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马尔克斯的励志故事 1、莫言自称,从1985年写出《红高粱》之后,有20多年的时间,“我始终在跟马尔克斯搏斗,我要离开那本书”。但谁都知道,整容容易换血太难,所以,从成名作......
马尔克斯的励志故事
1、莫言自称,从1985年写出《红高粱》之后,有20多年的时间,“我始终在跟马尔克斯搏斗,我要离开那本书”。但谁都知道,整容容易换血太难,所以,从成名作《红高粱》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最新长篇小说《蛙》,莫言从未离开过马尔克斯。只不过,他的中国色彩越来越浓,或者换句话说,在他追随马夫子的路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多层次的齐鲁文化帮助他建立了一种“马尔克斯式的中国风格”。因了这种风格,2012年,30年之后,莫言站在了自己的“一书师”曾经站过的领奖台上——这听起来有点儿像庸俗的励志故事,但对莫言而言,这么说却也并非折煞。正如32年后,马尔克斯站在自己的“老师”福克纳曾经站过的领奖台上一样。这是毋庸讳言的。遗憾的是,莫言并没有揣摩到马尔克斯在小说可读性方面所做的努力,而这一点,显然余华要做得更好。
2、“你就该是泼冷水的人,你就该是唱反调的人,你就该是在大家激动的时候继续说人话的人,你就该是一直说人话的人。”
3、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写到了“死亡”的老马尔克斯,用自己的离世让“死亡”从虚构变成了现实,也让自己写了一生的“孤独”主题变成了现实。因为这个现实,那些经历过1980年代的中国作家开始回忆多年以前他们读到《百年孤独》时候的情形。几乎每一个人都在表达,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实践可以分为“读过《百年孤独》之前”和“读过《百年孤独》之后”两个阶段。对一部翻译作品、一个外国作家,如此毫无分歧的、不加避讳的尊崇在中国当代文坛几乎是从未有过的事情。而正如年轻的奥雷里托在一个星期二的午夜,起义占领了马孔多,变成了奥雷良诺上校一样,他们从不世出的《百年孤独》身上获得了革命性的新生,成长为中国文坛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名单很长,莫言、余华、陈忠实、阿来、格非、苏童、贾平凹、韩少功……在文学史上,他们大多被称为“先锋作家”和“寻根作家”;在读者心中,他们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一梯队,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水准。而莫言是马尔克斯在中国“爆炸”出的最绚烂的花火——这个结论在2012年10月之前也成立。
4、《霍乱时期的爱情》如果你想要了解爱情,那么你读这本书就够了。在这本书中,马尔克斯写尽了世间所有的爱情:忠贞的、自私的、贪婪的、热烈的、平静的,总之,这世上的爱情百态,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故事的风格仍然具有鲜明的马尔克斯印记:两人的爱情始于无意间的一次回眸,之后便开始了这场世纪爱恋。但在马尔克斯的笔下,“孤独”永远是无法逃脱的宿命,人和人之间永远也不会有真正的了解,或者说很难。阿里萨与菲尔米娜年少时因为各种原因而没能在一起,当他们错过彼此后,其实对方一直住在各自心里。就像我们如今,很多人与前任分手后,其实心底一直有一个位置。他们经历了等待、守望与疾病,最终在一个动人的黄昏,扬帆远航,再不分开。马尔克斯告诉我们,孤独虽在,但爱是永恒。
5、说到费尔明娜与弗洛伦蒂诺·阿里萨那跨越半世纪的爱恋,我觉得太过传奇,不太现实。另外,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对费尔明娜所谓的爱情与守候,我持怀疑态度,一边流连于各种女色当中,一边又说费尔明娜是心中的白月光,我有些不能理解。但前期写诗给费尔明娜,对费尔明娜魂牵梦萦般的爱恋,后期写信与费尔明娜进行灵魂伴侣般的交谈,我是相信的。一个人等了另外一个人一生,说起来是浪漫的,却又有些不可思议,想想能有多少这样的案例,也许金岳霖于林徽因算一个,但不知是否为真。
6、别把生活看做日子叠着日子,而是看成一场场修行。
7、如果二十岁的你毫无畏惧,那么三十岁又有何恐惧呢?
8、到了第六天,我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我成了筏子上的一个死人。
9、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20世纪拉丁美洲最伟大的作家之以一部《百年孤独》享誉世界,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而《霍乱时期的爱情》是马尔克斯另外一部著名的作品,其知名度仅次于《百年孤独》。
10、所以重要的不是经历,而是从经历中得到了什么。
11、我喜欢马尔克斯对岁月的描述,那不可逆转的时光会把人带入一片潮湿、孤寂的藻泽之中。
12、整部自传,其实暗藏着两幅隐秘的地图,里面有马尔克斯的一切秘密。一幅是现实弯曲的地貌,阿拉卡塔卡、苏克雷、巴兰斯基、圣玛尔塔、卡塔赫尔,以及波哥大,从家乡到首都,从沿海到内地,从沼泽到高原,这是他身体飘荡的大地。另一幅则是一张隐秘的地图,标注了所有创作的秘密,一个又一个表明他未曾撒谎的标记,这是他灵魂游弋的每一处。
13、可惜,可惜,可惜,第八十一回就没法再读下去了,差太多了。完全明白了张爱玲的人生三恨,也完全明白为什么有人说,看看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你会发现有时候人和人的差别比人和猿的差别还要大。这么说有点损,但我觉得并非背离事实。@小罗
14、《百年孤独》里,丽贝卡真的吃土的,那是他的一个妹妹;阿玛兰妲真的是亲手安排了自己的葬礼,那是他的一个姨妈;梅梅真的在修道院度过一生,那是他的另一个妹妹;美人儿雷梅黛丝的银版相片遗照真的高悬客厅,那是他另一个姨妈;而布恩迪亚上校开枪自杀,真的是在胸口画了一个圆圈——那是当时一个诗人自杀的方式。诗人死了,而上校没死。
15、 比如下面这两个故事。故事主人公的大名如雷贯耳,他们成就卓越的一生为人们津津乐道,殊不知背后有特殊因素,而且非普通人所能企及:巴菲特的传记故事强调他8岁就去参观纽约证券交易所,但往往忽略其父曾是国会议员,更不会说当时带领他参观的是高盛集团董事。比尔·盖茨的传记故事赞扬他从哈佛辍学、白手创业,却鲜少提及其母是美国全国联合劝募协会执行理事会首名女主席,与IBM时任CEO约翰·埃克斯是旧友。比尔·盖茨赚来的第一桶金,很大程度上借助了母亲的影响力。
16、从这一点来说,莫言创造了一个历史,前无古人,成为中国作家的肇始发端。
17、我与这本书最早结缘在安徽合肥某书店里,它摆在书店木质楼梯入口最醒目的位置,应该是上架不久。我被书名吸引,却不懂其中深意,然后转身去寻我需要的书。后来在广州的一个文艺书店,我又发现了这本书,那时我才想起我已读完了庆山的《得未曾有》,不过我还是离开了。前不久,我终于买下了《月童度河》,真的读了才体会什么是相见恨晚的感觉。庆山的文字安静而有力量,一句句叩击我的心,然后温柔轻抚。两次错过,所以格外珍视。@懵哥儿
18、 有个段子说得好,“道理听了不少,可我们还是过不好自己的一生”。只要不损害他人,人为制造或保留一些希望乃至幻想或许无可厚非,但一味笃信“暖汤”思维,仅仅靠励志故事来判定自己的人生,滥用因果关系、把可能性引申为必然性的做法,无异于自我麻醉。
19、所以很多人喜欢听着老歌,看着旧书,沉浸在往日的荣光里,嬉笑怒骂着今日的潮流。
20、很多读者不是做文字工作的,可能不太了解,最近两三年来,文字的领域里发生了一些事,甚至是天翻地覆的事。
21、如果一个写作者从来没想过“如何面对时间”,那是不成功的。如果我们这拨人在所谓的“黄金时代”里,只搞出一堆情绪的垃圾、文理的次品、思想的腐尸,没有一点能穿越时间而留存,那真是巨大的笑话。
22、《霍乱时期的爱情》如果你想要了解爱情,那么你读这本书就够了。在这本书中,马尔克斯写尽了世间所有的爱情:忠贞的、自私的、贪婪的、热烈的、平静的,总之,这世上的爱情百态,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故事的风格仍然具有鲜明的马尔克斯印记:两人的爱情始于无意间的一次回眸,之后便开始了这场世纪爱恋。但在马尔克斯的笔下,“孤独”永远是无法逃脱的宿命,人和人之间永远也不会有真正的了解,或者说很难。阿里萨与菲尔米娜年少时因为各种原因而没能在一起,当他们错过彼此后,其实对方一直住在各自心里。就像我们如今,很多人与前任分手后,其实心底一直有一个位置。他们经历了等待、守望与疾病,最终在一个动人的黄昏,扬帆远航,再不分开。马尔克斯告诉我们,孤独虽在,但爱是永恒。
23、我不饿也不渴,什么感觉都没有了,只剩下一种看透生死的全然冷漠。我想,我就要死了。这样一想,心里反倒又有了一种奇特又含糊的希望。
24、在这种国家,如果不能解决根本的民生问题,国家任何政治抱负都是无解的。
25、直到2017年,哥伦比亚反政府游击队起义军,才宣布放下武器。
26、本书的设计者是著名书籍装祯设计师朱赢椿,他用将近半年的时间,将这本书设计得极具创造性与冲击力:贴着纱布与毛边纸,让时间凝固的书脊;粗糙厚重,直指灵魂深处的封面;柔软湿润,会呼吸的内页,被誉为“中国最美图书”。
27、他将他的一生感悟都融进了他的小说里,关于奋斗,关于爱情,关于婚姻,关于时光。
28、 很多时候不逼自己一把,你真不知道自己还有能把事情搞砸的本事。
29、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他的童年时代在外祖父家度过。
30、13岁时,他迁居首都波哥大,就读于教会学校。
31、然而,古巴并没有因为实行共产主义而富于强大其他,反而还不如南美那些专制的国家。
32、爱情一瞬间就能让一个普通的孩子成为乘风破浪的英雄,我们不要欺骗自己自己很普通。我梦想有一天能坐在马尔克斯的藤摇椅边听他哼小曲,听他讲故事。对于每个人自身在这个世界中不知所措的茫然感的观察和描述,马尔克斯是真诚的。他就是一个永远用全部生命力热爱生活的孩子,我会这么告诉每一个愿意听我说他的人。
33、但由于路易斯有着非凡的故事讲述能力,故事情节逻辑缜密且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此次他透露出了很多与过去媒体刊登内容不符的细节,例如,事发当天根本就没有什么暴风雨。
34、很多人宁愿在热闹中忍受屈辱,也不愿在孤独中保留体面。
35、之所以惭愧,还因为我们这些所谓“大号”(听着像一种生理行为)好像很缺乏使命感。
36、这种情况下,黑帮就出现,甚至成为第二政府,依靠出口可卡因大量赚钱,甚至给控制区老百姓提供福利。
37、这是一串或浅或深的时代烙印,这是一段生动的社会生活史。一个个离我们那么近又那么远的现实故事,伴随着不一样的设计和排版,震撼人心。@生来平凡
38、往日的推心置腹已经一去不返,同谋和交流变成敌意与缄默。
39、读的时候年纪还小,现在明白了那时的感觉,就是人很渺小,很多事情不是你可以去控制的,包括自己的人生。时代大背景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生活在现在很是幸福。@Hygge
40、《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一本伟大的小说,马尔克斯几乎写尽了人世间所有的爱情模式,有热恋、有失恋、有老少恋、有黄昏恋、有逢场作戏、有风流放荡、有忠贞不渝,也有婚姻羁绊。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看到自己与爱情相处的样子。也许,这正是这本书长盛不衰的一个原因。
41、越是名著越容易让人“敬”而“远”之,这就是我曾经对《追忆似水年华》的态度。作为中文系的学生,无论哪本外国文学史都奉之为巅峰,然而七卷本、意识流,再加上意识流经典《尤利西斯》著名的长达40多页的“胡思乱想”,这本书就成了同学间“口头致敬”的名单之一。
42、他并非一帆风顺。作为一名作家,他其实一生都不善于拼写。西班牙文总是错漏字母,写给母亲的信,母亲总是修改之后寄回给他,而每一本新作送到出版社,校对的编辑“总是善意觉得我是笔误”。他其实一生都不善于写对话,他写的对话往往只有一句两句,但都是一锤定音的箴言,最后变成了奠定地位的文字特色。他当时一度心灰意冷,觉得命运不济,前途未卜,不愿意读法律专业,却又不知到何处安身立命。赫尔曼,一个老报人对他说:“你的文笔就是好运气,这种好运气,坚不可摧。”