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元曲三百首作者 1、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供吟啸,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元曲三百首作者
1、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供吟啸,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3、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4、[译文]我半生来虚度了光阴,在那通幽的竹径中,隐映着一座小巧的游亭,走到竹径的尽头,就是小巧的庭院。在那儿有个池塘,我醒的时候轻声吹起渔笛,醉酒之后又放声唱起渔歌。严子陵一定会嘲笑我,孟光台我要学他。笑我什么呢?偌大的江河湖海,也自有躲避风波的办法。
5、十二阑干:十二是虚指,意谓所有的阑干。古人好用十二地支的数目来组词,如“十二钗”、“十二楼”等等。
6、此曲写相思之苦。用人人熟悉的意象来写相思,通篇不见相思字,然而相思之情、之苦却跃然纸上。秋风飒飒,秋雨萧萧,秋云黯黯。特有之秋声秋景,与苍梧、翠竹、烟树相交织,其萧索之状,以“苦”字统起,有着极强的感情色彩。继之以顶针格强调相思之苦,以云、雨、风为喻,刻画心间愁闷、眼中含泪、口内长吁的艺术形象,与前面曲词形成呼应之势,有曲词虽尽、曲意萦回之妙,意韵格外悠远。
7、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8、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9、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
10、玉纤流恨出冰丝,瓠齿和春吐怨辞,秋波送巧传心事。
11、[译文]自从把你送走,习中总是难离难舍,一缕相思的情意在心中萦绕不绝。凭倚栏干眺望,衣袖轻指着银雪般的柳絮,看横斜的小溪空自东流,重重的山峦把小路遮没,心上的人真的去也!
12、[译文]站在峰峦之上,摘下官帽向远处看。在夕阳下的倒影里松林的树荫凌乱,倒映于大液池水中的天空月色澄澈光明,鄙的海风吹得云霞片片。醉倒了,小书童不要叫醒我。
13、译文:在洛阳赏花,到梁园赏月,好花应不惜钱去买,明月也应不惜钱云买。依着栏干观赏花开放得一片烂熳,举酒问明月为何如此团圆。月有圆有缺花有开有谢,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过一墩别。花谢了到了三春再开,月缺了到了中秋又圆,人去了什么时候能再来呢?
14、元代读书人社会地位低下,因有“九儒十丐”之说。此曲即从最普通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起,慨叹日常生活的贫苦困乏,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文人与乞丐相去不远的窘迫状况。最后一句更把这种生活的“嗟呀”推衍至人生追求的失落与渺茫,实际是辛酸悲苦之至。
15、[译文]题诗在红叶上让它带着情意承受御沟的流水飘走,观赏菊花的人醉卧在歌楼上。万里长空雁影稀疏,月亮落了远山变得狭长而显清瘦,暮秋时节到处都是冷冷清清的景象。衰败的杨柳,寒秋的鸣蝉,天地间一片哀愁,这时节,有谁肯送酒来和我一起解忧?
16、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逄若耶上。
17、杏花开候不曾晴,败尽游人兴。红雪飞来满芳径。问春莺,春莺无语风方定。小蛮有情,夜凉人静,唱彻醉公尺宁。
18、宋之词与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元之曲一起并称为“一代之文学”,又以其对情感细致入微的抒写,与以言志为主的唐诗花开并蒂,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朵风姿摇曳的情花。
19、此曲头两句以借酒浇愁切入,正当举杯欲饮之际,忽然念头一转,改为以酒浇地祈求神明,保佑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也包括自己在内。其构思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异曲同工之妙。
20、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
21、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
22、蓬莱老树苍云,禾黍高低,狐兔纷纭。半折残碑。
23、乔吉的散曲创作,成就高于杂剧,明、清人都把他与张可久相提并论。在他的散曲中可以看到他客居异乡、穷愁潦倒的生活经历。如〔绿幺遍〕小令写:“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就是他落魄江湖的身世的自我写照。由于一生不得志,作品中寓有对现实的不满,如〔卖花声〕《悟世》、〔玉交枝〕《闲适》等曲。然而他的作品大多数是以啸傲山水、寄情声色诗酒为题材,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消极颓废的思想。
24、 绿叶繁茂一片浓阴,池塘中布满水阁,这里最凉快。石榴花刚开,妖娆艳丽散发扑鼻的香气。老燕携带着小燕,叽叽地说着话,高高的柳枝上有蝉鸣相和。骤雨刹时飞来,像珍珠一般乱洒,打遍池塘里一片片新荷。
25、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26、哦眉能自惜,别离泪似倾。休唱《阳关》第四声。情,夜深愁寐醒。人孤零,萧萧月二更。
27、曲子以合璧对起首,着意刻画令人赏心悦目的秋景图。接下用“山中宰相”典,既突出了隐士清高自许的情怀,也使“茅屋青山”加强了诗人心志淡泊的色彩。“种桑麻”、“煨香芋”、“煮嫩茶”,有效地增添了山居生活的热烈气氛。其情意的纯真,心地的明净,成功地刻划出诗人高蹈归隐的情怀。
28、《客窗清明》开头三句写即目所见的景物。清明时节,时届暮春,经过风吹雨打,窗前的梨花已日渐凋零了。接着用“甚情绪灯前”的一个“甚”字,领起以下三句,由景及情,渐渐道出了客子的愁苦情怀。此时万千的心事,从何说起呢?作者仅用了以下两句来进行概括:“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上句化用李白《秋浦歌》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说明自己白发因愁而生,表现了愁思的深长。下句说五十年来的生活,像梦一样过去了。“蓦见人家”以下三句,陡然一转,将视线移向窗外人家,这家门前的杨柳如含烟雾一般,长得与屋檐相齐,充满着春来柳发的一片生机,给这家人家带来盎然的春意和生活的情趣。此情此景,更反衬出游子天涯飘泊的孤独之感。李清照《永遇乐》词中有“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即是用人家的笑语欢言来反衬自己的寂寞伤神,本曲抒情手法与此一脉相承。
29、《塞鸿秋》讽刺小令,尖锐地撕破了官吏们的鬼脸,假名士的画皮。开头以四个比喻,生动地勾画出官迷、政客们的可鄙形象,这些痴迷于仕宦之途的可怜虫们,投机钻营,蝇营狗苟,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气度和尊严,在他们那里已经荡然无存。但正当他们为富贵功名而奔波劳碌的时候,青春已“流如电”般悄然逝去,两鬓已经斑白。但恰恰是这些卑鄙猥琐的小人,装扮出一副清高脱俗的样子,“尽道便休官!”这只是他们故作高致、以退为进的“终南捷径”。“至今寂寞彭泽县”的有力反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们的口是心非,撕去了他们的伪装,“寂寞”二字与“忙如燕”遥相对比,使高唱归隐者原形毕露。
30、[写作背景]马致远用“水仙子”曲牌写了四支小令,歌咏春夏秋冬四报的西湖景色。关于这组曲子产生的过程,同时代的散曲家刘时中《水仙子》引言中有一段说明:‘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玉局翁诗也。填词者窃其意演作。世所传唱《水仙子》四首,仍以‘西施’二字为断章,盛行歌楼乐肆间,每恨其不能佳也。且意西湖西子,有秦无人之感。嵩麓有樵者,闻而是之,即以春夏秋冬赋四章,命之曰《西湖四时渔歌》。其约:“首句韵以‘儿’字,‘时’字为之次,‘西施’二字为句绝,然后一洗而空之。邀同赋,谨如约。”其中所说嵩麓樵者,就是卢疏斋。由此可知这几支曲是马致远与刘时中同时应卢挚之邀和作的。三作现都收入《全元散曲》,以马作最为清新活泼。
31、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吴山色千叠翡翠。兀良望钱塘江万顷玻璃。
32、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揽着钓鱼艖。
33、此曲写女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女主人公送别自己的情人后,情人在心中仍驻留难忘,令人痛苦欲绝。想登高眺望他离去的背影,但终被关山阻隔,这更使她肝肠寸断,在此处,外在自然景物并非主人公心情的寄托,它只是更加强化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34、两度江南梦:指五代吴越和南宋王朝都建都杭州又都亡国。
35、[译文]漫天飘坠,扑地飞舞,白白地占了许多的田地。把黎民百姓都冻坏了,说什么是国家祥瑞?
36、强登临情思幽幽,望故国三千里,倚秋风十二楼。没来由惹起闲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