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孔子说的有关道德的名言 1、(释义)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3、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
孔子说的有关道德的名言
1、(释义)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3、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6、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7、 真相: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此处的“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一个人,只要他坚持下层的立场,就不可能是一个什么“忠君”主义者。事实上,孔子本人也不是一个忠君的人,否则他岂能抛弃鲁定公而去周游列国,照后来那些头脑冬烘的儒生所谓“忠臣不事二君”的观念,孔子岂止是“贰臣”,他不知侍奉过多少君主,不知是多少臣了。
1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孔子名句
12、面对心里只有刻薄和嫉妒的毒蛇,我们没有必要当那个无私的农夫。
1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4、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5、一清如水的生活,诚实不斯的性格,在无论哪个阶层里,即使心术最坏的人也会对峙肃然起敬。在巴黎,真正的道德,是跟一颗钻石或珍奇的宝物一样受人欣赏。巴尔扎克
16、春秋的时候,鲁国有法律,只要是鲁国的人碰到同胞在别的国家作为奴隶,可以出钱赎回来,然后再根据凭条来向国家索要赔偿,国家会给他们全额赔偿。有这个法律后就有很多人赎回自己的同胞,让很多人能够重返自己的祖国。子贡是孔子的门生,很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所以特别有钱,子贡赎回来了很多同胞,但是却不想要赔偿,当着大家的面撕掉凭条,想要分担国家的负担,他这个做法,在很多人看来是很有义气的,但是孔子听说了之后却大发雷霆,想要把子贡赶出去。孔子是这样说的,子贡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这样会让很多人不再赎回奴隶了,你有钱不想要赔偿金,但是其他人没有钱,他们如果要赔偿金的话,别人就会和你对比看不起他们,也就破坏了法律。
17、(翻译)孔子说:“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
18、子曰:“君子道者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19、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21、真正高情商的人,应当懂得换位思考,会让你难过的事,那就坚决不要对别人做,不论语言还是行为,都不要强迫对方接受,让对方徒增烦恼。
22、(释义)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23、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4、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25、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26、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27、译: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按时去温习和练习,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
28、译文: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29、 按照孔子的描述,我们可以活得有意义、有尊严,也有价值。我们并不是依据孔子的理想,实践孔子的理论,奉行孔子的理念。我们只是遵循本有的人性,顺乎自然的感情,过着合理的生活。做我们真正的自己,绝不是孔门的奴隶。尊敬孔子,却不把他当做神。
30、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2、(释义)孔子说:“即使大家都讨厌他,自己也不要随便附和,一定要考察一下;即使大家都喜欢他,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33、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名句
34、什么意思呢?就是上面敬老,下面才孝;上面尊长,下面才悌;上面散财乐施,下面才宽厚待人;上面亲近贤才,下面才择交良友;上面好德善行,下面才光明正大;上面厌恶贪腐,下面才耻于争夺;上面廉洁谦让,下面才讲究节操——一切都取决于上面。所以,孔子下面接着说:
35、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36、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7、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38、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3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0、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41、孔子对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行己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有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又见于《韩诗外传.一》、《说苑.杂言》、《文子.符言》)
42、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43、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4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45、解释: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了解他的过去,还要观察他的现在,这样的话,对那个人的了解还会不全面吗?
46、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4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49、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
50、(释义)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51、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邓肯
5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53、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日:“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
5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55、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56、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57、孔子说:“当然可以,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仍然快乐,富有而尚好礼节的人。”又说,“典籍上说,君子矜持而不争执,就会疑惑不决。”
58、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5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6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6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62、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63、(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6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