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精品好句31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儒家思想代表人物 1、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自己也渴望仕途,渴望将自己的政治学说和理想推而广之。孔子开设私塾之后几年正值鲁国内乱,他到齐国,见齐景公,向齐景公提出......

儒家思想代表人物

1、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自己也渴望仕途,渴望将自己的政治学说和理想推而广之。孔子开设私塾之后几年正值鲁国内乱,他到齐国,见齐景公,向齐景公提出了自己的“正名”主张,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核心学说就是“礼”,强调社会秩序,通过伦常关系、等级名分的明确,达到社会稳定的结果。(儒家思想代表人物)。

2、(2)义:孟子强调道义,认为无论是君还是臣,都要遵守道义,不同的身份道义不同,君王的道义是实行仁政,臣子的道义是要忠心不儒家的思想有利于统治。

3、孟子的思想学说在孔子的基础上,发展出“仁政”和“义”两个核心,又提出了重要的“性善论”的思想主张,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4、   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被称为“亚圣”。扬“仁政”、“王道”的主张,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作《孟子》七篇,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儒家思想代表人物)。

5、其后孟子以“性善说”论述仁,“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加以发扬,便可成为仁义礼智的德行。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与禽兽无异,“饥而欲饱,寒而欲暖”,若顺从人的本性而行,必会引起纷争。他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人的本性,为善去恶。荀子强调通过礼治维持社会秩序,使社会各阶层人士安守本分,社会便能安定。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被历代统治者及学术界所尊崇,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

6、这一主张虽然深受齐景公肯定,但却受到齐相晏婴质疑没有从根本上被采纳,孔子之后又辗转回鲁。

7、孔子直到六十八岁时,才因其弟子之功而被迎回鲁国,继续从教与整理典籍,整理的《诗》《书》《礼》《易》《乐》和删订的《春秋》成为重要的经典,对古代哲学、史学、文学而言都是重要的文献资料。然而孔子面对亲人弟子的死去,老之将至,患病不愈,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泰山崩塌般离世。

8、(爱读经)中文经典诵读普及版读经本套装(12本)  整套273元

9、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首先,他提出了“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从而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到后来成为了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孔子是绝对称得上是一个精神领袖。我们称《论语》为中国文化的圣经、孔子是中国文化的圣人,这一点儿也算不上夸张。虽然自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强势冲击,但时移世易,孔子的许多思想包括他的和谐思想,仍然被人们所推崇和弘扬;孔子的《论语》,一直都被中外人士普遍视作为中国文化之中“最古最有价值之宝典”。  孔子在晚年编订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书》等几部著作,同时还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制完成了《春秋》一书。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生存与发展,起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10、孟子所生活的战国时期比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期更加无序,对此,孟子强烈主张仁政、极力反对暴政,恰恰彰显了孟子作为儒家代表的仁爱之心。而且,孟子不单单具有仁爱之心,更有系统的学说,强调用“仁、义、礼、智、信”教化百姓,强调用温和的方式求得社会的稳定,强调用仁政得到百姓拥戴最后赢得夫下。

11、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目前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纵横家、名家、阴阳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医家。

12、孟子发展了儒家的道德规范部分,把人的内外修行总结为四个字:仁、义、礼、智。仁就是仁爱,义是讲道义,不可重利轻义。礼就是做人要有礼仪,懂得做人的一些基本行为规范。智,就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外在的世界梳理得和谐,避免产生冲突和矛盾。

13、《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

14、荀子提出“天命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他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15、       孟子发展了孔子思想中的唯心主义观点,通过重民,保民而过到保王,使民的目的。丰富了理论内涵,对儒家学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16、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于五十岁始来游学于齐国,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史记》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荀子的“帝王之术”,通过李斯后来的实践,体现出来。北宋苏轼在《荀卿论》中说:“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

17、0029河南许昌分院  负责人:朱魁伟 马凤霞

18、孔子书院“千县万校”工程,全国战略合作分院如下:

19、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20、       “民本”即孟子所说的“民为贵,君为轻”,他认为国君对百姓要施行“仁政”,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正如他所说的“天时不如地立,地立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路寡助”。

21、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早年以“儒”为业,“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洒困,何有于我哉”。他除了通晓迎生送葬的礼仪外,还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办私学,授徒讲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22、       “仁”是孔子儒学思想中的核心,所谓“仁”就是“爱人”,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孔子将“仁”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作为哲学的重要范畴来使用。“孝悌”为“仁”之本。“孝”是尊重父母,“悌”是敬重兄长,在孔子看来,亲情是培养“仁”的土壤,一个连父母的养育之恩也不回报的人是不可能做到“仁”的。既而把“仁”扩展到“泛爱众”。

23、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巿夏邑县),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及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被奉为宗师,尊称为“至圣”,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24、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 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25、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26、朱熹(农历115—1200.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27、  在奴隶社会里,只有贵族子弟能够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了。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破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孔子,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自己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既是孔子的高尚师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条教育原则。孔子爱教育、爱学生,诲人不倦,他能平等对待学生,做到教学相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孔子确实是具有高尚师德的一代宗师。

28、董仲舒是广川郡(今衡水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9、(1)著作:《论语》,不是孔子本人所写,是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整理。孔子本身述而不作,《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为其守灵而写的回忆录。

30、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上一篇:经典名言300句精品好句41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