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感悟及心得精品好句32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阳明心学感悟及心得 1、    老师讲:知行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知行合一的。如果你是青蛙,井口大的知识,你就把行动做到极致。如果你是骏马,你就在一望无际的......

阳明心学感悟及心得

1、    老师讲:知行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知行合一的。如果你是青蛙,井口大的知识,你就把行动做到极致。如果你是骏马,你就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纵横驰骋,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2、 收录进来的心得体悟,虽谈不上妙笔生花,却也不乏真知灼见;见解虽然精粗不但篇篇质朴纯净;文笔虽稍显稚嫩,但来自心底“诚”意,让人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3、    学习阳明心学,就是为了修炼自己的“心”,掌握自己的“心”,而不是被自己的“心”所控制。阳明心学真的就像一面镜子。看吧,那些在课上说话的、搞小动作的,他们的“心”暴露无遗。因为他们被自己的“心”所控制,被“心”里的私欲所控制,被“心”里的私欲所淹没。(阳明心学感悟及心得)。

4、《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

5、二是要事上磨,静坐时气机流行比较弱,而事上磨时气机流行明显,更有利于感知心体和省察克治。

6、龙场悟道、天泉证道、一生传道,道为何物?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怎样一以贯之,修习心学,成就高品质的生命体验?

7、讲师:王海峰,男,陕西省阳明学会会长、终南阳明书院院长。曾经涉及领域:演讲、培训、营销、商业运营。目前主要研究对象:阳明心学。

8、现如今,人与人交往,更多看重的是“三观”。到底何谓“三观”?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阳明先生曾作过一首诗:

9、但是他内心有些遗憾:“老师讲得特别精彩,但是我真的很难每天都来听讲,毕竟身为官员要处理的大小事件很多,无法做到每天来听讲修行。”

10、最后,我想说,这是会让一生受益的终极智慧,其内涵之微妙,使用之有效,确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正如阳明先生之弟子徐爱所说“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

11、勤奋不知道目的,谈不上用功,要明白为什么而学。

12、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3、《传习录》中阳明先生多处强调“诚意”是“头脑”和“主意”。“‘诚意’之说,自是圣门教人用功第一义;但近世学者乃作第二义看,故稍与提掇紧要出来,非鄙人所能特倡也。”整个章节核心说的是,“格、致、诚、正”是儒家修身次第,从功夫次第来说,“格物”为实下手处;但从重要性排序来说,“诚意”排第一。

14、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5、心即理,心不同,世界就不同。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怎样的。人变了,外部世界也变了。

16、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7、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18、    如何看一个事物,其实是代表了一个人内心的反向的。这也是识人辨人的一种境界,是所有管理者识人用人的一种境界。李老师教会我们的这个工具确实让人既学到了一种理念,也更具有一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实,不仅仅如此,她也是考验我们每一个内心是否强大的标志,是磨练我们意志的标志,是验证我们胸怀的一种标志。我们在判断、在生活、在工作等等的方方面面,都要牢记这个工具,不做亏心事,不做负心人,做一事,成一事,也许这也是达到事上磨的一种途径。感谢李教授!

19、    阳明心学能够很大限度地开发我们个体生命和心智的潜能,能使自身的精气神与日常工作、生活融为一体。阳明心学也是净化心灵之道,穿越时空,老师让我们聆听王阳明的思想,净化了我们的心智。

20、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21、硕果累累的人生,其根本就是拔本塞源,心、道、德、事。

22、他提出“致良知”是为圣的内在可能性,要求人们自觉地做到“知行合一”。

23、    一个阳明心学真人的责任在哪里?李老师教给我们,立高志、勤学经、改己过、责人善。这四句话,能给人带来多么大的启示啊?无以言表,用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虽然,人人达到这一境界可能会很难,但必须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因为今天听到的、学到的、知道的、得到的,都是知行合一的这一理念、原理、境界。感谢李老师!

24、比如我们反复阅读王阳明的书,任何时候去读,“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这几个词看起来都一样,但是不同的人生阅历、不同心态的情况下,读出的感觉会有很大不同。所以真正的明白是心里明白,而不是用脑子的明白。

25、当一个人拥有求知精神的时候,一定会想要去验证究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当你“知之真切”时,一定会去“行”,“行”是“知之真切”的自然发生,或者说两者是合二为一的。

26、关于“知行合一“的理解有很多,比如,说到做到,只有做到才是真的知道,再比如,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等等。

27、通常来讲,我们后天对于神的恢复主要靠睡眠,所以睡眠的关键是补神,而不是肉体的休息,物质层面的肉体则靠饮食来维持。修行就在于把身体越来越打通了之后,“神”在身体的通道变得畅通,有机会得到更大源头的补充,如果有电源来比喻的话,相当于有机会接通发电厂。物质层面的能量比较浊,“神”是更高级更空灵的能量,精神层面的能量转化物质层面的能量,要比反过来的力量高得多。

28、这也叫“格物”,王阳明重新解释了格物二字。格者正也,物者事也。我们要把我们每天做的种种事情,理解为格物,也就是正事。那什么叫正事,就是让我们所做的事情呈现“天理”。那什么叫天理?生命情感的本真。当我们听到阳明心学说“心即理”,这个理就是生命情感。让你所做的事情,都成为你生命情感真相的体现,这就是正事。但我们平时做事并非这样想,而是要把事情做好,以便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产生一个更有利于我们的结果。

29、生命由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共同组成的。我们把精神层面叫做“神”,物质层面叫做“身”。生命发生的时候,会由卵子和精子相结合形成受精卵,同时还有神的注入——精神层面的东西。物质层面来源于父精母血,比如说身体好坏、是否有遗传病,是由父母的基因决定的。

30、关于“行”,不论人生最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走到什么样的位置,如果能够做到“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人才不会轻易膨胀。纵观中国历史,往往只有经历过几次能上能下大波动的人,最后才能成就大事。在高峰期没有膨胀,在低谷期没有完全被打倒,一定是完成了对自己精微的觉察,把高峰和低谷的经验和历练变成自己难得的财富和能力。在一切都可以清零的背后,持续沉淀的只有自己的内心,心力和内在的力量的持续强大,才真正建立了成就大事的基础。

3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上一篇:狄更斯的全部名言精品好句42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