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曹刿论战 1、答: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2、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
曹刿论战
1、答: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2、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以,把。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3、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曹刿论战)。
4、①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明确:缘故,“攻击”的缘故和“追击”的缘故。
5、(1)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整个战争过程紧扣“论”字,在人物对话和言谈的语言描写中,巧妙衔接过渡,最终完成。如由“其乡人”的劝阻,写曹刿决意拜见鲁庄公的原因;由“何以战”展开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战前之“论”;由“战则请从”过渡到第二部分的战时之“论”;由“既克,公问其故”承上启下,引出战后之“论”。
6、主要理解历史文本与文学作品虽相通却并不相同,即钱锺书所说的:“史必征实,诗可凿空。”
7、省略主语:对曰:“小信未孚,民弗从也。”(省略了主语“曹刿”。)
8、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语气。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9、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0、其语言积累。本文有一词多义,也有通假字,还有古今异义词,如“齐师伐我”中的“师”字、“肉食者鄙”中的“鄙”字,这些词的古今意义有天壤之别。另外,本文成语“一鼓作气”积累,比喻义在现代经常用,有必要教会学生运用它。这都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在文言文字词语句的教学处理原则上,可有如下四种方法:放过、突出、深入、分离,也要有不同教学方法的选择。
11、何以战:即“以何战”,宾语前置。凭什么作战。以:介词,用,凭,靠。
12、小结: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时机,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
13、比较《左传》与《春秋》经文,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请联系“长勺之战”发生的时间及左丘明的生活年代,大胆推测,左丘明是如何根据区区13字写成一篇反映“长勺之战”全过程的历史文本的?由此引出并介绍钱锺书的“史蕴诗心”说。
14、在这场战事的指挥中,决策与指挥权在庄公,而非曹刿。由于庄公善于利用他人的智慧,才使得曹刿的智慧能力最终转化为庄公的决策指挥能力。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看不到庄公有一丝毫的巨婴控制思维及情绪。
15、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16、(39)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17、第关于权力职责。你看过电影《刺杀希特勒》吗?整部片子的故事情节,就很好地体现了权力职责的两个特征,即职责授权与程序规范。这样行事,则很难出错。
18、一直以来,鲁庄公都被学者看作“鄙”的人物形象,是曹刿的陪衬人物。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对于鲁庄公的分析没有立足于文本进行客观评价。直到八十年代开始,学界开始结合背景,深研文本,去重新认识鲁庄公形象。相关文献数目繁多,大家都认为鲁庄公虽缺乏军事才能,但身上也有闪光点值得发现。
19、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0、(4)尽职尽责。平时详细了解大大小小的案件,为百姓排忧解难,打仗时身先士卒,亲临前线。
21、表 10则课例教学内容、方法及教学点选择统计表
22、点拨:项羽的残暴和不善用人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
23、可以一战: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4、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25、(26)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6、庄公说:“有吃有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周遍,百姓不会服从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不敢擅自增加,祝史的祷告一定反映真实情况。”
27、其从善如流、虚心纳谏。鲁庄公身为国君,并不固执己见,而是善纳雅言,采纳曹刿的正确建议。战争结束后,庄公向曹刿问取胜的原因,让曹刿总结战略战术上的经验, 更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28、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鼓,击鼓。
29、 (8)本段末句“战则请从”,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而且注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文章也以此作为过渡,转入下文写他!临阵参战指挥。
30、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山东肥城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
31、”心想这是怎么搞的呀,走也不告诉我们一声呀,我们毫无思想准备呀,感到心情沉重,很受刺激,脑袋麻木得很。”
32、文章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33、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4、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35、(明确)题眼是“曹刿论战”的“论”字。论,即谈论、议论。
36、加:戴上(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虚夸(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37、他说:“古人所说的肉食者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古代某些官员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只对官位及俸禄负责,不对事情及百姓负责。二是在古代某些官员分不清权力职责与巨婴控制的区别,习惯以权力职责之力行巨婴控制之心。”
38、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9、 这篇文章虽然短小,却是当时“春秋笔法”的典范之作。寥寥数语就将曹刿和鲁庄公的形象刻画出来,也对战争的成败进行了分析。文章剪裁精当,详略有至,以人物语言描写为主,兼顾动作的刻画,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是本文最大的特点。
40、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4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