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 1、比喻是一种危险的东西,人是不能和比喻闹着玩的。一个简单比喻,便可从中产生爱情。 2、 而郑晓欣同学的观点则截然相反,她认为,萨宾娜的圆礼帽......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
1、比喻是一种危险的东西,人是不能和比喻闹着玩的。一个简单比喻,便可从中产生爱情。
2、 而郑晓欣同学的观点则截然相反,她认为,萨宾娜的圆礼帽代表的是她蔑视传统和父权制社会的威严。圆礼帽本该在庄重森严的场合里佩戴,但萨宾娜却让这顶帽子成为情趣的点缀,赤裸的时候戴那顶帽子,像是在亵渎传统,这是对媚俗的反抗。当赤裸的躯体和具有男性特征的礼帽并置时,构成一种反叛和凌驾其上的张力。这是萨宾娜性格和形象的重要体现,由此体现出她灵魂中十分具有叛逆性的一面。
3、 甚至要说,他们做爱远远不具有事后睡在一起时的愉悦.托马斯得出结论:同女人做爱和同女人睡觉是两种互不相关的感情,爱情不会使人产生性交的欲望(即对无数女人的激望),却会引起同眠共寝的欲求(只限于对一个女人的欲求)
4、对于这样的人生,书上写道:“她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
5、文章看到这里,或许会有读者提出疑问:既然媚俗有着自我终结的命运,那么为何我们却仍然能感受到媚俗的存在?
6、自学者和学生的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广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异。
7、也许上帝让你在遇见那个合适的人之前遇见很多错误的人,所以,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你应该心存感激。
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
9、真的,有些书是要白天读的,有些书只能晚上读。
10、托马斯对特蕾莎的态度是,又是隐藏,又是假装,还得讲和,让她振作,给她安慰,翻来覆去地向她证明他爱她,还要忍受因嫉妒、痛苦、做噩梦而产生的满腹怨艾。他从没有责备过特蕾莎,也没有和特蕾莎争吵过。在第七章第七节中,特蕾莎也终于明白自己的软弱是咄咄逼人的,是自己的痛苦和软弱迫使托马斯就范,直至他不再强大。
11、何为正,是重还是轻?巴门尼德答道:轻者为正,重者为负。他们到底是对是错?只有一样是确定的:重与轻的对立是所有对立中最神秘,最模糊的。
12、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1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14、在当今这个人人想要拼命追求的时代,米兰昆德拉却警示我们要逃避自由。那么,绝对的自由究竟可怕在哪儿?
15、她终其一生都在背叛,她我行我素、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和羁绊,她逃离了亲人、配偶、爱情和祖国,以为这样就可以轻松快乐地过一生。
16、忠诚使众多生命连为一体,否则它们将分裂成千万个瞬间的印痕。
17、 萨比娜的人在不在根本不像他所以为的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她在他的生命当中留下的那道灿烂而神奇的印迹,无人可以夺走。
18、牧歌在已知的事物中间循环移动,它的单调是一种幸福。但牧歌的局限性是仅限于伊甸园或乡村这种小环境,一旦要将牧歌扩展到较大的环境,那牧歌就不复存在,只剩城市里每天挤公交上班排队吃午饭下班累得要死的可怕重复,或是一次次夫妻争吵与上司的责骂。 而永恒轮回也未必就是坏的事情,从作者的角度看,历史的一次次重演可以使我们正视历史,并客观评价它究竟有什么意义,而不是加以美化或诋毁。通过永恒轮回对我们的启示,我们可能会学会认识人的脆弱性和人生真正的价值。
19、那这本书真的是令人嗤之以鼻的吗?为什么它会成为昆德拉最负盛名之作?为什么还会被《纽约时报》高度评价为:“这是一本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20、想起她那反常的需要:揭露自己的灾难,自己的丑陋,展示自己的悲惨,亮出自己断臂的残肢并强迫全世界都来围观。
21、我们不是为了惩罚而呼吁惩罚,是要用惩罚来消灭惩罚
22、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陈诺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随想吧!
23、 我们有理由责备人类因为对这些偶然巧合视而不见剥夺了生命的美丽。
24、她背叛了她的父亲,生活便向她敞开了背叛的漫漫长途。每一个吸引她的背叛是罪恶也是有利的。
25、自学者和学生的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广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异。
26、生活时常会让我们感到艰辛,并会让我们无数次目睹生命在各种重压之下的扭曲与变形。
27、看一看当一个人抛弃了所有他一直都以为是使命的东西。生命中还能剩些什么。
28、*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里查德·施特劳斯同名交响曲、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灵感来源
29、无法起飞的同时,他也找到了心灵的归属,特蕾莎紧紧牵着他,让他的心免于无家可归。
30、当心灵在说话,理智出来高声反对,是不恰当的。在媚俗的王国,实施的是心灵的专制。
31、也就是说,当我们不去背负责任和重担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会因为这种毫无束缚的轻松,而变得飘浮和虚空,变得没有了重心和方向,变得自己不能控制自己。
32、 托马斯的不忠突然间让她明白了自己的虚弱无助。
33、那些一直想用力赶走的人,等有一天突然不用力的时候,他们却悄悄走了。
34、描述了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普通知识分子命运多舛的复杂故事。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恋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比如,灵与肉,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意蕴深远,读它,你能领悟到智慧的力量,但又绝不枯燥。
35、 一句话,若出自于康德,哪怕是一声“早安”,要是说得到位,听起来也可能像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命题。
36、二人分分合合,特蕾莎每一次的离开,都让托马斯同时感觉到恢复自由的快乐,和思念特蕾莎的悲伤,但是后者总是久久纠缠着他,所以二人总会重修旧好。
37、唐是《文选》的巅峰时期,杜甫曾规劝其子云:“熟精《文选》理”,可以说此言代表了唐整个的文学审美取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文选》甚至是唐文学巅峰的奠基者。但是,宋庆历以后,文风丕变,《文选》始成式微之势,我们节选一段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来证明此说:“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呼‘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至庆历后,恶其陈腐,诸作者始一洗之”,简而言之便是宋初的文人因固守《文选》,致使文章内容雷同、用词陈腐不堪,故而庆历后,他们的后人选择打破陈规,向死而生。
38、托马斯认为,爱情与性是互不相干的,爱情不会使人产生性交的欲望,却会引起同眠共枕的欲望。所以他的前半生选择去找一些“性友谊”诠释自己的哲学观念“轻”;而他的伴侣,他所爱的人特蕾莎却完全是个“重”主义者,她要求灵和肉必须是统一的,她对待爱情的态度爱情是纯粹的,她不允许其中有一丝的肮脏之物。所以她必然要背负生命之重,因为她放不下她对待爱情那份特殊的执念。这份执念就是来源于他母亲的想法“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样的”她想去证明自己在托马斯眼中的特殊性,但她忽视了,如果一份特殊性需要被证实,那这份特殊性便是可有可无的。她扛下了生命之重,这份生命之重不仅来源于她的母亲,也来源于托马斯的生命之轻。
39、所以小说中描述当特蕾莎和萨宾娜唯一一次的共处,以彼此心领神会的托马斯的妻子和情人身份出现的她们,赤裸相见的时候,空气都变得极其暧昧和吊诡,特蕾莎是深深被萨宾娜吸引的。
40、萨比娜是一个生命之轻人物。她是画家,托马斯的情人之用弗兰茨的话来说:“萨比娜,您是个女人”,她具有自由奔放,野性难驯的艺术家特质。萨比娜的轻是不停地背叛,背叛自己的父母,背叛丈夫,背叛故国,背叛弗兰茨,她同托马斯一样轻视世俗传统的价值观,将媚俗看作一生中最大的敌人。但她并不清楚自己的背叛究竟有什么目的,她也未想过要给自己的举动寻找什么意义。背叛时她激动不已,背叛后却同样陷入忧伤。
41、一个人一旦选择投身政界,必然十分乐意把公众视作自己的判官,并一厢情愿而又天真地认为可以以此获得人心。
42、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就是描写了托马斯与特蕾莎、萨丽娜等众多女人之间的纠缠。如果你只是把它当做一本情感性爱小说,那么我劝你还是趁早放下,因为渣男男主托马斯可能会让你颠覆三观。
4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故事以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共和国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它围绕四个主要人物展开:托马斯、托马斯的情人特蕾莎、情人萨比娜和萨比娜的情人弗兰茨。在跌宕起伏、爱恨纠葛的情节中,我们讨论了精神和肉体,以及光明和重要性的永恒主张。这不仅是一部人们无法停止的爱情小说,也是一部拍手的哲学。
44、特蕾莎的软弱是以假乱真,她是真的强大,她在下一盘自己都没看穿的棋,但是结局她会彻底放下恐惧;而萨宾娜的强大是倒逼出来的力量,她是真的需要一个爱她的男人,成全她那份最真实的柔弱。有些人浑身带刺,往往不是为了伤人,而是保护自己。萨宾娜一生有两个重要的男人,弗兰茨爱她,崇拜她,却不能理解她。托马斯理解她,依赖她,却并不爱她。
45、视觉受双重限制:让人什么也看不见的强光和完全彻底的黑暗。
46、Es muss sein,意思是非如此不可。
47、在特丽莎的,那些书是友谊默契的象征。她也爱读书,她只有一件武器来与这个包围着她的恶浊世界相对抗:从市图书馆借来的书,首先又是小说。她读了大量小说,从菲到托马斯•曼。这些书不仅提供了一种能使她摆脱无聊生活的虚幻可能性,作为一种物体,它们还有着另一种意义:她喜欢腋下夹一本书在街上走。这与一百花花公子们的华美手杖一样有意义,使她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48、托马斯微笑并挥手鼓励特蕾莎,要她到彼得山上去。特蕾莎认为自己不能违抗托马斯,尽管她很累了,还是即刻出发。为什么特蕾莎如此遵从?因为她相信自己是忠诚不渝的,忠贞是她自己的唯一武器,在第四章第二十一节里,她认为两人的爱情是建立在她自己忠贞的绝对信念之上的。因此,特蕾莎几乎是强迫症般的坚持着爱情中的从属地位。
49、 我喜欢你的原因是你毫不媚俗。在媚俗的里,你是个魔鬼。”
50、大学生与自学者的差别与其说在于知识面,还不如说在于他们的生命力以及自信心。
51、人生恰恰是不存在轮回的!每个人都走在偶然的道路上,没有彩排,没有比对。昆德拉将人生比作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如同书中提到的那句德国谚语:一次不算数。一次就是从来没有。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人们肆意的生活,变得比空气还轻,随意的漂浮在空中,脱离了土地与人群。那么问题来了,重就真的残酷,轻就真的美丽吗?
52、人生如同谱写乐章,人在美感的引导下,把偶然的事件(贝多芬的一首乐曲,东站的一次死亡)变成一个主题,然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犹如作曲家谱写奏鸣曲的主旋律,人生的主题也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延展……在她绝望的一刹那,以凄凉之美诱惑她。人就是根据美的法则在谱写生命乐章,直至深深的绝望时刻的到来,然而自己却一无所知。
53、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但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很难读,每一句话都意味深长,读好它我可能得花上几年工夫,可它已经使我开始受益了。
54、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著名假说:原来的人都是两性人,自从上帝把人一劈为所有的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游着寻找那一半。爱情,就是我们渴求着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
55、 她好像总害怕有一天人们会对她说:“这里不属于你!回到你原来的地方去!”
56、 大家都知道索福克勒斯写过《俄狄浦斯王》,但是可能不知道索福克勒斯还写过《俄狄浦斯王在科洛诺斯》,这本书讲的是俄狄浦斯自我放逐以后的故事。他流浪到神喻里指示的圣地,并在此长眠。这本书讲的仍和命运有关,也揭示了一个道理,神的眼睛从未离开过任何人。俄狄浦斯的自我放逐自我惩治也是被神所注视着的。因果报应都会根据人的行为降临。俄狄浦斯的悲剧也是个人的性格悲剧,比如由于他性格刚烈暴躁,才导致他一言不合就杀死了自己的父亲。书中也有预示“坏脾气会产生多么坏的结果”。我相信注定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选择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毕竟“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
57、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昆德拉借托马斯之口道出了对人生的价值的质疑。而“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这句话,更是在慨叹人生的虚无。人生没有意义啊,昆德拉叹息着,否定着人生。
58、 你的身体和其他人的一个样;你没有权利觉得羞耻;一个东西有成千上万和它一模一样,你没有理由去掩着藏着。
59、知道人为何总是不能幸福吗?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而人,是讨厌重复的,我们喜欢新鲜。
60、背叛亲人、伴侣、爱情甚至祖国。直到再也没有什么能背叛时,她将陷入一片空虚。
61、 “媚俗”这一话题也是本书为人津津乐道的关键词之作为反媚俗的代表,萨宾娜这一人物形象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也有同学认为萨宾娜的反媚俗是不彻底的。胡清霞同学说:“我们回到刚才圆礼帽的话题。圆顶帽是在正经的场合才戴的,亲密时戴着变成了一种彻底背叛的象征。到了后来,圆顶帽的意义也在变,萨宾娜和朝夕相伴的老夫妇告别的时候,会流泪会难过,我想她也不是一个完全反叛的人,她对于感情和家庭生活还是很珍视的。”
62、大学越来越多,学生也越来越多。为了获取文凭,他们得找到论文题目。题目是无限的,因为一切都可以论述。档案馆里堆得那一捆捆发黑的论文,比墓地还要惨,即便到了万灵节,也不会有人去看一眼。文化就在大批的制造,言语的泛滥,数量的失控中逐渐消亡。相信我,在你原来的国家的一部禁书,就远远胜过在我们大学里随口乱喷的亿万言。
63、读完全书后,我突然理解了,弗朗索瓦.里卡尔对米兰昆德拉的评价,说他的文字思想是某种哲学意义上的撒旦主义形式。的确是这样的,米兰昆德拉是在以一个撒旦的视角,来洞悉这个世界,洞察所有人的内心深处。他严厉,不留情面的控诉。在建立牧歌然后又摧毁这个牧歌。让我们的灵魂在一次次的倒下后陷入近于绝望的挣扎。
64、从整体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叙述节奏主要由省略、概述和扩述构成,对不同速度的选择和并置不仅反映了音乐发展的逻辑,也反映了昆德拉的小说理念。例如第一章《轻与重》中,托马斯与前妻两年的生活却只用一句话“他和妻子共同生活不到两年,生了一个孩子”来概述,显示前妻在托马斯生活中的轻。
65、时局动荡,后来托马斯甘愿放弃体面的工作和情人,带着特蕾莎和狗去乡下,离群索居。
66、 人们忽视自己的身体,是极容易受其报复的;脸呢,什么也不是,只是一块标记着所有生理过程的仪表板,标记着看,听,呼吸以及思维的情况。
67、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便会以为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68、❖没关系,没有阴影的人,本来就无法理解阳光
69、千篇一律的皮囊也好,万里挑一的灵魂也罢,只有二者完美结合,才能让我们追求爱、享受生命的种种美妙。
70、爱上一个人,有时候是从一个比喻开始的,一个女人以一句话印在男人心里的时候,那是爱的萌发。但你永远无法知道这种爱的纯度有多高,因为爱中始终有二者实力的较量和无休止的欲望冲突。
71、看着我书桌上那本厚厚的外国作家的名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是我在8月中旬买的。所以读的时间比较紧凑…况且这本书本身就有点深度。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时在网上查过,这本书的推荐率还是很高的!所以决定就买它了!
72、世俗的爱,接地气的生活,面对生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才是生命的意义。
73、“任何一种风尚,一旦至于烂熟,必归于俗,必遭厌弃。”,这一切总结而来便是凌郁之老师的这句话。否弃《文选》,是符合美学“陌生化”规律的。
74、他认为,爱是通过和某个人共眠的强烈愿望来体现的,而绝非性欲。托马斯风流成性,以每年睡8个女人的纪录不断自我突破着。但是他从不和任何一个女人过夜,除了特蕾莎。所以当他有一天清晨醒来看到特蕾莎握着他的手还在沉睡的时候,他意识到必须重新界定彼此间的关系,或许“性友谊”是爱情、亲情和性欲之间更安分和懂事的存在。
75、另一方面,我在研究米兰要传达的感情观。“感情”总是玄而又玄。我以往以为,感情是纯感性的东西,如果你用太多理性思维去思维它,那么感情将不纯正。此刻这种观点几乎完全被颠覆。感情需要条件,需要理性的思考。你要清楚自我最需要的是什么,找个能够满足自我需要的人,然后包容他的其他缺点,履行自我对对方的职责,这才是感情。米兰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存在。”大概伴职责走过的感情才是真实存在的感情。写到那里,我才发现执着地追寻一个自我想象的人是多么愚蠢,感情是在异常的时段遇到异常的人。
76、但媚俗这个概念却也不终止于人本身,它可以衍生到人所创造的美学中去,这个概括性极强的定义,我们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它的存在。
77、但媚俗的重生往往也发生在过于坚决的反抗者身上,对媚俗的抵抗也极可能成为另一种媚俗:当萨宾娜的画作被当做反共主义画作宣传,当托马斯呼吁当局释放政治犯也成为托马斯心中的“非如此不可”的事情时,媚俗便在失去相对、肯定绝对的暗流中复生。
78、 “kitsch永远是人类的组成部分”那我们是不是必须kitsch,或者可以问kitsch是不是正面的现象?
79、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得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书的开篇就说过这样一段话。
80、永远都不要停止微笑,即使是在你难过的时候,说不定有人会因为你的笑容而爱上你。
81、真正的哲学真的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反应生活,创造生活。
82、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83、再次,这更像一本提出问题而非解决问题的小说,我们欣赏作品的眼光不应是急功近利,只要能从书中汲取到作者的思考,增加对人生的感受与思索就好,答案也许在书外的什么地方。
84、我被打动并进入的那刻是从最后一章“卡列宁的微笑”开始的。这一章很奇妙,没有它,小说依然完整,但是有了它,你觉得自己竟在小说中有了角色。
85、当他办完事,上车之前去旅馆酒吧,特蕾莎又是偶然值班,同样偶然地为托马斯服务。
86、往深处说,这是一部哲理小说,关于灵与肉、轻与重,偶然与必然等问题,都有带来发人深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