家属,却要自纺棉纱;堂堂督署后院,终日响着纺车声,可见曾国藩治家之严与曾家家风之淳厚。

46、 幼年的莫言,坐在祖母旁边听她讲故事,得到不少知识,立志“做一个小说家”。

47、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

48、 第二则: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

49、有意思的是,早起这一点甚至影响了晚清另一名臣李鸿章。1859年,李鸿章来投靠曾国藩,在湘军军营中当了一名幕僚。李鸿章那时年轻任性,爱睡懒觉,而曾国藩给湘军定下死规则:天未明就得吃罢早饭,有仗打仗,无仗操练。他本人也跟湘军士兵一样,每天天未亮时,与幕僚们一起吃早饭,一边吃一边聊天。

50、这一点,看起来似乎有点知识分子气,太清高,但是事实证明曾国藩看得是很远的。中国大人物的孩子大都热衷从政,这个选择最大的问题是容易坏了心术。你从小就混在这个圈子里,你品质不可能好,结果整个家族风气也都败坏了。决定一个人成败的,是精气神儿,决定一个家族成败的,是风气正不正。一旦风气败坏,你这个家族就完了。

51、廉:护官之符。清,勤,慎,为居官三鉴。保持廉洁,必能服众。

52、曾国藩所说的“不严则子弟之习气,日就佚惰”这种现象,在大户人家,尤其是富贵人家,确实特别多,这些人家的子弟可以说吃穿不愁,想做的事情几乎没有做不到的,自然就为所欲为了,这样的话,带来的流弊不可胜数,一个家族就被这些人给败掉了。

53、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上一篇:为富不仁造句精品好句68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