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和对联的区别精品好句28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楹联和对联的区别 1、 字数不等可不可以成对?答案是肯定的,但这也直接颠覆了对仗必须“字数相等”的法则。可是,在对联中的确就有这种不等句式可以成对的,而且是以句中自对......

楹联和对联的区别

1、  字数不等可不可以成对?答案是肯定的,但这也直接颠覆了对仗必须“字数相等”的法则。可是,在对联中的确就有这种不等句式可以成对的,而且是以句中自对为主。这种对仗句式,我把它称之为“不等对”。正好在几个月前,我为广东南雄市的珠玑中学撰了一副长联,其中的七言结句就是不等对:

2、(听雨轩读词之二)各有风情唱浣沙——《浣溪沙》词及其对仗句

3、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4、  先谈谈对称。对称美贯穿于古代中国的文化艺术各个方面,包括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戏剧等等,以及文学(诗词、对联、章回小说等),甚至哲学。这在世界艺术史上,非常明显。不但在艺术上,而且还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至城楼宫室、宝塔亭台,细至高拱的门窗、衣服的对襟、女士的耳坠、直至与我们中国人日日饮食相关的工具——筷子,无不存在对称的美。还有,在自然界,如银河系、地球、山体、河流、树木、动物以及我们人体、分子结构……都可以说是“对称无处不在”。

5、  自对是对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从大的方面分,有本句中字与字的自对,如郑板桥联:“花开花落僧贫富;云去云来客往还。”其中“贫富”是形容词并列形成自对,“往还”是动词并列形成自对。这种双字对上下联互对可以不论词性。这是联律和诗律所共有的。另一种自对方式,就是本边自对。这种自对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本句内词组与词组的自对,如用“富国强军”对“风调雨顺”,前者为两个动宾结构词汇自对,后者为两个主谓结构词汇自对;二是本边内句与句的自对,如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对“燕语莺歌,龙飞凤舞”,每边两句各自相对;三是本边句与句对排比方式形成的类似自对,如马萧萧名誉会长的一副联就是这种情况:“山水好,人文好,谁不说俺嘉祥好;石雕乡,唢呐乡,无非壮咱宗圣乡。”由于字数句数上的不同,这种本边自对是律诗所不具备的、所望尘莫及的,但恰恰是对联独树一帜、引为自豪的。

6、“联”(lián)字是个无声会意字,甲骨文写作或,从耳从糸,“耳”表示耳朵,“糸”表示丝线、丝绳。两形会意,“联”字本义为用丝绳将很多耳朵拴系起来。篆文重构写作,从耳从丝,“丝”表示丝绳。两形会意不变。“聨”(联)字描绘的可能是这样一幅画面:远古时代打猎后将猎物用绳子穿耳以方便拖拉,或给奴隶耳朵穿绳方便管制。故有拴系、连接、结合、成对等义,如联合、联结、联系、联络、联盟、联邦、联袂、联名、联想、联姻、联营、对联、上联、下联等。

7、  词中也有这种排比对的出现,黄庭坚的《喝火令》的末后三句就是:

8、作者简介:梁健,南海人氏。上网曾用ID:kent、荒唐一鉴。幼蒙庭训,强习诗文。然而,天资鲁钝,本性乖张。及长,数翻波折,一事无成。迷网络,以玩为上,循道执中;耽诗联,开心灌水,率性存真。嗜茶酒,究求其广,尝不厌精;醉鉴藏,当仁不让,见好就收。每自乐:风骚任我,月旦由人。惟坚信:乾天行健,君子自强。遂自题联曰:

9、  这些对偶句,其基本规律有以下的几项,我们姑且戏称之为对偶句或者是对联的“四项基本原则”吧:

10、对联是写在纸上、布幅上或刻在竹片上、木版上、柱子上、大门两旁的墙壁上的对仗语句。骈文、诗词中(特别是律诗)中的对仗句也可称为对联,但在律诗中一般具体称为“颔联”、“颈联”等。律诗中的首联和尾联一般不要求对仗(但也有对仗的),不讲对仗的语句不能称为对联。

11、  又名羊角对,是晚清士大夫中兴起的一种文字游戏,特征是字数不拘,但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而两边对的内容则越隔得远越好,且不一定带贬义成分;一般不适合在诗词等文学体裁中使用,只宜作为酬唱中以“谐趣联”的形式游玩。大多为信手拈来,偶然得之,但绝非仅靠“拉郎配”、“乱点鸳鸯”所能成功,对句也必须有完整的意思,往往出其不意,峰回路转,产生妙趣横生,却又回味无穷的效果。而且,无情对的玩法通常是一人出句,另一人或其他人对句(也有自出自对的)。如解缙以“容易”对明成祖出的“色难”、客人以“张之洞”对张之洞出的“陶然亭”等俱是不可多得的妙品。下面这些对句都是无情对的典范:

12、两叶/蓂开,千年/桃熟,恰近秋期十三日。寿星辉映福星现,寿山高对城山立。蕊宫/仙,王母/宴,瑶池/客。齐劝芳樽斟玉液。齐唱新词翻玉笛。岁岁今朝陪燕集。荣华富贵长年出,重重锦上花添色。谢庭/兰,燕山/桂,登科必。

13、“联”(lián)字是个无声会意字,甲骨文写作或,从耳从糸,“耳”表示耳朵,“糸”表示丝线、丝绳。两形会意,“联”字本义为用丝绳将很多耳朵拴系起来。篆文重构写作,从耳从丝,“丝”表示丝绳。两形会意不变。“聨”(联)字描绘的可能是这样一幅画面:远古时代打猎后将猎物用绳子穿耳以方便拖拉,或给奴隶耳朵穿绳方便管制。故有拴系、连接、结合、成对等义,如联合、联结、联系、联络、联盟、联邦、联袂、联名、联想、联姻、联营、对联、上联、下联等。

14、  在这副对联中,上下联的结句就是用四个字对三个字的。句式是这样划分:

15、  上联的庐山瀑布、屈子离骚同时也是不等对。

16、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17、  除了这一类我们常见的古典建筑园林楹联,我们还可以从许多其它的角度来说楹联以及对联,比如: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用宣纸竖写的两行联语也叫做对联,与中堂、条幅、扇面一样,是书法艺术的一种书写方式。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每逢春节在千家万户门前张贴的春联,以及其它红白喜忧事时,书写后张贴在门户上的也叫对联。从民间文学的角度,人们多少年来口耳相传的各类机敏人物以及神童才女故事中的奇联巧对,还有如“今世进士尽是近视”这样的绝对。从启蒙教育的角度,千百年来儿童在私塾中背诵的“天对地,雨对风”等对子歌,以及“独角兽、比目鱼”式的对课故事。

18、邮购地址:030012山西省太原市双塔寺街124号

19、因此,如果想写的作品有亮点,不妨在写好流水对这方面下点功夫。

20、楹联为什么叫楹联?我们不妨从文字学角度探究一番:

21、  诗词有同声落脚的对仗句,这种句子如果忽略末字的读音,其余都非常工整,甚至往往连小类也工整相对。根据诗词相应的规则,其中有的对句还是押韵的。我们来看王安石的《千秋岁引》这首词中的两句,绝对是工整的对句:

22、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三声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一声二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23、  楹联还具有民俗实用上的规定性,所以楹联文体也体现出类似信函、通知、报告等实用文体的特点,比如说不管一个门店的经营状况如何,一到春节,总得贴出一副类似“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春联来。

24、  又如岑参的《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首联:

25、  诗的对仗没有对联灵活,因为在格律诗的句式里,五言就是五言、七言就是七言;而对联的句式是没有固定的字数,非常灵活。因此,句式决定了对仗形式。

26、  而对联是没有这种结构限制的,其结构由内容、风格、句式来决定。比如五言联,最好不用一四句式。但不管结构怎样,对联都必须脉络清晰、语意通顺,而且,上下联要分工明确,一般不要混淆,否则的话,就会杂乱、交叉、重复、含混。

27、  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楹联“是诗词形式的演变”,那就应该是中国古典诗歌大家庭里的一个品种,也就是说楹联应该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形式。这种文体的形式要求,也就是说格律要求,就是“对偶工整,平仄协调”八个字。

上一篇:民生凋敝造句精品好句65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