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解释 1、高维泰写给袁富民的信《情见乎辞:致袁富民贤君早年一封信》 2、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读......
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解释
1、高维泰写给袁富民的信《情见乎辞:致袁富民贤君早年一封信》
2、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读”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3、看最后这条语录,“主忠信”,忠信是做人的根本,此次讲座的主题就是从这来的。对于“无友不如己者”此句,你们怎么理解的呢?通常的解释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人会说这不对啊,怎么能这样做呢?如果我们不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那些高过我们的人也不会和我们做朋友,那我们就没朋友了。但我要明确地指出,这样认为或者有这个困惑是错误的,因为不符合儒家的基本精神。“学而”篇整篇都是在告诉我们要怎样学习以成就君子人格,如这一章首先告诉大家,君子与人交往的时候要庄重,如果总是嬉皮笑脸的就不会有威信、威望,别人就不会尊重你。你不自重,别人怎么会尊重你?怎么会不轻视你?重则威,一个人要通过学习培养自重的德行,自然就有威望。而如果你没有这样一份庄重的态度,那么你学东西都是轻飘飘的,不往心里去,那么学则不固。而如何落实这个庄重?就要“主忠信”,把忠和信都做到了,这个“重而威”自然就做到了。那在择友这件事上也是要有标准的,儒家所说的“友”,跟今人所说的“朋友”大有区别,今天“朋友”这个概念都被用滥了。汉代大儒郑玄郑康成说“同师曰朋,同志曰友”,一个师门下的师兄弟称之为“朋”,这样的人会不会多?在古代是极少的,因为在古代一个老师一辈子所教的学生不会很多,而且“朋”不是你选的,是你老师选的。而“同志曰友”,志同道合的人才能称之为友,那友的数量会不会很多?不可能很多,所以古人常说“得三五同道足矣”,“得一知己足矣”。所以,“朋友”是很珍贵的,如果随便一个人你都称之为朋友,那你就是自甘堕落,所以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就是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是交友的根本原则,这没有错,大家不要困惑,本来朋友就没那么多,很有可能你一辈子都遇不到一个真正的朋友,你何必降低标准呢?儒家还说过要“见贤思齐”,这是儒家的基本心态,别人身上总有一个你值得学习的地方吧?孔子还讲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就是任何一个人身上总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那么当你以求学向道的心态与他人交往时,对方首先是你的师而不是你的友,如果对方真的是有德行的人,他也会用“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心态来对待你,自然把你当弟子,而当你比对方德行高的话,你愿意去教育和引导他,那你就是师。所以在儒家看来,社会关系中最常见的、重要的是这种教与学的师生关系,而不是朋友关系。另外,从语法上分析,“无友不如己者”也是指不要和不如你的人交朋友,因为“者”字不是虚词,这句话是者字结构,这句话就表达这么个意思,所以不仅是从儒家的精神立场还是从古汉语语法上来说,这句话表达的意思都是不要和不如你的人交朋友。这是儒家对待自己生命的态度,也是忠的一种体现,忠于择友的标准,忠于生命的态度。
4、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解释)。
5、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盗跖》)
6、叶公语孔子曰:“吾d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d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7、所以人家说的确实是爱情,只不过心态开放的古人,说的是同性恋之间真挚美好的感情。
8、指,出言必不让人怀疑,行为必定不弄虚作假,言行一致的,就如古代兵符相合一样。没有出言而不实行的。
9、 《论语·学而第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朱注:尽己之谓忠。)”
10、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1、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尾生和一个女子约好在桥下见面,尾生按时来了,结果左等右等,女子没来,洪水来了,尾生想既然我已经与对方相约,那我就要在这里等,于是他就抱着桥墩等,结果水面越升越高,最后没过了桥面,尾生抱着桥柱子被淹死了。当时很多人称赞尾生坚守信约,但孔子对这个行为并不欣赏,认为这并不是信,因为这个做法并不合乎义。
12、释义: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13、再比如《论语宪问》中的“以德抱怨”这句话,我们的理解是别人伤害你,你不能记别人的仇,要用德行去感化他。所以被很多道德高尚的人士所信奉。真的是这样吗?错了!让我们看看孔子的原话:“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用大白话翻译过来,就是你以德报怨,那拿什么去报德呢?别人以德来对待你,你要以德去回报他。他不用德来对你,你就要“以直抱怨”。这里的“直”就是原样的奉还,别人伤害你,你要伤害回去!
14、孔子曾说,一个人做事要把握住一条标准,如果这条标准没有把握住,大家就做不好事。这条标准是什么呢?
15、综合类:3270095128@qq.com
16、以上是关于儒家忠、信的概述,下面我举几个例子,具体谈谈在儒家思想中,忠信是如何体现的。
17、很多人都觉得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在的时候,儿子不应该到远方去,其实这同样是不的。
18、《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注重记述,算得上一篇结构完整的记叙文,人物形象鲜明,思想倾向通过人物表情、动作、对话自然地显露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19、不知不觉3个多小时过去了。我起身告辞。高老夫人硬是塞给我一沓台币,让我付计程车费。我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就这样我们依依不舍的道别。
20、 欢迎加入神霄道学QQ群:326272078
21、去年4月的一天,蔚之告诉我,4月27日晚上9时27分爷爷谢世!享年103岁!他还转了在台北的叔父高渭川的短信,说父亲无疾而终,这就让我深感宽慰!
22、子贡说:“请问再次一等的‘士’是什么样的?”孔子说:“说话一定要诚信,做事一定要坚定果断,这虽是耿直固执的小人,但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那些执政的人怎么样?”孔子说:“哎!一班器量狭小的家伙,算得了什么呢!”
23、《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24、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
25、记得我与高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91年,我在县志办当主任,县政协编乾县政协文史资料第二集,收录了我写的《高鹏传》,高老回家省亲,去县政协,看到我为他叔父抗日英烈高鹏写的传记,说要来县志办拜访我,在场的张勤老师是高老的故交,就拦住说;不用去,叫富民过来就是了!高老连声说:“使不得,使不得!那就大不敬了!”张老师说:“富民是咱的学生,没关系的。”于是,政协文史委的赵深如先生就到县志办来请我。赵先生说明原委,我就跟他一起到了政协。
26、你拿有限的生命去学什么没完没了的知识,你可真傻!
27、(出处)战国·孔子《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kēng)硁然小人哉。”
28、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之民国都言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鞅列传》)
29、而它本来的意思是:“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
30、这次相见,见先生童颜鹤发,唇边宿上胡须,清瘦而儒雅,颇似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画像。不同的是,他去年摔倒,腿骨骨折,只能靠轮椅活动,这就让我多了一份担心。
31、中国是一头沉睡的巨狮,当他醒来全世界都会震惊。
32、以上所讲,忠这个概念层次很广,爱国之忠,忠君之忠,待友之忠,忠实、忠义、忠诚、忠信,都是忠的含义。
33、最后再说一个,“言必信、行必果”,这不用解释了吧,可是孔子后半句说啥呢?他说,“硁硁然小人哉”。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言必信行必果,就是个小人啊。颠覆吧?后来孟子又补了一刀,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就是说,如果你人格很伟大,就不用搞“言必信行必果”这一套,说话做事符合道义就行了。他们的意思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肯定是做不到言必信行必果的。以前我这么想,也这么说,后来想法变了,难道不能随机应变吗?所以啊,人格上是大人还是小人,自私和利他都是表象,核心的区别是,对自己负责,还是对他人负责。
34、其实,那个浅尝辄止的家伙解释的也是错的。他浅尝辄止,专骗那些从不读书的人。
35、君子之道在儒家思想中极其关键、极其重要,如果大家读过儒家的经典,会看到大量对“君子”的表述。与“君子”对应的词是“小人”。现在很多人一提到“小人”这个词,就会想到人品低下、阴险狡诈一类,但其实儒家所说之“小人”的意思与今人不同,儒家所说的“小人”,是指社会地位比较卑微,没有学问,遇事斤斤计较,目光不够长远,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老百姓。为什么称他们为“小人”呢?最初是和社会地位高、有身份的“大人”相对应而言的。后来儒家从道德层面赋予新的意义,用“小人”指称那些对自己的德行没有主动追求的人。而“君子”是什么人?就是有自觉的道德意识,在小人中脱颖而出的对自己的道德要求非常高的人。所以,儒家在谈论“君子”和“小人”的时候,是从德行和地位这两个层面来说的,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观念认为,个人的德行与社会地位是相配的,《中庸》里说道:“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就是说德行广大者,地位、福禄、名誉、长寿都可以得到。从位的角度来说,就是在社会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因为大德行者可以在社会中起教化作用,可以引领更多的人在一定的思想高度上不断地提升自我,这就是儒家讲的道德教化。所以儒家说“君子”这个概念的时候,就包含了德行和地位这两个层面。居其位,同时有其德,才能称之为君子。大家应该背过儒家经典之一的《诗经》,里面首篇的第一句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所说的“君子”,根据《毛诗》解释是指周文王,为什么周文王能被称为“君子”呢?因为他具有崇高的德行,同时具有很高的地位。因此,“君子”一词包含了两个层次的含义:一个层次是指对道德有主动诉求的所有人,这个人群包括了圣人、贤人、君子,周文王属于圣人级别,他也是位君子。所以君子严格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概念上的君子包括了圣人、贤人、君子,而狭义的君子是专指刚刚进入到道德意识自觉,愿意在道德领域里自我提升的人群,譬如《论语》里的名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等等,这些名言里的“君子”就是广义的君子概念,如果与圣贤相对应地说,这个时候的“君子”就是狭义的概念,指进入到道德境界第一步的人。以上对“君子”的概念做一些简单的区分。
36、《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37、译文:叶公告诉孔子说:“我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便出来告发。”孔子说:“我家乡正直的人与这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这里面了。”
38、⊙一部侮辱道教的影视“神剧”《天蓬元帅之大闹天宫》
39、但是到了高老预期回家的日子,他却没有回来。我们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对于我们来说,这一直是个谜。
40、话说苏东坡的好友张先,八十岁时纳了个十八岁的小妾。
41、这句话有人觉得这是歧视妇女,因为把女子和“小人”相提并论。但在《论语》里,“小人”说的是“平民百姓”,而“养”的意思是“相处”。孔子这句话真实的意思是:男性和女性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官员和平民百姓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孔子并没有歧视妇女。
42、一个领导干部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43、关于忠的表现,我再列举一些儒家经典语句给大家看看,包括前面提到过的:
44、近义词:言而有信(yánéryǒuxìn)
45、出处: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
46、1949年于右任写给高维泰的:誓海鱼龙动,盟山草木知
47、就拿“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来说吧,有人觉得这是歧视妇女,因为把女子和“小人”相提并论嘛。但在《论语》里,“小人”说的是“平民百姓”,而“养”的意思是“相处”。这句话其实是说,男性和女性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官员和平民百姓的关系很难处理好。你看,孔子没有歧视妇女的意思吧。
48、所以其实这是句骂渣男的诗,各位男性朋友们千万别再用在情书里,纵使对方也不知道真相,但这句诗的寓意嘛,确实不怎么好。
49、很多人都曲解了这句话,由此可见断章取义是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