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书法家的故事100字 1、康熙的母亲对书法颇有研究,尤其喜欢当时书法大家赵涵的一些字帖,便让康熙学习。康熙也乐此不疲,学习一个时期后康熙觉得差不多了,便试着上街写字。一......
书法家的故事100字
1、康熙的母亲对书法颇有研究,尤其喜欢当时书法大家赵涵的一些字帖,便让康熙学习。康熙也乐此不疲,学习一个时期后康熙觉得差不多了,便试着上街写字。一天,他以秀才的身份去周至县城私访,在大街上铺开纸张,挥笔写到:“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知年”。
2、韦诞也是当时一位书法家,据说他手头东汉大书法家蔡邕的“笔论”,因此他的书法水平非常高,当时人都推崇他的书法,认为是当朝第一书法家。
3、每天写完字后,张芝就到自家后院的池塘里洗笔洗砚,久而久之,池水竟变黑了。
4、几句续诗,便把全诗激活,把原本开头几句平淡的诗句也变得有了意义。全诗成了一首带有元曲情调的婉约缠绵的离愁别绪的佳作,人情人景,别有一番滋味,令人拍案叫绝。
5、 3 王羲之与天鹅饺子
6、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7、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8、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但是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最后构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9、钟繇是东汉末年人,他对于书法学习十分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据说他以前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
10、祝允明按约来到太守家,坦坦荡荡收下银子,便开始挥笔续诗,不一会儿,续诗写完了,众人观看,只见画面上写道:“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大柳树。任凭你南北东西,千丝万缕,总系不得郎舟住。这边啼鹧鸪,那边唤杜宇,一声声行不得也,哥哥!一声声不如归去!”
11、王羲之看罢,小嘴一撇,心中暗想:这缺少功夫的字儿,也只有配在这陋巷小店门口献丑罢了!但他又一琢磨: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饺子有什么出奇?这是谁开的饺子店?竟敢如此狂傲!
12、徽之仰慕竹林七贤,特别爱竹子。曾寄居在空宅中,令人种竹。人家说,你是暂住几天,干吗还要大动干戈?他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13、王徽之字子猷,是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兄弟之间,徽之与七弟献之感情最好。羲之的儿子都善书,徽之有一件行书《新月帖》保存下来,见于辽宁博物馆藏的《万岁通天帖》长卷中,虽是唐代的摹本,但弥足珍贵。
14、少儿成人书法培训班,专业硬笔毛笔书法培训:223250883
15、智永禅师为隋、唐间人,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因非常用功练习书法,用坏的毛笔都弃置在大竹篓里,经年累月之生,积了五大篓,于是他自己作了铭文,并埋葬了这些笔头,称为笔冢,可见得他爱书惜物的襟怀。
16、近年来,全市老年工作始终坚持贯彻落实d的离退休工作方针政策,坚决做到退职不退责、退休不褪色,在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四新”主目标和“四化”主抓手,不断靓化教学成果,坚持政治建校,始终把准办学方向,立足“五联办学”,不断扩大教学规模,坚持创新发展。持续优化教学模式,老年文化事业不断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17、有一年新年,王羲之连贴了三次对联都被喜爱他的字的人偷着揭走了。临除夕,不得不又写了一幅。他怕再被人揭去,就上下剪开,各先贴上一半。上联是“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这样,果然奏效,人们见他写的不是吉庆红火的内容,也就不再揭了。到了新年黎明之际,王羲之又各贴了下一半,对联就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路人闻之,皆击掌叹绝.
18、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
19、他深知笔墨的精神深度是由修养决定的,“字外功”的修炼尤其重要。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素有“书画同源”之说,又有书画为“诗之余”
20、 有一天,献之独自在书房里练字,模仿父亲的笔法接连写了十几个“大”字。他选了一个字送给父亲看,满以为会得到称赞。谁知,王羲之看了什么也没说,只是提起笔随手加了一点儿,“大”字变成了“太”字。
21、老人说:“其实,我不是来告状的。因为看到你写的字是那样美妙,想收藏它作为珍品!”张旭听了,觉得不寻常,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喜爱书法。老人说:“我父亲活着的时候十分喜爱书法,留下了许多书法作品。”
22、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明白是怎样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这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23、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24、虽然羲之表示自己的草书不能与张芝抗衡,但他并不认为张芝精熟的功夫高不可攀:“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如果我也像他那样苦练,未必落后于他。”
25、西晋有个叫王育的,是京兆人,自小父母双亡,为人牧羊。他每次路过学堂,看到学童读书写字,想及自己不能上学,就伤心流泪。放羊空隙,他折蒲杆在地上画字学书,为此丢失羊只,主人要他赔偿,王育只好卖身赎羊。
26、“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己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27、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28、书法家张芝在书法上具有高深造诣和杰出的贡献。张芝自幼通经史,勤学书法,练字不择纸笔,他有时拿着抹布蘸水在石上写,有时执筷子在桌上划,甚至家里准备缝制衣服的布帛,也都是他先用颜色书写后再染了使用。
29、不速之客祝枝山听了,知道他们在取笑自己专吃白食,但却假装不懂,便也吟了一首:“来得巧,正逢时,劝君莫怪盘中食,此公满腹锦绣才,不让吃喝哪来诗?”
30、王徽之在山阴县住的时候,一天晚上突降大雪。他看到皑皑白雪心生感慨,马上叫下人斟了酒来,一个人在屋里踯躅彷徨,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王徽之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戴逵。
31、北宋绍圣四年,米芾出任江苏安东县(今涟水县)知县,主政两年,多有惠政。期满离任时,乡绅百姓略备薄礼为他送行以示感念,米芾一一婉拒,并再三叮嘱家人:“凡公之物,不论贵贱,一律留下,不得带走”,还亲自逐一检点行李,生怕家人暗自夹带。
32、有一天夜里,王羲之练字到深夜,他逐个字逐个字地看着、思考着,对自己的字还是不甚满意,他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
33、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名扬天下,他的书画同壁,并在书法中融入绘画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