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什么精品好句80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什么 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什么

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2、1993年,有位叫张立勇的青年辍学到广州打工挣钱为家里还债。1996年在他叔叔的介绍下,他来到北京,并直接到清华食堂做了一名卖馒头的临时工。

3、春秋时代的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三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更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虽然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他仍然虚心向别人求教。敏学书院的同学们都勤奋努力,虚心好学。不但学习好,纪律,卫生,各个方面都积极要求进步,努力争创优秀班集体。

4、每个人都有一点“自恋情结”,总想自己比别人强一点;这种强,不在乎知识渊博,有素质涵养,而是要让自己的长相实实在在的比别人强。

5、敏而好学是一个人素质的表现,你的脑子灵不灵光,不灵光就称不上敏字——灵敏;但有了灵敏还不行,还要好学。有的人认为自己聪明就了不得了,我就曾遇到一位朋友,聪明过人,但是却不好学,没有读几天书,一次我拿一本熊十力先生的《新唯识论》给他看,他接过书,轻轻地翻了翻,很不屑地说:这个书,三五天就看完了。嚯!简直太厉害了,我一年都看不完,他三五天就看完了。那本书很深奥,是将佛学儒学融为一体,称为“新唯识学”,浑然一体,既有佛家的观点,又有儒家的道理,连这个渊源都不懂,还敢说三五天就可以看完,这个大话简直是太离谱了。敏,而好学,聪明但不要自以为聪明,不要自负于聪明,一定要善于学习,一定要爱好学习。如果对学习有一种喜好之心,那么这个人绝对会有所成就。(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什么)。

6、为了学好英语,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练习,同时还参加清华大学一些英语俱乐部和英语角活动。

7、从另外一面说来,你不懂的问题如果就放在那边不问,到时候做错了,是不是又失掉了另外一个层次的大礼?

8、纵观中国历史,能够被谥号为“文”的往往是大德之人。比如在西周的天子中,只有周文王被谥号为“文”。不管是忠臣还是明君,这个“谥号”也并不多见。历史上,有晋文公,汉文帝、魏文帝等帝王;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苏轼被谥号为文忠;范仲淹、曾国藩被谥号为“文正”,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去世之后被谥为“文襄”。屈指数来,不过一二十人而已。而孔文子所得谥号为“文”,可以说是一个极好的谥号了。

9、有人在电视剧中,看到一些演员扮演正在学习的古人时,会说:“我学习时会不会像他们那样,很有腐朽的学究感?”

10、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11、孔子为师,且为师之鼻祖。如果他说了的话自己不去照着做,就没有一点点的公信力。孔子的话能被国学经典收录,则是对其话语权威性以及品行的间接肯定。因此,多读孔子的话语,你一定会收获匪浅。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13、孔子的回答表明,在他的心目中,一个人生性有敏捷的才思,同时还很好学,真正为学问而学,为真理而真,为道德而求,若能为此,不在乎自己的“身份”,不在乎自己的“阶层”,不仅向更有身份的人学习,还能向身份上低于自己的人学习,这样的人就有理由被谥称为“文”了。

14、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1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中华文化的很多优良传统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圈,尤其是东南亚地区都是备受推崇的。习近平引用“敏而好学”,旨在强调中国和东南亚山水相连,血脉相通,中华文明和东南亚文明千年互鉴共生,两种文明应当加强交流,共同发展。(来源:《习近平用典》)

16、敏:勤勉;好:喜好;耻:羞耻,奇耻大辱;敏而好学: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17、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这既有评定制度上的依据,也与孔子本人的情怀和侧重休戚相关。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重“学”,首篇便是“学而”,而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也是十分符合孔子所重视的这种优秀的品格。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生活中我们有许多人爱慕虚荣,喜欢听别人的赞美之词,往往就会打肿脸充胖子。他们对于自己不懂得的学识,也假装自己知道。但是纸包不住火,最终也将会露馅,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的,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假装自己是“万事通”。结果真当别人向他寻求帮助的时候,他又没有那个能力,最终让别人知道他是个“假货”。

19、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20、如何表现敏而好学?那就是下一句——不耻下问。这两句是一体的,离开了敏而好学就没有不耻下问,反之亦然。孔夫子的老师也是很多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从不轻视人,他对所有人都是尊重的,承认别人的优点和强项,所以这是具有时代教育意义的圣贤言教。自己是不是做到了敏而好学呢?我们现在是不耻上问,领导说的就是正确的,天天学习领导的方针政策,各种指示。对上的一切服从都是应该的,因为那是命令,你不得已,一定要执行。但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不耻下问呢?不耻下问就很艰难了,领导同志们能够弯下自己高贵的腰,真正的深入群众,真正到民间去寻访贤才,这在当今社会已经快成绝响了。所以不耻下问才是真正成就人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不仅仅局限于学问上,更是成就一个人德行的重要途径。不耻下问可以显出一个人有德,没有德的人骄傲自满,目空一切,哪里会去不耻下问呢!

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没自己高的人请教为耻。

22、本周国旗下讲话的是王昊哲同学,他讲话的题目是《敏而好学》。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他告诉我们,敏而好学,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就是聪明而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好学。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勤学好问,做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23、有的人位卑才低,求教于位尊者,才高者,那似乎没什么,不以为耻;一旦反过来,以位卑求教于位卑,以才高者求教于才低。往往会觉得别扭,也许会感觉不光彩,耻于开口了。

24、在清华,张立勇每天晚上都会去听一些大师和名人的演讲,有的时候下班比较晚,只能站在后面听一些结尾,在听这些大师和名人演讲的时候,也让张立勇迅速得到了成长。

25、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26、成语解释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27、      13969057247张老师 

28、《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29、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30、除了在学习方面表现优异之外,韩杰同学对待工作和生活也热情向上,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和院系学生工作中去。曾担任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干事、商学院秘书处副部长、商学院团委副书记等学生职务,现任商学院本科生兼职辅导员一职,对待学生工作认真负责,曾获得“2018-2019学年郑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2018-2019学年郑州大学优秀团干部标兵”等荣誉。在日常生活中,热情待人,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参与敬老院敬老活动、福利院爱心行动以及文明校园等多项志愿活动,曾获得郑州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韩杰同学还参与了2018年贵州省遵义市保丰小学暑期支教,并作为2018年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外语翻译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拥有丰富的志愿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经历。

31、意思是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32、这种感觉多半来自于心理压力,我们当然要克服它。你可以进行自我暗示:“问个问题有什么嘛?”“他也许比我强呢!”“别人才不会这么在乎我呢,何难堪之有在自我暗示下,可以尽快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在不久之后,定会有显着效果。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人前人后都保持谦逊的作风,忘却自己造成的思想上的尴尬,久而久之,习惯了,也说真实了。

33、对于“敏而好学”也许有不少人都能做到,而“不耻下问”呢?能有多少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问题,这可不仅仅是好不好学的问题,而且牵涉到自尊心、虚荣心的问题在内。

34、一般而言,身居高位的人都会耻于下问。只有那种身怀质朴、尊重事实、有求知欲望的高位之人才会下问,因为在其看来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都是自然,都是朴素的。

3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选自于《论语•公冶长》,意思就是说“勤奋好学,不以向比自己不如的人请教为耻。”

36、自认为比别人高明,就容易自满自大。有人提出建议,不屑一顾。向人家请教,会觉得没有面子。这样下去,愈来愈孤独,愈来愈固执,而不进则退,终究会难以赶上时代而遭到淘汰。

37、张立勇当初的背债情况,如果换做其他人,也许就会打打工混混日子了。因为在普通人的心里,辍学代表着自我学习能力不够;背债意味着贫穷,受不到人尊重。

38、其实人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并不真是什么都比别人强。人获得了社会地位,可能是某一方面的技能超出了常人,而不是所有的技能都超出常人。武术冠军未必写文章超过普通教师;大学教授游泳可能抵不上摆渡的老者。

39、敏表示敏捷、迅速、机警、聪慧等等,也有勤勉和努力的意思。在行动上不迟疑、不懈怠,不懒散,这就是敏。

40、韩杰,女,汉族,1999年生于河北邯郸。在2017-2018学年担任院团委副书记一职。连续三年在综合测评中排名专业第一名,平均绩点为93/0。大学英语四级637分、大学英语六级604分。现已成功推免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就读研究生。

41、(读解)我们现在谈到一个人是否有文化,首先看他是否有文凭,看看他是大学本科文凭或者研究生、博士后,是否有专家教授职称。但孔夫子不是这样看待“文”的,什么叫文?他的回答可说是毫不相干,与知识都没关系,孔夫子所谓的“文”是和修养结合起来的。如果没有修养,就不算一个文化人;文人要“化”,不“化”不算一个文化人。孔文子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个大夫,姓孔,名圉(yǔ),字仲叔,孔夫子对他也是很尊敬的,他的谥号为“文”,故被称为孔文子。于是子贡问孔子,他的谥号为什么被称为“文”,大家都知道周文王的那个“文”字,是他死后周武王给他追加的一个谥号,还有诸如汉文帝、魏文帝,这样的谥号不是随便可以封的。在那个时候给他封一个“文”字作为谥号还是不简单的,他凭什么、有什么资格取得“文”这个谥号?孔夫子就说:他是很不错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2、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得到‘文’这个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灵活,爱好学习,谦虚下问,又不以为耻,所以用‘文’这个字作为他的谥号。”不耻下问指的是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一件可耻的事情。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以上问于下,以老问于少等等,都称为下问。敏而好学指行动上的表现,不耻下问表明的则是态度和一种对学问的真正渴求。

43、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4、《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由孔子生前的话语从而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45、其实演员演出来的,还不是真正学习时的样子,毕竟假装和真做效果是不同的。真正用心学习时的人,在当时一眼就让你迷住。

46、最后通过自己努力学习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参加托福考试竟然考了630分,这个分数比很多清华在校学生考得还高。

47、如果让一个人去向别人求教,似乎就在承认自己没有别人强。而如果让一个社会地位高的人向社会地位低的人请教,更会觉得拉掉了自己的身份和架子。

48、没有学习能力,如果再去学习,那学不出什么成绩来,就是既浪费时间,又给别人说风凉话的把柄。但张立勇没有顾虑那么多,他只是去做了,而且做得很用心,结局也很令人感动。

49、“不耻下问”,已经成为一种良好的修养。其实隔行如隔山,人人各有所长,哪里有什么耻不耻的问题?应该改为虚心请教,更为合适。

50、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51、因为这事媒体开始关注张立勇,渐渐地,社会各界开始知道张立勇。

52、我不知道张立勇是否是因为读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而刻苦学习,但我相信,今天读过这句话的你,应该知道孔子老先生是多么的具有智慧。

53、接下来由肖依昕家长为大家进行了国学微课堂——《精忠报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向岳飞学习,学习他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最终报效祖国。

54、郑州大学2018-2019学年优秀学生干部

55、出自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56、孔子是一位富有勤敏精神的学者。夫子之所以从布衣成为“至圣”,就在于他能“敏而好学”,对一切知识都“敏以求之”,并且能“敏于事”、“敏于行”,所以最终才能“敏而有功,敏而仁”。

57、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释义:学习而从不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出处:《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8、那又怎样去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呢?说起来简单而又复杂。

5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指学习知识不会感到厌倦,教诲别人不知道疲倦。

60、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61、从图片上的字形来看,虽然写法略有不同,但都是用一只大手去抓一个、戴有头饰的女人的形象。其中个别字形中的手像是拿着杖械,表示抢亲除了用手之外,还要靠力量和武器。由此可知,“敏”这个字或许来源于古代的“抢亲”。抢亲必须迅速、敏捷而有头脑,而敏字的字形和字义都具备了这些条件。“敏”与妻子的“妻”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甲骨文中也时有混用:“敏”是抢亲的过程;“妻”是抢亲的结果。

62、不耻下问可以让一个人真正的软实力加强,不需要为了自我的面子而刻意伪装。一个人在刻意伪装的时候,内心是很纠结的;那“心在腼腆脸在笑”的撕裂感可以让一个人减少一定的生存质量。 

63、卫国大夫孔圉,天资很高,能做事,又喜欢研究学问。像这样的人,通常都自视甚高,看不起他人。有人劝他,大概也听不进去。但是孔圉不是这样,他肯向身份地位不如他的人请教,而且不觉得没有面子,实在十分难得。所以死后追谥为“文”,可以说当之无愧。

6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于事、敏于行、敏则有功。敏以求之,则成为仁人君子。

65、后来,钱学森成为了冯·卡门的左膀右臂,他为冯·卡门执行各种各样的计划,将他的理念迅速地付诸实践。钱学森夜以继日地工作,总是能又快又好地把手稿演算出来。他成为冯·卡门不可或缺的紧密助手,冯·卡门负责动脑,钱学森负责动手。他头脑敏捷,做事麻利,这样的人才真是千载难逢。不论是在冯·卡门的实验室,还是回到祖国,为国家效力,钱学森的勤敏好学都是始终如一的,当然了,他的敏而有功,敏而仁的人格魅力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所铭记的。

66、如何才能让自己真正得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呢?解铃还需系铃人,即然孔子提出了如何去做,那他一定也做出了什么表率行为。

67、成语出处 《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8、更重要的是,在孔子看来,真正有“文”的人,为了“学问”,为了“真知”,哪里有“学问”,哪里有“真理”,就向哪里求。求诗书礼乐之事,成仁义礼智之德。

69、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0、  敏而好学更多是强调一种学习精神。具备这种学习精神的,难能可贵的不是天资聪明,而是好学。天资聪明是学习的先天条件,这一条件具备为学习创造了一定的客观条件。但是,究竟能学到何种程度,还要取决于个人的学习态度。倘若一个人既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那么这个人就可以谓之是敏而好学。

71、“文”的意思,是勤学好问。孔子把它分开来说明,说成“聪敏好学”,加上“不耻下问”,使我们更加明白。孔圉凭这两个优点,追谥为“文”,是十分恰当的。

72、试想一下,有人向你请教问题,是不是觉得自己特别得有成就感?你是不是很乐意把知识告诉别人,会拉近了和那个人的距离?尊重别人是不是一种知礼的表现?

73、时刻告诫自己:为人要谦虚,想要学识进步,不懂要勤学多问,虚心请教提高自己,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74、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敏”这个字的字形演变及其象形图画:

75、像汉代孙敬读书的“头悬梁”,战国苏秦读书的“锥刺股”,都是敏而好学的体现。喜爱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不止只有学生当如此,工作中的人也是这样。

76、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7、如果你读我的文字到现在还是没有想读国学经典的冲动,那你可以到有学习氛围的团体或者机构里多体验体验,氛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多方面的态度,其中学习态度最可以改变。

78、《论语》讲到,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地向周围的人询问典礼相关事宜,当他问完之后。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孔子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知礼的表现啊。”

79、除此之外,“敏”还是达到“仁”的重要因素之也就是“敏而仁”。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能行的五者是什么呢?孔子回答说:“恭、宽、信、敏、惠。”这里“敏”是勤勉的意思,孔子的“仁学”绝不是什么停留在口头上的夸夸其谈的学问,而是需要在现实中努力去做,奋力去行,逐步实践。如果没有勤勉的行动,又怎么能完成这样一项重任呢?

上一篇:描写老师的句子和段落精品好句101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