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心学经典句 1、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培养德性,这是为人处事的基础。德者,形而下;道者,形而上。德者是实践行为的准则,易于落地执行,用来规范自我、精修善思......
心学经典句
1、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培养德性,这是为人处事的基础。德者,形而下;道者,形而上。德者是实践行为的准则,易于落地执行,用来规范自我、精修善思、持续精进。道者,为人处事的意识精神文化层面的升维认知,源于内心精进的修行和开悟。
2、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3、懂得明哲保身不难,难的是懂得什么时候挺身而出。
4、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5、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6、故事背景: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相当于是在问,人生的终极价值是什么?
7、故事背景: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心学经典句)。
8、感悟:克制自己,是为自己泛滥如河的私欲筑起一道堤坝,势必要固若金汤、滴水不漏。如果留存一点私欲,就如同在堤坝上豁开了一道口子,很容易就造成大坝的决堤。因为这时你整颗心都还是欲望主导的,只是潜伏了下来。所以克己修身,是来不得半点妥协的。
9、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
10、感悟:如今是个看脸的世界,注重的是颜值,整容更是遍地横行。这些人,真该看看王阳明这句话。好在还有一句“主要看气质”,倒还合乎阳明心学的宗旨。
11、〔唐〕李白*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唐〕杜甫*浩荡入溟阔,志泰心超然。
12、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
1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4、 因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说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王阳明其实就跟他说了一句话: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绝不是要别处再求一个凌驾于人心万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15、王阳明:你死都不怕,难道还会在乎一条内裤么?
16、为学应当反身自省。若只是责备他人,就会只看到别人的不对,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若能反身自省,才能见到自己有许多没有做到的地方,哪里还有工夫责备别人?
17、大意: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练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18、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19、为学应当反身自省。若只是责备他人,就会只看到别人的不对,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若能反身自省,才能见到自己有许多没有做到的地方,哪里还有工夫责备别人?
20、正如阳明有诗曰:人人自有定盘针,万物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21、这即是“知行本一”——有什么样的认知,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22、感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就是人生的常态,稀松平常得很。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里。这就是完整的成长过程。
23、专制政府的死穴就在于其治下民众的情绪没有一个宣泄口。对民主政府而言,你不喜欢执政d没关系,下次投票选在野d就行了。而专制政府的执政d承担了民众所有的不满,发展到最后连某人家门口的路没修好他也要骂上政府两句,如何能够避免社会的动荡?
24、感悟:为什么厌弃外物就是骄横怠惰?因为那背后是你对这个世界的鄙夷,以及不屑为伍。而世界只是自然,运作只依造化,又有什么可鄙夷和不屑的?
2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26、大意: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练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27、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泛海》)
28、所以不要害怕生活中的痛苦,那正是在为明天的快乐打基础。王阳明同时还告诉我们,实在忍不住,就哭出来吧,发泄正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最好方式。
29、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30、对于修养,为什么“他一疑,事就成了”?因为这样的人做不到一心不动,于是就有了被人迷惑和利用的可能。计谋、策略只能应对一事,修养则可以应对一生。前者总是悔之晚矣,后者往往有备无患。
31、“乐是心之本体。仁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欣合和畅,原无间隔。”
32、阳明先生说:“念如何可息?只是要正。”这个念头怎么可以压下去呢?只要它正就好了。那如何才能让念头保持正呢?心正则念正,念正则事正。
33、静不静,动不静。当心恐惧是思想。为什么要区分动和静?
34、点题:我心由我不由天。只要此心不动,如何都是安然。
3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36、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陈眉公《幽窗小记》
37、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是说,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
38、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39、我们努力去学习,不停的跨界去掌握未知的世界,但是,有些人未必有很好的效果,表面上看,好像没有遇到真正的良师,没有一个提携自己的贵人。其实,真正的老师和寻觅的贵人就是我们自己,有的时候学会了很多知识,可以解释很多的道理,却忽视了对自己认识。
40、真心诚意想做王阳明心学的信徒,好好生活,好好做人,听到自己内心善的声音,听从自己内心的良知召唤,也就够了。
41、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42、 王阳明露出满意的神色,向和尚轻轻地摆手说:“去吧,回家去照顾你的母亲吧。”第二天,和尚离开寺庙,重回人间。
43、身外之物不可迷恋,不属于你的东西,也不能留下。王阳明一直在强调用豁达的心态来为人处事,不要让所遇的东西成为自己内心的一个羁绊,不能让名利和欲望,牵制了自己的内心。现在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越来越注重物质的追求,忽略了自己内心心灵的一个愈合,王阳明的这句话,其实也是一种适当的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