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什么是国学 1、其实,也别无他法,只能选其精华而学。但哪些是必学的精华呢?这本身也是个问题。 2、 答:读经典,如建楼盘。一层一层大地基,地基牢,可建百层摩天大楼。地基......
什么是国学
1、其实,也别无他法,只能选其精华而学。但哪些是必学的精华呢?这本身也是个问题。
2、 答:读经典,如建楼盘。一层一层大地基,地基牢,可建百层摩天大楼。地基浅,十层,八层,楼就摇摇欲坠,甚至像上海的房子一栋直直地倒下。那是无根基的楼。孩子也一样,仿佛流水线的产品,幼儿园,小学,中学,一路走来,如果是个豆腐渣工程的孩子。读完大学,往上深造的时候,有心无力,总是遭遇瓶颈,郁郁不畅。而经典就是孩童时代的深厚地基。(什么是国学)。
3、 但是我们问一问,我们的孩子,他自己怎么想?我们怎么能帮孩子自己做决定呢?孩子是属于他自己的,他从离开了母体,脐带剪断的那一刻,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如何立志,由他决定,不是我们。不要让孩子成为完成我们梦想的傀儡,不要让孩子承载着父辈未曾实现的梦,这一叶小舟,颠簸在世故的人海。
4、那么,国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章太炎的话来说,就是“国学的派别”究竟有哪些?他主要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经学的派别、哲学的派别、文学的派别,这些派别绝非儒学一家能够涵盖的。
5、诸子百家思想与学术对当代文明构建也有重要价值,例如《墨子》的“兼爱”、“非攻”,《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思想,都具有世界意义。管子的经济思想,医家传下来的大量中医验方、经络理论等都在当今发挥有益的作用。我觉得孙武打了一辈子仗,最后却认为不打才是最高明的。他是军事家,同时也是哲学家,他把军事实践上升到了形而上学。巴顿没有达到这一点,所以没仗打了,就消沉下去,无所事事。孙武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军事家。
6、 答:读经典的孩子的人生观是从小树立的,一个目标执行力很多年,也没有改变过,自然懂得承担。
7、章太炎指出,经学包含着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两家,每一家又有各个支系。他本人是古文经学家,认为今文经学所讲的,虽然不完全是宗教,但总体上倾向于此。对此,他是有些不满的。他认为,就“六经”本义而言,“无一非史”。《尚书》、《春秋》都是记事的典籍,是确定无疑的史;《诗经》大部分是为国事而作,只有少量的歌谣,所以也是史;《礼经》记载古代典章制度,是史的一部分;《春秋》胪列事实,中寓褒贬之意,是显明的史;《易经》蕴含着史的精华;《乐经》已经失去,但章太炎揣测它是家在乐谱和制度的,所以也包含着史的特性的。可见,章太炎坚持“六经皆史”说,所以正如汤志钧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在国学的派别中章氏并不专列史的派别。由于“六经皆史”,章氏反对对六经“推崇过甚”。这个态度当然和他古文经学的立场密切相关,然而,今日我们再来看“经”,它们究竟是不可移易的“常道”,还是需要与时变化的文本,那是需要仔细考量的,否则一不小心,我们就可能抬举出若干高高在上的教主来,对他们我们只有跪拜的分。
8、大学——修身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过程。格物就是探究弄清事物的发展之道;致知就是获取知识,诚意就是赤诚、真诚、忠诚之心对待壹切事物;正心,就是使自己的心正,是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修为高深的人,因此,修身的过程,就是探究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就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真诚地对待一切的过程,就是严个要求自己,完善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的过程。
9、 所以,读经典不是万能的,不读经典是万万不能的!
10、一种说法:我的孩子,只要开心快乐就好,不要成为什么天才,伟人对吗?
11、国学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道德经》《诗经》、《孝经》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
12、 现在成功学很流行,成功的人讲什么都是对吧。有些成功人士为了讲课更加有内容,有分量,常常讲一些成功过程中的艰难险阻,排除万难。其实,我们要知道,成功固然不易,但是也没有那么难,其实成功就是坚持。
13、1991年,张岱年在《国学丛书》序言中说,“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
14、我们今天研究“国学”这个概念的渊源与流变,可以说,张之洞在《劝学篇》里讲的“旧学”,梁启超转述的时候讲的“中学”,跟梁启超和黄遵宪1902年讲的“国学”,几乎是同等概念,实际上就是中国的这套传统的学问。可是,当时虽然这么讲了,但对于什么是“国学”,没有人作分疏。
15、中国的一部分士大夫紧张了起来,他们担忧中学会被西学吞灭;所以,他们就学着日本人的方法,提出“国学”的概念,以与西学相抗衡。当时的大多数士大夫,他们虽然觉得西方的科学技术好,却对西方的文化抱有深深的疑虑。(什么是国学)。
16、 我们所看到的那些问题孩子,在机场砍伤母亲的逆子,吸毒,K粉白粉的孩子,这颗问题的种子是在三岁,四岁,小的时候已经种下的,只是在这一天发芽了。
17、丰富的古典文学遗产,在当代仍是为人民提供精神食粮的取之不尽的源泉,从神话的女娲补天、媒娥奔月,到《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唐诗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宋词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到四大小说《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到公案小说的《包公案》、《海公案》,无处不见传统国学的存在。当人们摇头晃脑吟咏唐诗、谈论包公的时候,那种享受绝不亚于吃一顿大餐。
18、唐代另外一位诗人令狐峘huán,写过一篇《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释奠”日,是指古代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孔夫子的节日,“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释奠礼属于“三礼”中“君师”之礼,是祭孔规格中最高。诗中写到“肃肃先师庙,依依胄zhòu子群。”描写了唐代学校“国学”里面祭孔的盛况。
19、 答:人在追求梦想,财富的过程当中,往往会迷失自己,当然,迷失了自己的人也会有外人眼中的成功,或名,或财富。但是终有一天,迷失的本性会让这个人失去自己,甚至自由。比如寒门学子最终到了某个位置成了贪官。比如某个大律师认定自己这么懂法都不去打法律的擦边球实在太可惜了。都是迷失了自己的行为。还有的孩子为了迎合老师,下课不下楼玩,不去跑,为了迎合父母,装出很听话的样子,违背自己内心想要的玩耍,快乐的时刻。读经的孩子有很深的定根性,知道自己是谁,该做什么,越长大,越懂得做真正的自己。
20、那么,国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章太炎的话来说,就是“国学的派别”究竟有哪些?他主要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经学的派别、哲学的派别、文学的派别,这些派别绝非儒学一家能够涵盖的。
21、依照胡先生的意思。西学是普世之学,代表着人类的未来;中国的国学,不过是东亚的地方之学,而且已经过时,注定了要被西学取代。国学的存在价值,不过就像埃及金字塔中的木乃伊,或敦煌经洞中残存的经卷,供学者们研究之用。当然,如果能从这些过时的东西中,萃取出一些“精华”,补充今用,那就更好了。
22、研究国学与研究科学一样,要心无杂念。善于假设去寻找事物关系,从面实现道存万物的关联。不要试图用用已知的知识去后拼凑完美的世界,要明白所知有限,而知无限,学会用现有知识去拼图,在不懂处留有空白,从而更加的准确还原世界。
23、小学主要指的是文字学,有人说隶属于经学。国学是周代时中央设立的学校,有大学和小学之分。大学以诗、书、礼、乐为终点;小学则以文字学(字形)、音韵学(子音)、训诂(释义)的基本知识为重点。
24、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
25、 答,内心的宁静,安详,是专注的前提。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头脑里少杂念、静心的良好读书习惯,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26、 我朋友已经得到了。女儿背书的例子。女儿六岁半的时候,二年级刚刚开学,老师发下的语文书,第一个作业是背诵,女儿一口气把一本书都背完了。第二个星期开始学习,秋天,要找十个优美的描写秋天的成语。买了一本成语词典,那天是周末。结果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女儿把成语词典背了。
27、一根,指的是《易经》。之所以把《易经》归为国学经典的根,是因为她太重要了,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易经》有“三易”之说。夏朝的时候有《连山》,商朝的时候有《归藏》,到周朝的时候,周文王和周公共同完成了《周易》。《连山》、《归藏》的主要作用是占卜。因为《周易》足以包括其中的思想,所以到孔子的时候,他只保留了《周易》,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所以孔子认为学习《周易》就足够了。
28、 国学是生命之学,是生产、生存、生活,是奋斗和拼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故,衣食住行修。国学,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真实而幸福。
29、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释道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国家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30、专注力提高——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头脑里少杂念、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31、 我的好朋友老伍是为成功人士,经营的艾蔓服饰是服装行业的佼佼者!他本人是学中文的,也是教育行业,做服装厂前是做老师的。有一天他回来就跟儿子讨论去立志的问题,儿子没有反应过来,没有什么想法,老伍很纠结,一直追问下去,儿子说:“长大了想买法拉利。”老伍很失望,说:孙中山的理想是:“天下为公”,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的理想是:“为人民服务!”你今年还被保送到了外中读书的优秀学生,你的立志,理想是,买法拉利。所以老伍,现在开始让孩子读经典了,你想想,老伍的孩子,熟读了几万字的经典在心,一定是追求真理,而不是法拉利了。
32、梁启超、钱穆等人,开列国学必读书目,其实有些画蛇添足。
33、18世纪20年代前后,日本本土文化自觉,“国学四大人”荷田春满、贺茂真渊、本居宣长、平田笃胤试图最大程度地摆脱中国文化影响。荷田春满甚至向德川吉宗建议建立国学学堂,以反对运用儒学、佛学的态度对日本的古典做解释。江户时期,日本国学就是以追求日本固有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神道思想而闻名。
34、天道好还,黄遵宪、梁启超,若知当今兴起“国学热”,他们当含笑于九泉之下了。
35、荀子——概括为七个方面:一是蜕:学习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应该不断地有所发明,有所进展,日渐而月进,并且使之产生质变。二是虚:虚指的是学习态度。虚者,虚心、谦虚也。三是一:“一”是专专心致志的学习,“学之道,贵以专”。四是静:“静”,指的是心要静,而摒弃一切杂念。五是积: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六是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有了好的老师,便可以好学,“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七是友:荀子提出,学者应“亲友”,以求得在治学上的“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即不断地得到批评和指正,而日有所成。
36、这四库全书有近八亿字,基本囊括了“中国固有之学术”。
37、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建立永恒稳定的社会秩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构建和谐社会,而且是永恒的和谐,这是一个终极目标。
38、“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
39、钱穆先生在北大讲国学的时候(后来整理成书叫《国学概论》),首先讲,“国学”这个概念将来“恐不立”,然后说明,他书中讲的是“本国学术思想的流变和变迁”。而马一浮先生给“国学”重新下定义的时候,也说“今人以吾国固有的学术名为国学”,只不过他并不认可这个定义。因为人家会问:你是指哪个时代的学术呢?先秦的、两汉的、魏晋南北朝的、唐代的、宋代的、明代的,还是清代的?还有,你是指哪一家的学术?讲中国的学术,不仅有儒学,还有道教,还有佛学,你是指哪一家的学术呢?所以,马先生觉得把国学定义为“中国固有学术”,还是太笼统、太宽泛了。
40、从章太炎本人思想发展的历程来看,“国学”作为内容当然是贯穿其一辈子的思想主题。从他入俞樾的诂经学社做学生起,直至临终那一刻,他坚持的就是“饭可以不吃,学不可以不讲”。不过,“国学”作为一个概念却不是从来就在他的话语体系中获得合法性的。早先,作为国粹派主将的章太炎是用“国粹”来指称后来“国学”所代表的内容的。然而,不久他便将概念改换成了“国故”,并作有《国故论衡》。在第三个阶段,才有“国学”的概念的提出。晚年,章太炎还会使用“国性”来称呼国学。显然,就这四个概念的使用而言,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章太炎对“国学”的看法:“国粹”无疑显示了对传统文化的高度崇敬之情。但是,它难以回答“凡是历史上的就一定是好的吗?”这样的疑问。“国故”则似乎略微走向反面,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似乎给人某种灰尘仆仆的感觉,比不上“国粹”的古色古香。“国性”所指当然也是历史传统文化。章太炎认为,中国当时面对强敌外逼,即便亡国了,只要国性存在,依然有复国的那一天。显然,国性的含义是比较抽象的,不易把握。比较而言,“国学”的提法不仅中立,而且具体。以此为背景,我们似乎也能从“国学”立科而不是“国粹”立科的做法中体会出国家中正的态度。
41、胡适对“国学”的定义,深深地影响了数代人,当今社会上对国学的轻视与怀疑,就与他对国学这一定义有关。
42、 国学含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则是国学的心和灵魂。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才会出现了书法、国画、京剧、古琴等这些国学的表现方式。所以,这些国粹丢了不用怕,只要传统文化复兴了,这些源于文化而生的艺术形式还会出现。但文化一旦断了,这些国学国粹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43、国学的基本定义是什么?“国学”的现在涵义是“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的,所以国学无可争议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学术”。
44、孟子——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君讲礼,臣讲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礼。君礼于臣,臣必忠;臣忠于君而君不礼,其忠必退。
45、集部: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已被列入经书。现存比较早的文学总集是梁昭明太子的《昭明文选》。清代康熙年间编的《全唐诗》也很有名。个人的作品集比较有名的如《陶渊明集》、《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白居易集》、《欧阳修集》、《苏轼集》等。诗歌散文之外,还有词曲。宋词如辛弃疾《稼轩长短句》、李清照《漱玉词》都很有名。戏曲则有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孔尚任《桃花扇》等。还有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都是深受读者喜爱的名著。
46、“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诗经》、《孝经》、《论语》、《孟子》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
47、这种“自性的庄严”,是不是一般人不能实现呢?马先生当然实现了。陈寅恪一生提倡“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当然是“自性的庄严”的表现。马先生对这个“敬”字的解释,有一极重要的特见,他说《论语》里讲“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志”是什么,马先生说“志”就是“敬”。因此这个“敬”是不可以被“夺”的,因为已经构成个体生命的价值信仰,当然不可以“夺”了。
48、子部:包括儒家、墨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术数、小说家、释家、道家等。
49、清人《西巡回銮luán始末》这样写到:“学堂之设,(光绪)二十四年业已议有章程:县设小学,府设中学,省设大学,循序递进,给照为凭;大学卒业学成,乃咨送京师国学,覆加课试,量才授官。所学皆实用,所取皆通才,而国家收得人之效矣。”这里的“国学”,已经从周朝时候的“贵族子弟学校”,发展成为国家的最高学府了。
50、马一浮提出这样一个国学定义,它的了不起之处在哪里呢?它可以跟教育结合起来。你讲“国学是中国的固有学术”,那是关于学术史流变的学问,专业人员研究起来尚且困难,你怎么可能叫社会学科、自然学科、其他学科都来关注这样一个“国学”呢?一般民众更不用说了。
51、鬼谷子——权谋,是指在争夺、巩固、发展权力的过程中使用的一切灵活应变的手段。权力,是指能够直接支配他人,使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的.力量。权力带来财富、地位、荣耀。权谋天然地不受一切仁义道德、公平正义的约束;它甚至没有任何原则可言,唯壹的原则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权谋的合理性取决于权谋的结果,即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也。
52、 答:小学的教学大纲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认字量是2500字。一部《道德经》五千言,不重复的字1800,论语不重复的字1399个,加起来多少?3199个字,是不是,区区两部书就把国家教学大纲计划的小学认字量给灭了。
53、“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周礼》里面就有,《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唐代也有,你看庐山下面有个——现在也还叫——白鹿洞书院,这个书院最早是在南宋朱熹把它建成,成为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但是在朱熹之前,这个地方不叫白鹿洞书院,而是叫“白鹿洞国学”。白鹿洞国学是个什么意思呢?是所学校。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国学”这个概念是有的,“国学”这个名词是有的,但历来讲的所谓“国学”,都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明初设中都国子学,后改为国子监,掌国学诸生训导的政令。(3)国子监设有礼、乐、律、射、御、书、数等教学科目。近代以来所谓“国学”一词,有学者认为源自日本,江户时代中期日本思想界一部分人,如荷田春满等提倡对日本的古代典籍进行研究,以探明本土固有的文化,遂有“国学”之称。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推行欧化政策,导致社会出现彻底洋化的倾向。1888年,三宅雪岭、志贺重昂等人成立政教社,鼓吹国粹思想,以求扭转偏向。或许是受这种思潮的影响,1902年秋,梁启超曾与黄遵宪等人商议,拟在日本创办《国学报》。1904年,邓实发表《国学保存论》,论述了保存“国学”的重要性。1905年,邓实、黄节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保存会,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国学保存会简章》),出版《国粹学报》,撰稿人除了邓实、黄节,还有章炳麟、刘师培、陈去病、黄侃、马叙伦等,他们或为中国同盟会会员,或倾向民主革命。1922年4月至6月间,章炳麟在上海讲“国学大概”和“国学派别”。1934年,章炳麟在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对国学做了总结性的讲解。章炳麟上述几次演讲经过记录整理,出版了《国故论衡》、《国学概论》、《章太炎国学演讲录》等书,在二三十年代影响很大。章炳麟所谓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五部分,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国学范围的界定。此外,胡适、顾颉刚、钱穆等人也有关于“国学”“国故”“国粹”的种种论述。(5)
54、张振镛《国学常识答问》,商务印书馆1935年初版,我的本子是1936年第四版。
55、所以,最后大家比较公认的,“国学”的定义为:国学,就是指中国固有之学术。
56、孔子——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此上就是为人之道,是人都要努力做到!
57、西方固然好,但国学不能少。西学主讲如何立,国学主讲如何破。不破不立,不立不破。
58、谭正璧《国学概论讲话》,1933年,作者写的凡例,我的本子是1936年上海光明书局第五版印本,蔡元培题写的书名。
59、孔子——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此上就是为人之道,是人都要努力做到!
60、自“西学东渐”之风后,为了区别开“西学”与“中国之学”,便产生了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这个国学概念。
61、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学术泰斗季羡林提出了“大国学”的初步设想:“‘国学’应该是长期以来由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涵盖广博、内容丰富的文化学术,而绝非儒学的代名词。”后来,他进一步补充道:“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
62、1923年,胡适给“国学”下了定义:“‘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
63、国学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道德经》《诗经》、《孝经》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
64、除了太炎先生的书以外,其余都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半期,这类书籍在当时印数非常大,有的书例如上面的《国学常识答问》居然在一年之内出过四版,可见那时国学受重视程度和普及程度之高。那时培养起来的学者,后来有不少人成了国学大师。明白了这一点,也许我们能够进一步明白为什么今天出不了国学大师,因为根本没有按照国学的模式去培养大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总是事实吧!我这六种书的后五种,是一次性在琉璃厂选购的,当时我在考虑,如果有一天要开国学概论课,还可以拿来混饭吃,不想现在派上了用场。我们从上面所列的六种书中可以了解当时“国学”究竟包括哪些内容。
65、点击文章标题下方的蓝色字体“中华儒学研究院”,关注中华儒学研究院
66、宋代司马光修了一部《资治通鉴》。为什么修这部书呢?因为二十四史是纪传体的,纪指帝王的生平行事,传指大臣和历史人物的生平,总之都围绕着人来叙述。例如项羽和刘邦争天下的过程,在《史记》中分散在《高祖本纪》、《项羽本纪》、《萧相国世家》、《留侯世家》、《淮阴侯列传》等篇中,理不出先后线索。司马光就把所有的大事按年叙述,把整个历史按年月先后逐一叙述出来,成为编年体史书。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67、经典是几千年来沁透人心、影响深远、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
68、毛泽东反对拘于一家一派之言,主张“庇千山之材而为一台,汇百家之说而成一学,取精用宏,根茂实盛”。循“博学于文”的学习之道,毛泽东博览群书,对各种学说“挈其瑰宝,而绝其淄磷”。
69、有人主张把门关起来,把欺凌者挡在外面。——显然行不通!因为人家带着刀剑和枪炮,绝不是为了“宣扬国威”和“争一口闲气”,他们是为利益而来,不拿到真金白银,怎能善罢甘休!我们关起门来,他会破门而入。
70、200台湾学者龚鹏程出版《国学入门》一书,认为:“国学这个词,指的是中国传统的学问。”
71、“不此之惧也”,意思是,他梁任公“不惧西学滚滚而来”。梁启超为这样说呢?因为他当时坚信我国文明是“大道”,有强大的自新能力,终将融合西学。他自信地说:“但使外学之输入者果昌,则其间接之影响,必使吾国学,别添活气,吾敢断言也。”
72、 国学包含哪些内容?也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73、比如《吕氏春秋·贵公》上有个故事,说楚国有人丢了一张弓,却不去寻找,他说:“楚人丢了弓,但总有楚人捡到,又何必再寻找呢?”孔子听了之后,说:“去掉‘楚’字,更好。”老子听了之后,说:“去掉‘人’字,才好。”
74、到2008年,钱穆《国学概论》出版,里面竟然这样提出,“‘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何者应列国学,何者则否,实难判别”,“不得已姑采梁氏清代学术概论大意,分期叙述”。钱先生“不得己”只好采用了梁启超的说法,以中国历代学说思想为脉络。
75、为什么读经典打底的孩子在深造的过程中更容易突破瓶颈?
76、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现“国学”概念产生于十九世纪,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77、孟子——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君讲礼,臣讲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礼。君礼于臣,臣必忠;臣忠于君而君不礼,其忠必退。
78、可是,近些年谈国学的人,一谈国学就说儒家之学(简称儒学),以为除了儒学,就没有国学;或是认为,只有儒学才是真正的国学。
79、韩非子——统驭理论:“精诚为道,运筹为术,组织为器,人才为本,制度为体,文化为魂”,带你修炼六个方面的能量,帮你完成从攻城略地到运筹帷幄、从创业有成到基业长青的惊险一跃,成长为新经济时代的新型领袖。
80、(5)《全宋文》、《全宋诗》、《全宋词》、《全元文》等大型总集的编纂出版,使古典诗文词的结集取得长足进步。
81、国学与西方,本来就是中国与各国的对比。只是西学被整合成了一个西学,细分是各国,各民族。
82、随着中国对西方学习的加深,西方的思想学术大量涌入中国,大有吞灭中国故有思想学术之势。
83、为保证丛书的学术权威性,丛书作者均为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和教授,且是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所撰写的文章力求全面、准确、简洁,以3—5万字的篇幅,对每一学科进行概括性介绍。文章中适当略去了学术著作中的繁琐引证,以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领略精要。
84、这段话不一定是历史事实,但很能反映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一向追求“大”的思想境界!
85、 唐代诗人李中,写过一篇《壬申岁承命之任淦gàn阳再过庐山国学感旧寄刘钧》。里面写到与同学共读时候的场景,“读书灯暗嫌云重,搜句石平怜藓深”。这里的“国学”,指的应该就是庐山下面的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建于南唐李氏朝廷,时称“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与当时的金陵秦淮河畔国子监齐名,学者争相往之。
86、五行八卦在国学中的作用,相当于西学中数学的作用,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科,基础没有了,所有的体系就瓦解了。
87、学者、知识人士应该有“自性的庄严”,一般人士、没有文化的人有没有“自性的庄严”?当然有。我们看《红楼梦》,当贾赦要娶鸳鸯做妾的时候,鸳鸯坚决不允,做了很多极端的举动,包括破口大骂,甚至把自己的头发剪下来,所彰显的就是鸳鸯这个年轻女性的“自性的庄严”。孟子讲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更是“人的自性庄严”的突出体现。人的“自性的庄严”,就是人的良知,匹夫匹妇都可以做到,男女老少都可以做到,有文化没文化都可以做到。我们当下所缺的,就是这种人的“自性的庄严”。当代文化价值理念的建构于中国传统这一块亟须填补的,我认为是以“敬”来带领的这些价值理念,包括诚信、忠恕、仁爱、知耻、和同等,这是最重要的亟待填补的精神价值。
88、学过中学历史的人都知道,近代以来,尤其是1840年以后,中国屡受列强欺凌,国人无不以此为耻。
89、语文能力增强——背熟《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易经》、《论语》、《大学》、《孝经》、《老子》、《中庸》、《孟子》、《文学启蒙》等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将达到5000字左右。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90、近几年来,国学热潮的兴起说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弘扬中华国学,绵延优秀文化传统,新世界出版社于2002年初即开始着手编辑出版中华国学丛书。观国内出版界,高深的学术研究专著不乏其书,而面向普通读者的国学读本尚为空白;学术界内,耄耋之年的学界泰斗不乏其人,而普通国人、尤其是青年学子对国学知识尚知之甚少。
91、秦朝之后,国学沿化而成了“太学”、“国子监”,再后来,就演变成了“国立京师大学堂”,也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92、 答: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尤其在13岁前,具备某些超强的能量。正常坚持读经一年的孩子,无论古文还是现代文,基本上能够读两遍,背出来。这是科学,是因为一年的时间磨练了脑细胞,培养了立即记忆的能力,孩子具备这种能量。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50%的孩子能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
93、《礼记·学记》中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塾,d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古时候教学,家里有私塾,乡里有乡学,郡县里有郡学,国家京城里有太学。孔疏引正义曰:“国有学者,国谓天子所都及诸侯国中也。”这里的“国学”,指的是诸侯在国都所设的学校,应该是级别最高的教学机构了。
94、当时,西方以坚船利炮扣开了中国的门户,西方的势力在全球呈现出兴盛之使;清王朝为了自强,不得不学习西方的军工技术,这段历史,后世称之为“洋务运动”。
95、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96、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97、 而我们的孩子多可怜啊,晚上写,认生字,背课文哪一天是晚上八点之前做完的?哪一天不是早上七点起床的?如果我告诉你,你的孩子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六年,只是认了2500个不重复的字,而且这些字没有生僻字,没有高难字,都是以小猫钓鱼为起点的简单字。六年的付出,你...心酸吗?值得吗?
98、“国学”这个称呼从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先用的,我没查考,大约总在一百年以上了。
99、钱先生的“不得己”,实在是对“国学”概念众说纷纭、难以定论的客观呈现。扩展资料:其实“国学”这个名词并不是起源于中国的,首先是在日本的文学界提出的“拯救国学”。
100、一定要学国学,一定要读经典,读书的过程就是为自己的人生赋能的过程,读什么样的书,就是用什么样的能量和智慧为自己赋能。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周易》讲宇宙之道,《道德经》讲处世之道,《论语》为人之道,《管子》讲经济之道,《孙子》讲谋略之道,《韩非子》讲管理之道,《鬼谷子》讲外交之道 。
101、 答:在庄子笔下,我们看到他如何梦见蝴蝶、欣赏鱼乐、曳尾于涂、笑傲江湖。他口中的比喻,有如连环之珠,晶莹剔透而闪耀慑人,能使听者驻足沉思、若有所悟,甚至自觉惭愧、若负平生。--经典的世界,是天马行空,想象力驰骋的世界。从庄周梦蝶,到庖丁解牛...
102、“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周礼》《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唐代也有,庐山下面有个白鹿洞书院,后来南宋朱熹把它建成为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但在朱熹之前,这个地方不叫白鹿洞书院,而是叫“白鹿洞国学”。“白鹿洞国学”其实就是一所学校。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国学”这个概念是有的,“国学”这个名词是有的,但历来讲的所谓“国学”,都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
103、我们现在,不能再像胡适他们,把国学看成是过时的、僵死的学问;也不能再像梅广迪、吴宓他们,把国学与西学,看成是平等的学问。我们今天需采取梁启超的态度,恢复我们的文化自信,重新恢复我们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