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谭嗣同简介及作品 1、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省长沙府浏阳县(今湖南省浏阳市)人,生于顺天府(今北京市),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
谭嗣同简介及作品
1、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省长沙府浏阳县(今湖南省浏阳市)人,生于顺天府(今北京市),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2、本书将谭嗣同文献史料系日排比,钩稽考订,堪称一部了解和研究谭嗣同的必备之书。书中对谭嗣同的时代背景、生命历程、家世交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认真分梳、辨析、考订,不仅纠正了以往研究中的史实错误,还厘清了谭嗣同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彗星”其思想的形成理路和发展轨迹,从而在年谱之外具有了思想评传的价值。
3、责 任 编 辑: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4、闻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即积极响应,主张在外交上联合英国,在内政上废八股取士之制,广开学校,讲求实用之学,以培养更多的维新爱国志士。1898年春,与梁启超结伴入北京,助康有为拟新政奏稿,奔走呼号不遗余力。
5、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时年30岁的谭嗣同在家乡提笔书写七言绝句《有感一章》:
6、人生就是如此,如果你关键的几步走对了,你就会顺风顺水,平步青云。你如果行差踏错,那么,等着你的就可能是万劫不复。
7、数月以来,皇上有所询问,则令总理衙门传旨,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自四卿入军机,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锐意欲行大改革矣。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未及十日,而变已起。(谭嗣同简介及作品)。
8、这就触动了清王朝的核心利益。按道理说,清王朝的核心利益,也应该是谭嗣同的核心利益——没有清王朝,他爹去哪里做巡抚?他跟康有为梁启超他们不一样,那些人都是穷屌丝,他可是名符其实的官二代啊!
9、这就是荣贼心计极端险恶、极端奸诈的地方,慰帅岂有不知道的!”谭于是说:“荣禄本来有曹操、王莽那样的才干,称得上是绝世的奸雄,要对付他恐怕不很容易。”
10、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公元1865年3月10日出生于北京。他生长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封建官僚家庭,受过严格的封建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其父亲谭继洵曾官至湖北巡抚。谭嗣同从小胸怀大志,为人潇洒,文章新奇开放。父亲向来为人谨慎经常教育他,因此父子俩关系比较紧张。谭嗣同从10岁起即从师于笃好经世之学的欧阳中鹄,后在著名侠客大刀王五门下学艺。他鄙视科举,好今文经学,很欣赏颜元、龚自珍、王夫子、黄宗羲等人的著作。自公元1884年起,他开始漫游了西北、东南各省,行程达八万余里。这不仅使他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也使他亲眼目睹了下层人民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从而产生了挽救民族危亡,为振兴祖国而献身的念头。
11、 注: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即提倡新学,呼号变法。一八九七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等推行新政。次年创建南学会,主办《湘报》,积极宣传变法。四月被征入京,参与新政。九月下旬,政变发生,旋即被捕遇害。后人辑有《谭嗣同全集》。
12、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13、望门投止:望门投宿。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d”,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事见《后汉书·张俭传》。
14、谭嗣同是民族先烈,也是浏阳先贤,继承、发扬的基础是整理与研究。
15、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1月17日,谭嗣同写成其重要著作《仁学》,它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
16、诗的首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紧接着,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对于久处书斋的文弱书生来说,萧瑟秋风也许是惹人伤感的凄凉之物,但对胸怀大志,亦文亦武的诗人来说,秋风中那矫健的马蹄声却更能催动豪情。他在壮阔的天地间策马驰骋,感到欣喜,感到痛快,感到精神上的极大的自由。
17、“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幼学琼林》——中国古代的启蒙百科全书
18、身为高干子弟,一心想着贵贱平,一心想着贫富均——病的不轻啊!
19、他的诗作无不流露了他忧国忧民、建功立业的壮志情怀。
20、这哪里是送别哥哥?这分明是一个爱国少年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表示愿意用自己的热血生命来帮助仁人志士去挽救国家!
21、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2月,谭嗣同入京,结交梁启超、翁同和等人。
22、由于网络原因,“往期回顾”分板块呈现,最近一期“课外美文”及之后内容在6月16日《窗子以外》之后,如有需要,敬请查阅。
23、谭嗣同死后,大刀王五收殓了他的尸首。次年,他的遗骸运回湖南浏阳,安葬于城外石山下。后人为了表示对这位维新志士的敬慕,在墓前华表上刻下这样一副对联:
24、天地正气,横刀难破,有心无力,仰天大笑,以我血召后人而奋进。
25、今年四月,决定国家大计的诏书颁布后,谭君由于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的保荐,被皇帝宣召。碰上他这时生着大病不能上路,直到七月间带病进见皇帝。
26、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在逃亡中投宿时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27、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光绪颁布《定国是诏》,决定变法。同年8月,因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的推荐,谭嗣同被光绪帝征召入京。
28、谭嗣同有个哥哥叫谭嗣襄,在谭嗣同十五岁那年,谭嗣襄要去甘肃父亲那里,谭嗣同去送别哥哥,竟然写了这样一首诗——
29、这首诗表达了对避祸出亡的变法领袖的褒扬祝福,对阻挠变法的顽固势力的憎恶蔑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愿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