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存在主义三原则精品好句48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萨特存在主义三原则 1、那就是记得萨特是受法国极其特殊的菁英教育成长的。每个社会都有其菁英教育,但除了法国之外,很难找到别的地方,菁英教育的核心是哲学。一直到今天,......

萨特存在主义三原则

1、那就是记得萨特是受法国极其特殊的菁英教育成长的。每个社会都有其菁英教育,但除了法国之外,很难找到别的地方,菁英教育的核心是哲学。一直到今天,法国的大学入学考试仍然必考哲学。今年最新的大学入学哲学科考题,要求高中毕业生回答的,是“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什么?”、“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或者就考卷上给的一段选文解释,那段选文,出自斯宾诺莎(荷兰哲学家)的《神学政治论》。

2、这个时期,社会文化思潮的最主要的趋势就是力图在痛苦的反思中,批判过去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等等,寻求使西方社会摆脱精神苦闷的新价值观、新人生观、新社会观等等。 所以,新思潮在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民族学、语言学、科学学、情报学、未来学、管理学等领域中层出不穷。(萨特存在主义三原则)。

3、固然,我没有选做亚伯拉罕,即便如此,在每一时刻,我也必须在行动上做出示范。对于每一个人而言,他每发生一件事情,都好像是全人类在用眼睛盯着他,并且要他用他的行为来引导他自身。每一个人都应当自问道:“我真是属于这样一类人,有资格使自己的所作所为成为人类的表率?”如果他不这样自问,那么他便是在掩盖自己的烦恼。

4、萨特是菁英中的菁英,他考的是法国最顶尖的大学——高等师范学校,他是他们那届的榜首,意味着,他拥有最强悍又最敏锐的哲学思辨心灵。

5、到这里,萨特的存在主义已经显示出与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区别。

6、1980年4月15日,萨特去世了。在巴黎,数万人走上街头为萨特送行,这是在作家维克多·雨果逝世之后,法国出现的最隆重的送葬场面。当时的法国总统德斯坦,还以公民身份加入了他的送葬队伍。

7、价值是对人的自由的要求和召唤,并且是自由的本来目的,所以萨特宣称:

8、让-保罗·萨特(Jean-PaulSartre,1905-1980)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存在与虚无》是其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代表作。《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成文于1946年,是萨特在《存在与虚无》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进一步阐释其存在主义学说的文章。

9、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同阶段的不同理论色彩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不管它怎么发展变化,有几个基本点是较为一致的。这就是反对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重新解释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早期与晚期的相互矛盾,强调马克思与恩格斯以及列宁之间的矛盾,特别重视阐述异化学说和人道主义,认为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并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等持怀疑或否定的立场观点。

10、萨特说,“自在”与“自为”的联系,依赖于“自身”;没有“自为”,“自在”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他说:“存在先于本质。”

11、作者在想象中不断地否定世界,超越世界,变革世界,在此过程中同时把握世界。这就是说,世界只对那些立志变革和设计世界的艺术家才暴露出自己的秘密。

12、超人哲学是个人的,英雄的。借佛家语,是小乘。萨特的哲学可谓大乘。我以为大乘是对小乘的误解。小乘真实,是个人自己超度自己。

13、萨特没有结婚,没有孩子,但有一个长期的伴侣和情人;加缪结婚、离婚、再结婚,有两个孩子,阿隆和妻子互相“从一而终”,晚年他更感家人是他最大的慰藉。

14、萨特并不很擅长在面对公众的场合讲演或直接与敌手辩论,他有时对电台或电视采访甚至会感到局促不安,但是,他的文字极其生动犀利,也富有表现力和煽动力,所以,不仅在知识界,也在社会上广为传播。他在他活着的年代里的巨大影响力主要是文字赋予他的。他不知疲倦地写作,而且几乎在任何场合都能写作。他晚年失明,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他不能写了,他的生命也就快结束了。我个人认为他的戏剧写得最好,时评、政论和小说其次,哲学也很不错,属于20世纪法国人中思辨力最强的之列,但无论如何还是赶不上同世纪最好的德语哲学家如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至于和地道的英美分析哲学相比如何,则看各人的口味。

15、但是,突然我听到身后有脚步声:有人在注视我,我立刻觉得羞愧,而这羞愧同时就标记着我思的出现。

16、一方面要避免向自在存在的转化,另一方面又要除去纠缠着自为存在的不安,获得存在的确实性。这就涉及到艺术和文艺创作问题。萨特说:“我们不可能同时既揭示又生产。”为什么呢?因为虽然被创作的东西对于他人来说似乎是确定的,但对于创作者本人来说则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改变这条线、这块颜色、这个词;因此它永远不能强使我们接受它。”如果遵循习俗,传统和其他标准进行创作,作品可能在我们眼里保持其客观性;但在基于自我规范、或从心灵深处所发生的创作情况下,就会在作品中发现:“我们自己的历史、我们的爱情和我们的欢乐。”作者创作的作品对作者来说不可能完全是真正的对象。作者在作品中只能触及我自己的主观性,有时却把握不住自己创作的作品。所以萨特说:“没有为自己写作这一回事。”当作家要通过自己的作品来暴露世界时,他是为他人,而不是为自己个人乐趣而写作。因此,他也要求我们在这个被他揭露的世界面前担负起责任来,萨特认为:“精神产品这个既是具体的又是想象出来的客体只有在作者和读者的联合努力之下才能出现。只有为了别人,才有艺术;只有通过别人,才有艺术。”由此出发,萨特进而探讨了阅读——欣赏问题:“阅读过程是一个预测和期待的过程。”作者为了引导读者而设置路标,但连接路标向前迈进的则是读者。因此他说:“阅读是引导下的创作。”作品在欣赏中依附于欣赏者的主观意图而存在。作品的存在是同欣赏者的角度、状况及其能力、水平相对应的,萨特认为:“既然创造只能在阅读中完成,既然艺术家必须委托另一个人来完成他开始做的事情,既然他只有通过读者的意识才能体会到他对于自己的作品而言是最主要的,因此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一次召唤。”那么,究竟在召唤什么呢:

17、加缪已可说是早慧和多产,萨特更高产,而阿隆比萨特其实还要高产。

18、一般地说,用于韵文的词语其情况便是如此。它们不是标志着实在,而是在变异实在。同时,在某种意义上,实在的碎片也即以文学的形式包含在词语之中。

19、列宁知道爱因斯坦出了相对论,焦急万分,问d内有没有人可以驳倒相对论。

20、《存在与虚无》是萨特对我们的“挑战之书”,但他的挑战不在于你读得懂读不懂,而在于敢不敢认真读到生命里去,敢不敢接受这样意图消灭所有让我们活得舒服的借口、骗局的哲学思辨,敢不敢跟他走一趟从虚无的灰烬中再生重生的旅程。

21、 忍让是我对每个人的意愿,结果,我的行动也就成为全人类的一种行为。或者,举一个较为私人性的例子,我决定结婚生子,纵然这个决定只是从我的情境,情爱,欲望中发展而出的,但在实行一夫一妻制上面,我就涉及到全人类,而不只我自己。所以,我对自己固然有责任,对别人也有责任。同时,我也塑造了某种我所希望的人的形象,我塑造我自己,我也塑造了别人。

22、他不能为不识字的黑人和南方种植园主写作,而白人种族主义者因为先入之见也不会打开他写的书,他只能为北方有文化教养的黑人和心地善良的美国白人写作。

23、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些诸如烦恼、孤寂、绝望一类带有夸张色彩的词语的实际内容。你们将会看到,这些词语的内容十分简单。

24、临《禁闭》上演的日期越来越近!买到票的亲们想必都已经摆好板凳坐等看好戏! 

25、这可使我们了解下面这些名词的意义——或许有一点夸大——例如焦虑(anguish),舍弃(abandonment)和绝望(despair)。你立刻可以看出,这是非常明了的。

26、文学家的乐观主义是糊涂,政客的乐观主义是欺骗,商人的乐观主义是既糊涂,又欺骗:目前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我们呢,要做既清醒又诚实的人。

27、他的三原则,是三条直线。单凭这三原则,是成立不了哲学体系的。二战后存在主义之所以成为青年人的思想主潮,是有其深意的。存在主义试图恢复已经失去的人的价值,要求人选择和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个,有好处。他要把上帝、命运,都否定掉,重新规定人的本质、意义、价值,由人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来决定、来判断。重要的是在于行动。他说:

28、萨特20世纪50年代来过中国,并在国庆节上过天安门的观礼台,尽管他当时在世界上已很有名,对中国的知识分子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这也不难理解,那时的外来者大概谁也不可能对中国的内部产生多少影响,不像现在都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那时他在台上,日后可能会受其影响的“少先队”在台下。他是在观看和赞美,我们虽然也是在欢呼,但谈不上有什么心智联系。他是他,我们是我们。萨特真正对中国思想和知识界发生较大影响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在80年代初曾达到过一个高潮,我当时也是一度着迷的一个。他那时的影响主要也是在他强调主体自由选择的哲学和文学方面,而不是他的具体的社会政治观点。时至今日,他大部分的作品都已经译成了中文,但读它们的人反而少多了。

29、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如果上帝不存在,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30、萨特一直是处于漩涡的中心。他和加缪争吵和反目,和阿隆更是“30年的对手”。

31、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1943年萨特完成并出版了他的哲学专著《存在与虚无》,这本书也成为存在主义的代表著作。

32、《不列颠百科全书》在“萨特”条目下的第一句话是:“法国哲学家、剧作家、小说家,当代文化生活中的国际知名人物,法国存在主义的首倡者。”

33、    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这部著作中,萨特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存在主义,一种是基督教的存在主义(the Christianexistentialism),代表人物是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1883-19德国哲学家)和马塞尔(GabrielMarcel,1889-19法国哲学家);另一种是无神论的存在主义(Atheistic existentialism),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和他本人。

34、当时社会正期待这么一个人物,一个宗师,需要有人出来,对战后不知如何是好的青年说话,引路,正好萨特是这么一个人物。

35、“如果上帝不存在,至少有一种存在物,在他那里存在先于本质,这就是在用任何概念可以规定以前就存在的存在物,这种存在物是人”。

36、1936年起,萨特发表了哲学著作《想象力》。

37、也就是说,人是未经允许而被抛到这个世界上,自由降临的同时也意味着要承担自由选择的责任,因为我们生活在的这个世界是与人交往的世界。

38、所以,结构主义哲学常常是通过一门具体学科的理论表述反映出来的,不如存在主义哲学那样体系明确。结构主义认为,语言是一个体系,也就是一种结构,语言的特点由语音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构成,这个关系构成语言体系,就是语言结构。

39、萨特讲了一句名言:“人命定是自由的”。里面包含有两层含义——第人是被无缘无故抛到世界上来的,是空无所有的;第人一旦进入尘世,他就享有绝对的自由,就要对所做的一切负责 ,就是自己行动的主人。

40、所以存在主义一出世,就和文学结下不解之缘。我的说法是,存在主义这个婴儿,是穿着衣服诞生的。萨特的文学成就,我是佩服的,他的《墙》(Lemur),实在是写得好。

41、相反存在主义者认为,上帝不存在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因为随着上帝的消失,在理念天国中寻求价值的一切可能性都将消失。先天的“善”也就不存在了,因为再没有无限和完美的意识去思考它了。也没有一个地方写着“善存在着”、“我们必须诚实”、“我们决不能撤谎”,因为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一个仅有人(而没有上帝存在)的世界里。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如果上帝不存在,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这就是存在主义的出发点。的确,如果上帝不存在,任何事情都将被容许。结果人变得孤寂。因为不论在其内心还是身外,他都不会发现任何可以依靠的东西。他不能为自己寻找借口了。

42、1933-1935年,他进柏林法兰西学院进修哲学,师从现象学派创始人胡塞尔。此间,他研读了可称存在主义首创人海德格尔的学说,接受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

43、这就是萨特和存在主义者们感觉到,并重点关注的“荒诞”,很冰冷的事实,宇宙无目的的演化,原子无规则的运动,一切都是偶然,一切都在无意义的情况下发生。

44、既然他人通过注视来使我成为他的对象,那么我也只有通过同样的办法来使他成为我的对象而恢复我的主体地位。

45、这可使我们了解下面这些名词的意义——或许有一点夸大——例如焦虑(anguish),舍弃(abandonment)和绝望(despair)。你立刻可以看出,这是非常明了的。

46、存在主义有三原则:(1)存在先于本质;(2)世界是荒诞的,人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3)他者即地狱。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文中,萨特修改了早期受黑格尔影响的“他者即地狱”的观点。

47、很多人都知道,在萨特之前,在近代西方有两位存在主义哲学家先驱,一位是克尔凯郭尔,一位是尼采。但其实,存在主义思想,在古希腊后期就已经存在,在古希腊后苏格拉底时期,古希腊文明走向了衰落,古希腊出现了几个重要的思想流派:犬儒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主义。

上一篇:萧伯纳简介是哲学家精品好句64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